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信的PaaS思维逻辑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o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Saleforce成立,成为最早出现的云服务,到2005年,亚马逊推出AWS,云计算产业开始推动IT产业服务模式变革,也让业界认识到了云计算这样一种新型IT服务模式的魅力。
  如今,随着用户追求的改变,云计算的服务模式也在发生变化——高成本、低回报的IaaS,除了行业内的巨头之外,显然众多云服务厂商并没有将它纳入自己的未来计划;至于SaaS,它更像是企业为了在短期内转型的“刚需品”,当企业完成初步的转型后,SaaS以往的“性价比”也随之消失;反倒是PaaS,正在以更“自由”、更“灵活”的姿态去支撑上层不同场景的细分,适应各个行业的各种需求变化,引领行业的蜕变。
  所以说,PaaS会成为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么?
  数据不会说谎。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17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同比增长28.6%,总营收略高于此前预期。其中,SaaS占市场份额最高为68.7%,增长率却仅有22.9%,在三大领域中排名垫底。然而,市场规模最小的PaaS,在2017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达到85.6亿美元,虽然市场规模仅占到13.6%,同比增速却达到50.2%。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8年将成为中国PaaS市场爆发的元年。”网易云信总经理阮良认为,当用户逐渐意识到IaaS和SaaS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后,PaaS会迎来真正的爆发。而网易云信的PaaS思维逻辑也将基于两点出发:一个是技术,也就是产品,另一个就是客户体验。
  基于市场“不变量” ,从产品出发
  说起网易与PaaS的“缘分”,离不开网易对于整个市场强大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
  成立于1997年的网易以通讯起家,从第一代即时通讯软件,到现在的网易新闻以及大量的视频应用等,网易一直在寻求技术的创新与积累。而通讯服务,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PaaS,这对于网易云信而言,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行业经验来讲,都是天然的优势。
  当前,整个云市场在变化,技术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面对变幻莫测的云计算市场,厂商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其实可以借鉴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你最应该关心的是不变的那个,而不变量就是消费者或者客户,客户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获得高品质的服务。”阮良如是说。
  网易云信也曾纠结自身核心差异化的建设,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保持初心,很大原因是来源对市场的洞察力——即使市场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核心永远是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他们希望产品能够具有优异的使用体验,而PaaS刚好具有这样的潜质。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PaaS相比,网易云信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视频基础设施PaaS更趋向于是IaaS层上的PaaS,这让网易云信的PaaS看起来更加“包容”,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加强产品服务渗透力
  以往人们对于服务比较泛化的概念,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但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与人即服务,显然已经偏离了当前的市场规律,产品即服务才是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的核心。
  众所周知,一个大体量的公司包含了OA、财务、内部通讯、内部客服等众多系统,但因为各类系统都有不同的供应商,导致了内部协同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网易云信为顺丰提供了基于多有基础通讯整合的解决方案——丰声系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搭建、整合上层应用,实现高效率的办公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都是由顺丰团队自己完成的。
  “所以说,我们追求的不该是营收或者KPI,而应该是良好消费体验和产品体验,为消费者、用户提供极致的体验。”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阮良一直在强调客户体验的重要性,让产品服务于客户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写在最后
  当被问及网易云信在未来的PaaS市场会处于怎样的位置时,阮良表示传统的分法过于工程化。
  在他看来,除了在IaaS层面有巨头不争事实之外,SaaS和PaaS層只不过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一种实现方式而已,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是你对这个行业对客户的理解和解决方案的分布程度,而不是SaaS和PaaS本身。
  这也是SaaS厂商都在向PaaS转型的原因,解决客户的需求问题始终是厂商选择的第一要素。
其他文献
