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锁定板、DCS和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为股骨粗隆下骨折科学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9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患者完整资料,按1:1:1方式分为锁定板组、DCS组、PFN髓内钉固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术中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平均切口长度;比较术后引流量、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综合评价三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髓内钉组平均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骨折端平均愈合时间明显低于锁定板与DCS组;锁定板、髓内钉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髓内钉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锁定板组,术后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的比例也较锁定板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板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骨折愈合时间较长,且有较高髋内翻发生率,DCS组疗效好,但手术创伤较大,髓内钉组各项指标均具有明显优势,生物力学特性更优,是一种较理想的股骨粗隆下骨折固定治疗方法,适合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尤其适用骨质疏松、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或者内侧皮质复位不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