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积极引导幼儿的模仿行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幼儿正处在学习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模仿得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则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往往是由于好奇模仿而引起的。这几年我都注意观察和了解,不少幼儿模仿电影、电视中的英雄人物,勤学守纪,助人为乐。但也有一些男孩子看了功夫片,在家或幼儿园里喜欢打拳弄脚,个别幼儿还学电影中的飞檐走壁,在桌椅上跳上跳下;看了电视中一些武侠放暗器百发百中,便手抓石子你掷我,我掷你,口中还声声说:“中”。一些女孩子看了电视中的折纸鹤越多越能带来好运,还在折纸鹤等。一个幼儿也是因为看了武侠小说,在班里抓起扫帚“练功夫”,不小心把一个女同学的眼睛打瞎了。由此看来,模仿对幼儿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顺应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模仿行为积极进行引导。
  一、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为了玩一玩。由于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不是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是专门模仿坏的行为,而是从兴趣出发,对什么有兴趣就模仿什么,对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这样模仿久了,就潜移默化受到好或坏的熏陶,变成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导他们明确认识模仿什么,追求什么,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去模仿。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及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幼儿要及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未形成习惯时就及时改正。一次,我发现有幼儿出现吸烟现象,就及时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他们说电视中的英雄警长吸起烟来很威风很勇敢,他们很希望像他一样,于是就学着抽。又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女同学涂了口红,我就找她谈话,她说妈妈涂了口红很漂亮,她也就学着涂。对这些幼儿,我都及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以后也再没发现他们这样做了。
  二、引导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
  抓住幼儿模仿性强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把幼儿从无意识的模仿引导到有意识的模仿,引导他们学习先进英雄人物。平时我很注意观察,每当我对幼儿们讲一个英雄故事,幼儿中就一定会出现模仿的事情,我讲了江姐面对敌人的酷刑,哼也不哼一声,意志十分坚强。以后,我发现不少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坚强了。小倩倩以前很容易哭鼻子,但听了故事后一次劳动时碰伤了手出血了,她也不哼一声。小红以前很怕冷,天气一冷他就不愿起床,经常迟到。听了故事后天气很冷她都不再迟到了。我问她为什么进步了,她说江姐连死都不怕,十个指头被敌人钉上竹签也不哼一声,自己怎么会被一点点冷难住了呢?可见讲英雄故事对引导幼儿有意识模仿先生英雄榜样,是一种好形式。还有多组织幼儿看电影电视,都是引导幼儿模仿先进英雄榜样的很有效的媒介,尤其是中、大班幼儿,随着他们接触面和知识面的增广,他们的模仿行为已由低年级时模仿父母、老师身边的人等,逐步发展到喜欢模仿电视、电影、文学作品中他们崇拜的先进人物,我们就要积极引导他们多读先进人物、英雄人物的书籍,经常组织他们看讴歌先进英雄人物、革命前辈或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的同龄人,如潘冬子(《闪闪的红星》中的主人公),张嗄(《小兵张嗄》中的主人公)、董存瑞、刘胡兰、雷锋、刘文学等的电影、电视,这些革命前辈和英雄人物从小就关心祖国,意志坚强、机智勇敢、勤学苦练、助人为乐等优秀的行为品质,对幼儿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成为他们模仿的最好楷模。
  三、引导幼儿模仿要重在本质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的行为动作,而并未认识这些行为动作的精神实质,并未注意学习对象的本质的东西。如一些男孩子喜欢模仿李连杰、成龙等人武功好,真了不起,所模仿的都是成龙他们的外部行为动作,面对李连杰、成龙他们所扮演的英雄人物热爱祖国、锄强扶弱、坚强勇敢、不畏困难、勇于胜利、刻苦学习等本质特征并未注意到。又如,我发现一些女孩子喜欢模仿民警阿姨,但她们模仿的是女民警阿姨的外部特征,学她们穿上民警服,腰系皮带,佩上小手枪,手戴白手套等,而对民警阿姨严守纪律、坚守岗位、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在品质也并未注意到,并未有从根本上向民警阿姨学习。幼儿这样的模仿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未有产生明确的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仅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所以,我觉得引导幼儿模仿榜样的内在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模仿行为从感性模仿积极向理性模仿转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才能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
  总之,幼儿的模仿性强,不少习惯是通过模仿而无意形成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幼儿做出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示范,这对于幼儿养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会起着潜移默化,不可低估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
期刊
一、引言  近百年来,语文教育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也不可谓不深,不管是宏观的理论还是微观的方法,都是空前的。语文学习环境制约着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及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是百年语文教育与研究的软肋。吕淑湘说语文教育“少、慢、差、费”,九八年语文大讨论中有人说语文“误尽苍生”,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关注语文学习环境的研究、构建和优化。要科学地构建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首先必须准确、全面、充分地
期刊
记得一位行家说过这样的两句话:“在教师的指导下扩大阅读的量,可以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不二法门。”“课堂教学也好,课外活动也好,切忌搞形式、走过场,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照我看,最为简单易行,效果也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学生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我们语文教育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老师不能只简单
期刊
古人云:“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能说会道,善于交际是何等的重要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开篇提出:“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交际活动空前的活跃,空前的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了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求
期刊
在新课改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  第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新颖的优势,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好的导入方法,是一堂课
期刊
一个优秀的集体,制度和做法上可能千差万别,可是背后必然都有一种凝聚力作支撑。所以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和。我们年级所有老师们都特别坦诚,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做法总是毫无保留地彼此分享,在交流和碰撞中互相启发,生成很多管理智慧。  和则启智  我就先从李老师分享给大家的班级日志管理说起,初一的时候,李老师当班主任时一直利用表格管理班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李老师心思细腻,班级管理工作细致
期刊
“文成于改”,一篇成功的作文批改,能帮助教师积累、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给教师提供实际例证。然而,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辛勤劳动是无用功。因此,采取怎样批改方式和如何有效提高批改质量,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状态是我们探究有效作文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作文批改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授之以渔”的原则:看文章中心思想是否正确鲜明;选材是否恰当;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比重是否得当;文章题目是否
期刊
美国的一位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中国的一位教育先辈也曾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新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力,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才能更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
期刊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备好课是关键。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让他们有话可讲,也喜欢讲,
期刊
一、课题的提出  3-6岁幼儿身体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非常重要,不仅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能在各项活动中促进幼儿本能的进行自我保护,减少各种意外伤害。因此,我们将体育活动中幼儿平衡能力发展作为研究目标,探讨3-6岁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园14个班幼儿,分别为大、中、小班幼儿。  (二)研究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