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白石崖地区铁多金属矿田找矿新发现及其意义

来源 :地质与勘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zf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石崖铁多金属矿田位于东昆仑东段,距青海省都兰县城西20多公里,矿田内的矿床大多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干沟组碳酸盐岩与中酸性火山岩或酸性侵入体接触带矽卡岩带中。白石崖地区成矿特征显示,本区具有寻找铁铜铅锌钨锡的地质条件。以M20矿床为突破口,采用磁法、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及钻探查证等技术,开展了以铁多金属为主的找矿工作,发现并探明了一批有一定储量的多金属矿体,并于深部岩体附近发现钨矿体,实现了近年来白石崖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
其他文献
民国初年是中国林政的重要转型期.当时对林业重要作用的认识及西方林业思想的引进、林务机关的设立、相关民间社团组成、一系列森林法规颁布,都着意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并掀起
把环境问题上升到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能够以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来把握生态环境问题.该文在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中选择了两个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文化哲学把生态文明看作继农
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采猎文明(原始绿色文明)、农业文明(黑色文明)、工业文明(灰色文明)
传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这种理论树立了有限物质资源通过循环可以无限地被利用的观念,也为环境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近年
云南省永胜县分水岭矿区是近年发现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多产于斑岩体中部外侧(喇叭箐断裂两侧)及部分岩枝的节理裂隙中,矿化与斑岩体密切相关。矿区主要侵入岩锆石LA-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
印度尼西亚Woyla金矿床位于西苏门答腊地体北段,为一中型规模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石英脉开展详细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成分分析,结合石英的H-O同位素和黄铁矿的S同位
西藏努日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蚀变作用强烈,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其中,绿泥石—绢云母类蚀变与深部斑岩体热液矿化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20个钻孔岩
在地质勘探的普查和详查工作中,土壤地球化学的指示作用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地表及浅部矿产的开发,边深部盲矿体的找矿难度不断加大。按照目前的样品处理方法及技术
本文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与卫星影像解析,建立了岩性、地层、产状、褶皱和断层发育的影像判识模型,结合野外地质勘察校验与构造变形特征分析,对徐州大北望地区的地质构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