前不久,一则《外卖小哥进后厨炒菜》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当事人坦言知道骑手不能进厨房这个规定,但实属迫不得已。的确,“迫不得已”是外卖小哥这个群体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经历的种种辛酸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旁人未必能感同身受。  外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在各大中城市屡见不鲜,包括逆行、闯红灯、超速、违章停车等,已成为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交警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有外卖小哥坦言,逆
期刊
1974年,经济学家哈耶克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整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知识可以了解、理解甚至控制它,所以我们不要假装像工匠那样,以为可以把世界設计得尽善尽美,我们只可能像园丁那样,爱护这个生态系统,帮助它成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日前的致投资者信中再次强调:到2036年,我们希望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我们希望这个经济体为全世界解决1
期刊
最近对中兴事件的讨论,已经从商业和技术层面上升到了另一定的高度,笔者无意参与其中,只是想就这件事的导火索,讨论一下:在整个商业环境中,尊重约定和规则的重要性。  说这件事之前,先说一点儿题外话。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马路上有三条车道,左侧一条是直行,中间一条是右转,最右边一条是应急车道。笔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按照交通规则排队的中间车道,往往通行速度是最慢的,因为很多司机为了加快自己的通行
期刊
商业是什么?是效率。是“快鱼吃慢鱼”。  人在商业活动当中,最应该贡献的是智慧,是想法,是创意……总之,是一切智慧层面的精神产品,那么效率又该如何保证?  在普遍强调数字化的今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能够最大程度解放人类智慧,将实现效率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信息技术实现的途径——企业数字化转型。  智慧办公,就是其中颇为关键的信息技术。  智慧办公,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当中的关键一环:其一端联结机构当中
期刊
如果有一天,上门送货的不再是快递小哥,而是一台能够识别人脸的机器人,你将作何感受?甚至又或者,送货的是一台航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无人机,将重达200公斤的货物放在你的天台,你是否会觉得震撼?  这些应用场景有些已经成为现实,有些即将成为现实。  这是在9月底举办的GTC 全球巡回北京站,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演讲当中谈到的一个正在开展的合作项目:NVIDIA与京东创新实验室京东X合作
期刊
“我们为今天的新品发布会已经准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我们不是将已经全球化的技术强加于中国市场,而是首次为单一市场——也就是中国市场——进行专用技术的定制化开发。” 2018年4月13日,思科Meraki在上海正式亮相,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发布会上,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思科Meraki总经理Todd Nightingale非常兴奋。同样兴奋的,还有现场冒雨赶来参加发布会的众多CIO和IT专家。  在IT
期刊
或许作为“我是创益人”的发起者,腾讯社交广告也没有想到以“创意+广告+公益”为生态机制的新公益活动会取得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  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吸引了超过3500位来自专业创意机构、社会团体的创意人和个人参赛者。参赛者的作品使用腾讯社交广告资源投放刚刚进行至三分之一阶段,就实现了7.77亿次曝光,其中金奖作品《忘不了的家味》更是获得了1029万次互动——公益+创意+广告的融合。  “其实我们
期刊
现在,所谓数字化,似乎已经成为所有机构都在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明显的价值,常常被描述成:机构的整个业务流程更加顺畅,能够更加自动化地满足市场随时变化的需求。这显然无论是对于机构庞大的机构,还是不断面临市场和同行双重压迫的中小型机构,都存在巨大的诱惑。因此,在当今的所有机构当中,都在寻求一种实现“数字化”的途径。  在以产品主导的市场上——无论是物理产品还是服务型产品,我们至今看到的
期刊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从去年的杭州移师至今年的成都,这些“黄金城市”对数字化有着迫切的期待,这里也聚集了很多人才。未来,新华三集团编织的生态大网,需要吸纳和融合它们。  在数字经济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体验式的应用已成为用户需求的重要特征,想要实现这一点即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也需要研发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过去一年,新华三的研发体系的技术平台以及研发管理平台变得更加“敏捷化”,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场景
期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6号,四周覆盖有科研所、创投公司,东面不到一公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公里的路程便可以到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地铁从中关村站坐一站就可以到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关村已成为国内响亮的科技园,当下仍是教人育人的中国“硅谷”。  中国科学院是联想起家的孕育地,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称:“这里是联想的发祥地,联想诞生的时候,我们就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