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编审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要阐述了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参考文献著录中的常见错误及产生原因。结合工作实践经验,从提高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编审质量,以确保期刊学术水准这一基点出发,提出了加强对相关标准规范的学习及执行,密切与论文作者的联系沟通,改进编审及校核程序等具体措施和方法。在参考文献的编审过程中应严谨规范,联系正文对参考文献综合编审,高度重视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并认真分析原稿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将参考文献的编审落到实处。
  关键词:科技论文 参考文献 标准规范 编审质量 学术水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221-02
  众所周知,在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中,论文的编审质量与期刊的学术水准密切相关。而参考文献作为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审无疑也需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置。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技术期刊责任编辑的实践体会,就如何加强并做好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编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1.1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论文的基本构成,通常分为前置部分(文题、作者、摘要及关键词)和主体部分(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其中,前置部分的文题、摘要、关键词主要是对正文内容的提炼介绍;而参考文献作为论文主体的一部分与正文内容紧密相连,如说明所采用基本观点、研究方法、计算公式、关键参数的主要依据,引用或评述他人已从事相关研究所得出的观点、结果等。因此,参考文献即是科技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论文本身学术价值体现的客观参照。
  1.2 参考文献所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3]。
  参考文献与知识产权的维护密切相关。由于科学研究具有社会协同性和继承性,科技工作者需要借鉴、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开展和进行科研工作。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产出形式,本着客观、严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基本原则,将相关引用或参照内容的出处以参考文献的形式予以标著,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体现了科技论文的学术内涵。论文的参考文献不但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背景及阅读材料,同时也反映了行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从而体现出论文本身的研究基础、科学价值等学术内涵。
  参考文献具有强大的检索和传播功能。现代社会的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通过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使广大读者通过网络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快速便捷地检索到大量相关资料,为科技信息的迅速传播与广泛交流提供了重要途径,使科技论文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值得重视的是,参考文献强大的检索功能还有助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通过对各学科文献引用的统计与分析,及时客观地反映出其研究现状,因此对学科界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是论文编审过程的重要帮手。正是参考文献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即体现了论文的学术内涵和具有的强大检索功能,使其能在论文编审过程中发挥帮手的重要作用。编审者可通过参考文献提供的资料,掌握文章的基点与主要脉络,并通过对参考文献的进一步推进检索,接触了解到更多的相关资料,从而对论文基本论点、主要公式和图表数据等的编审处置也更有把握。
  2 参考文献的编审应严谨规范
  2.1 联系正文对参考文献综合编审
  因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故在编审过程中不能视其为论文的附属部分,仅满足于作些简单化的形式处理,而需将两者作为一个紧密联系体来加以考虑。
  联系正文进行参考文献的综合编审,大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根据正文基本内容,考察参考文献与其研究背景的吻合情况;二是利用参考文献所提供资料,对正文主要观点及公式数据的准确性等进行验核;三是通过相关拓展检索,针对正文及参考文献在编审过程中所存在疑点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由此可见,采取参考文献与正文联系的综合编审,利于发挥参考文献的功能作用,提高科技论文的整体编审质量,从而确保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准。
  2.2 高度重视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促进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对学术期刊的编排格式及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国家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标准规范。如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于1991年推出了《科技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专辑》,国家也于1992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的推荐标准[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1998年制定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5],2005年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2005)正式颁布[6]。这些标准规范是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贯彻执行,为期刊数据库的建立创造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为科技信息的快速检索提供了重要渠道,可大幅提升科技论文的学术内涵和期刊的科技交流作用,同时也更利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
  毫无疑问,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是做好科技论文编审工作的重要一环。同时,为使参考文献的相关标准规范得到严格执行,期刊界的专家学者们也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7]。然而,在来自各地作者的论文原稿中,因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其参考文献的著录往往存在着一些纰漏和错误,这就需要编审者依据标准规范对参考文献逐条进行对照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2.3 认真分析原稿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来稿情况的梳理和分析,可将作者原稿中参考文献方面的常见错误及产生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8-10]。
  (1)用而不引,即在论文中实际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不做参考文献的标著。如所引用的基本论点、重要公式及数据、图表等,在论文中不标明具体的资料来源。这种情况往往与作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对参考文献重要性缺乏认识有关;有的还因作者在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过程中,相关资料的准备不扎实,如只是提取记录了资料中需借鉴的具体内容,而没有将资料的基本信息一并保存;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作者有对所引用资料刻意回避标著,以便将其作为自身一手材料直接使用的目的,而这种剽窃行为正是论文编审中需特别加以注意和防范的。   (2)引而不当,这主要表现为参考文献特别是论文要点参考文献的选用欠确当。如对重点部分的资料来源体现不明确,反而在一些枝节性内容上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对一些主要论点、基本数据等关键资料的权威性、新颖性所把握不够,如对某些全国性或行业性的矿产资源、加工产品的产销量等数据,在资料来源方面未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没有查询引用较新的、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资料,而是简单地利用手头已有的、多年前的零散资料,由此也使论文的时效性和学术水准受到严重影响。
