基于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的河南烟叶烘烤工艺大数据分析

来源 :烟草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合理优化烟叶烘烤工艺参数,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了河南3个产烟区烘烤温湿度数据,分析烘烤过程的历时和温湿度指标,并结合国内外烘烤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中部和上部烟叶烘烤总时长分别集中在6.5~8.0 d和7.0~8.5 d,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湿球温度的波动相对较大。②豫西和豫南烟区变黄期、定色期和干筋期时长占烘烤总时长的比例约为40%、35%和25%,豫中烟区变黄期历时明显较长(占烘烤总时长55%左右)。③各烟区变黄期、定色期和干筋期的主要稳温阶段分别在40~42℃、43~48℃和61℃以上,变黄后
其他文献
为通过分析致香成分探索不同产地雪茄烟样品的差异,测定了国内外47个雪茄烟样品的共79种致香成分,并通过显著性检验比较了古巴雪茄、国外非古巴雪茄和中国雪茄致香成分质量分数和气味活性值的差异。结果表明:①43种致香成分的质量分数在不同产地雪茄烟间差异显著,其中α-姜黄烯和雪松醇的差异最显著。古巴雪茄的叶绿素和西柏烷类降解物的量相对较高,国外非古巴雪茄的苯丙氨酸类和赖百当类降解物的量相对较低,中国雪茄的叶绿素降解物的量较低。②79种致香成分的水果和花香风味的气味活性值较高,古巴雪茄的草药香料、水果、花香和其他风
桑园围地跨佛山市南海、顺德两区,是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围而成的区域性水利工程,历史上因种植大片桑树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桑园围始建于宋朝,后经数次修筑完善,逐渐形成集围垦、灌溉、防洪、抗旱、交通、运输、养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桑园围建成年代之久远、古窦闸之多、围内地域面积之大、众多历史遗存保留之完好,在国内外的古代水利灌溉工程中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