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的数据压缩技术可降低计算成本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被称为Zippads的新数据压缩格式可创建速度更快的计算机程序,从而大幅降低计算成本。
  今天的内存压缩存技术虽然省钱,但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原理是在更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数据。问题在于计算机是在预置好的内存块中存储和运行的,而许多现代程序是在不定数量的内存块中运行的。
  这种方式实际上效率非常低。正在从事Zippads革命性新压缩系统研究的科研人员解释道,这是因为被压缩的程序用的是对象,而不是已经均匀配置好的数据块,这导致它们无法与存储和运行它们的空间匹配在一起。
  这些研究人员称,压缩各种对象而不是高速缓存线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如果它们正常工作将能够大大减少那些低效率工作,加快速度,重要的是降低计算成本。高速缓存线路是用于内存缓存的固定大小的内存块。
  Po-An Tsai和Daniel Sanchez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论文中写道,“对象是压缩的自然单位,而不是高速缓存线路。”
  基于对象的程序(例如每天都在被使用的Python)应该根据它们的编程对象大小进行压缩,而不是根据由传统甚至是最先进的缓存方法创建的某些固定值进行压缩。
  替代方案也不能因为压缩方面效率低下而不计后果地放弃面向对象的编程。它们必须让压缩技术能够适应目前常见的代码。
  研究人员称他们的新系统可以将压缩比提高1.63倍,将性能提高17%,同时这也是“首个针对基于对象的应用程序设计的压缩内存体系”。
  压缩的优势
  压缩是一种可提高计算机效率的技术。简单增加更多内存的主要优势是成本会显著降低。由于用户正在将更多数据塞进现有内存中,因此用户不需要增加物理的主内存硬件。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硬件内存压缩最适合的还是老式的大型数据块,而不是“随机的高细粒度的内存访问”。例如,它不能很好地访问小块数据,例如单词。
  Zippads压缩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在Zippads中,当调用新系统时,存储对象层级(称为“pad”)位于芯片上并直接被访问。不同层级(pad)有着不同的速度等级,新引用的对象被放置在最快的pad中。當pad被填充时,它开始去除较旧的且不那么活跃的对象,并最终回收未使用的代码,因为这些代码占用了速度较快的空间并且未被使用。在速度级别方面,代码部分没有被压缩,但是当被证明没有用时,它们会被踢到被压缩的、访问速度慢的且重要性较低的pad上,不过如果有必要它们可以被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篇文章认为,Zippads会“看到计算机可以运行得更快,或者可以以相同的速度运行更多的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消耗更少的内存,运行速度更快,因此设备可以在其分配的内存中支持更多应用程序。”换句话说,带宽被释放出来了。
  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教授Sanchez称:“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将从中受益。程序将变得更快,因为它们不再受到内存带宽的限制。”
  本文作者Patrick Nelson为多个技术博客的撰稿人,同时还是《Producer Report》刊物的编辑兼出版人,小说《蔓延主义》的作者。
  原文网址
  https://www.networkworld.com/article/3392716/revolutionary-data-compression-technique-could-slash-compute-costs.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 第二国际理论家为唯物史观在欧洲各国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反击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对唯物史观的进攻,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并把它应用于具体的研究领域。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在反对庸俗的经济决定论方面捍卫了唯物史观,但同时又把唯物史观理解为一种无人的结构运动,陷入了机械决定论。  关键词 第二国际,唯物史观,经济决定论,机械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 K0 文献标识
因为是49-50合刊,所以數据在50期中,请在50期查看。
企业组织的云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不是好像凭空消失了?本文介绍如何避免这部分支出白白浪费。  据研究公司科纳仕(Canalys)声称,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企业花在云服务上的支出达到了创纪录的346亿美元,比当年第一季度增长约11%,比2019年同期更是猛增30%。  尚不清楚这些支出中究竟有多少是因规划不善、执行不力、监督不到位和内部冲突等其他原因而浪费掉的。Jimmy Pham是商业咨询公司博思艾
摘 要 近代《纽约时报》涉藏报道历史文本总体勾勒出美国主流媒体视域下的中国西藏图景。其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打上了浓厚的东方主义情结。《纽约时报》给美国民众提供了西藏的最初印象,即产生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效应,《纽约时报》构建的西藏形象对西方关于西藏的认知和话语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西藏,《纽约时报》, 美国,主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
摘 要小岗村率先“包干到户”(后称“大包干”)开启了中国改革大幕,这种形式后来被规范称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官称”都有一个“包”字,“包”是其灵动的魂,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承包者感受直接,发包者操作简便,好驾驭,见效快。后来的城市改革,一开始也大都借鉴“包”的形式。小岗“大包干”,是小岗农民被贫困逼出来的自我救赎之路。从基层到高层各级干部对小岗“大包干”性质和前途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
摘 要 唐前期地方监狱体制一般实行州县两级制,府兵制下军士受州县狱的管辖,在京府县狱与京司机构有严格的权责划分。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以及禁军司法权的膨胀,使得州县狱的管辖权受到挑战。唐后期军府中马步司置狱是从唐前期镇军体制下的虞候司发展而来。由于盐税收入成为唐后期财政的重要来源,度支、盐铁等使置狱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监狱的设置是唐代地方监狱体制的重大变化,并被继承下来,成为宋代地方监狱体制的基础。 
[摘要]“三恪二王后”是中国古代册封前朝后裔的礼制传统。清朝为了增强统治的合法性,册封明朝宗室为延恩侯。但清朝的延恩侯身份可疑,地位低下,与清廷宣称对明朝宗室高规格的礼遇,相距甚远,从而体现了清代政治文化的复杂性。  [关键词]三恪二王后,清朝,礼制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2-0032-04  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不仅存在频繁的流血事件,
摘 要 厅堂是反映铁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宇宙观与部落酋长权力运作机制的标志性事物之一。作为当时北欧日耳曼部落的精神与权力中心,厅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外部选址到内部结构设置,厅堂均体现着铁器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对于宇宙秩序的认知以及与之对应的社会秩序。本文将相关考古发现与历史文本相结合,对厅堂在部落生活中所具备的功用进行多维度分析论述,以此分析斯堪的纳维亚铁器时代日耳曼部落酋长权力的神圣起源与运
摘 要一战期间,为了应对劳资关系问题,美国威尔逊政府成立了国家战时劳工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有劳资双方代表和第三方代表,目的是保证战时战争支柱企业的生产,避免劳工罢工或企业停工,维持劳资和谐。该委员会认可劳工组织工会的权利、劳工的基本生活工资和同工同酬原则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既遏制了劳工的罢工率,保障了企业的生产,又促进了工会会员的增长,提升了女工和有色人种劳工的地位。该委员会的政策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
[摘 要]犹太人是现代科学的推崇者与实践者,可以说追求科学精神与技术进步贯穿于犹太人复国以及以色列民族国家建构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本文追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的科学理念;聚焦于伊休夫时期巴勒斯坦科学研究工作的布局与专门人才的培养;分析了特殊的民族遭际给科技事业所赋予的特殊政治使命;强调伊休夫科技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保障了移民垦殖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以色列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科学与智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