  (3)引而有误及引而不全。有的作者由于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要求和所引用参考文献本身的情况不熟悉,在著录中往往张冠李戴或随意处置,如将期刊的总期数标为卷数、将出版的月份标为期数,将文献的出版者和作者混淆;有的作者对论文写作不够严谨,参考文献存在引而不全的问题,特别是专著或会议文集的出版者和出版地,期刊的年、卷、期及文献起止页次等,容易出现漏项或顺序混乱;个别作者甚至将所引用文献中的参考文献直接作为本人论文的参考文献使用,由于并没有真正查阅一手文献,以至将原参考文献中的明显错误也全盘照搬,以误传误。
  此外,由于某些类型文献有其特殊性,在作者来稿的参考文献著录中也容易出现错误。如:外文文献中人名、地名的标著不合规范,会议文集二次析出文献的文集名、文献名及其著者、编者、出版者区分不清,网络电子文献的下载网址、发表日期及专利的专利国别、专利号及公布日期等也常有遗漏。同时,作者在参考文献著录中还可能因笔误(打字输入有误)而产生一些重字、漏字、错别字或错误的符号、数据等。
  3 将参考文献的编审落到实处
  3.1 提高编审者的自身素质
  在科技论文的编审工作中,编审者对参考文献部分需予以高度重视,不能将参考文献视为无足轻重的附带部分,也不能因参考文献的编审工作量较大(如: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通常有数十条之多)、疑点查核耗时费力而敷衍了事,而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认真对待。
  对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所颁布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及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规范标准,编审者需进行系统学习以求熟练掌握,并在实际工作加以准确应用。因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较为繁杂(如:有英文、俄文、日文、拉丁文等不同文种和专著、专利、会议文集、网络下载资料等多种类别),编审者还应通过期刊工作会议、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交流平台,虚心向科技期刊界的专家及同行学习,不断提高严把参考文献编审质量关的业务能力[10]。
  3.2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联系
  作者的来稿是期刊编审的工作基础,加强与作者的联系沟通也是提高来稿质量、做好参考文献编审的重要一环。如:在组稿、约稿时,应尽量使作者充分认识论文中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并基本了解期刊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要求;对来稿进行初审和复审时,应针对其参考文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补充或修改的具体意见。这样,使作者能按照编审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论文参考文献的资料准备及规范著录,为参考文献编审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也利于作者论文及期刊学术水准的提高。
  3.3 采取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使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编审真正落到实处,应针对期刊工作各主要环节制定相配套的具体措施。
  在期刊的《征稿简则》《来稿须知》中,明确提出对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同时将主要类型参考文献的著录形式依照标准按项逐一列出,以便于作者掌握和使用;在给作者的《来稿回函》中,做到将原稿参考文献有待改进完善之处一并提出,使作者能在稿件修改时对号处理。
  在论文的来稿初审、返修重审、编修复审过程中,应结合正文和有关标准规范将参考文献逐条落实。同时,由于参考文献的内容及形式较为繁杂,定稿、排版及改版时很容易出现各种差错,故在对各次清样进行校核时应采取交叉核校、专项核校等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由于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具有涉及面广、文献类型种类繁多的特点,在编审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疑点或在规范著录的落实中产生某些意见分歧,期刊编辑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讨论,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防止随意处置、各行其是等状况的发生,以保证期刊对论文参考文献编审工作的整体有序进行。同时,还应多向专家学者请教,虚心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如对个别较为特殊参考文献的著录难以把握时,借鉴和参考知名刊物的具体做法也很有帮助。
  4 结语
  综上所述,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编审是一项繁重而细致的工作。期刊工作者在提高对科技论文参考文献重要性认识的同时,通过认真学习和掌握参考文献著录的相关标准规范,将参考文献与正文进行综合编审,加强与作者联系沟通,采取制定实施细则、防错查漏、严格把关等具体措施,可有效提高参考文献的编审质量,使参考文献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准。
  参考文献
  [1] 高鲁山,郑进保,陈浩元,等.论科技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J].编辑学报,1992,4(3):166-170.
  [2] 张转.参考文献在学术期刊审稿中的作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4):125-128.
  [3] 李胜利.科技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及要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3):148-150.
  [4] GB/T 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S].
  [5] CAJCD B/T 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S].
  [6] 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7] 陈浩元.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J].编辑学报,2005,17(6):413-415.
  [8] 赵海霞.学术期刊来稿中参考文献标注问题论析[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88-90.
  [9] 吴秀清,佘建华.参考文献在科技论文中的作用和著录中存在的问题[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5):86-87.
  [10] 王海明.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9-102.
其他文献
利用稻瘟病的菌丝悬浮液提取稻瘟病菌毒素,以毒素浓度、毒素处理根尖的时间及不同品种进行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毒素处理的不同水稻品种间根冠细胞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而不同毒
广东韶关新丰县.山清水秀.一座造型美观、绿色环保的三一搅拌站坐落在群山的怀抱之中.与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相融合.犹如落入青山绿水中的一颗明珠。2010年5月29日,这座名为臻丰的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
枣树丰产措施之一是枣树开花后于主干进行环剥。但在环剥后,常有昆虫在愈伤组织内潜蛀为害,影响枣树营养液的输导和伤口愈合,当年减产15~20%,如不及时防治,数年后可造成树体死
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国内发展环境得到大幅改善,这对软件工程领域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在软件工程蓬勃发展之际,问题不断浮出水面。其中,以维护问题表现最为突出。如不加以处理
本试验针对沙棘采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具有促使果实和叶片脱落的功效,进行了化学采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棘果实由绿变黄期,喷10000ppm的40%乙烯利
针对传统PID控制方法很难适用于单容水箱液位随动系统控制的问题,提出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加以实现。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单容水箱液位随动系统的稳定控制
火力发电厂锅炉运作时会产生烟气,这些烟气通常会直接排放,但这种方式会浪费很多热能,增加火力发电厂锅炉运作的 能源消耗,因此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建议火力发电厂引入烟气
水泥的强度及安定性对混凝土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水泥的凝结时间与混凝土性能同样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初探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数控车床能够运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自动控制,存在着良好的加工柔性和精度,与普通车床相比之下,数控车床投资较大, 进而需要及时解决各类故障,避免造成过大经济损失。在数控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