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13例患儿,年龄(8.15±4.34)个月,体重(8.23±4.01) kg,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通气。原常频条件不变,呼气相高频振幅25~35 A,频率7~9 Hz。按高频前30 min时患儿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OI=MAP×FiO2/PaO2)分成2组,OI≥20为高OI组(n=5)和OI<20为低OI组(n=8),观察两组患儿叠加高频后2、6、24、48 h的OI、PaO2/FiO2、PaCO2

结果

全组应用高频前OI为19.31±4.42,应用后2 h、6 h、24 h、48 h,OI分别降低至18.77±5.18、16.00±5.22、14.77±6.56和13.92±6.53(P<0.01);PaCO2从(43.46±5.67) 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38.31±4.21) mmHg、(37.61±3.36) mmHg、(34.77±3.81) mmHg和(35.92±2.39) mmHg(P<0.01)。高OI组5例患儿,应用高频前后OI无显著差异,3例死亡患儿均为高OI组。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术后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应用常频叠加呼气相高频可能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OI<20时,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危重症可导致分解代谢显著增强,而持续性蛋白丢失和患病率及病死率升高有关。胰岛素为强效抗分解代谢激素;大剂量胰岛素可减少危重手术患儿骨骼肌蛋白分解。然而尚无研究分析临床剂量的胰岛素对蛋白分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后严格控制血糖及应用临床剂量胰岛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儿骨骼肌分解的影响。设计对一项目的为比较严格血糖控制策略/标准治疗差异的双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获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随机抽样由研
期刊
目的确定与输红细胞相关的潜在并发症。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场所一家三级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研究期间入住PICU的所有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前瞻性提取病历中的相关数据。每日寻找可被归因于红细胞输注的临床预后。在输红细胞组(transfused cases,TCs)患儿,于首次红细胞输注后观察到的临床预后方被考虑可能与输红细胞有关。主要结果一年研究期间,共记录913例PICU入院患儿,纳入研究8
期刊
目的如果我们能识别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较高的危重症患儿,就可以针对性给予预防血栓药物。本研究旨在确定Ⅷ因子活性或G值是否和危重症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栓有关。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场所两家三级学术中心。对象纳入中心静脉置管后24 h内入住PICU的18岁以下患儿,排除近期诊断血栓或预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儿。入组当日行超声检查发现血栓的患儿归类于具有流行性血栓,其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儿归类于具有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5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床旁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57例患儿中,胸腹部闭合性外伤64例,急腹症13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8例,床旁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94.55%(243/257),其中床旁超声诊断出胸腹部闭合性外伤62例,急性阑尾炎49例,急性肠套叠80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儿童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PICU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非创伤性纵隔气肿患儿2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儿均经胸部影像学检查证实有纵隔气肿,并排除因创伤所致的纵隔气肿及新生儿纵隔气肿。结果26例非创伤性儿童纵隔气肿中,自发性纵隔气肿9例,病因明确纵隔气肿17例,常见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和支气管异物等。自发性纵隔气肿患
目的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病程中脑脊液白细胞分类、糖和蛋白变化特点以及病原菌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31例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对其临床特点、病原学、脑脊液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儿中,发热28例(90.3%),惊厥21例(67.7%),意识改变18例(58.1%),胃肠功能紊乱8例(25.8%),呼吸改变5例(16.1%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监测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诊断的价值及亚低温治疗HIE时aEEG的变化,评价亚低温治疗效果。方法连续监测亚低温治疗前后aEEG的变化,分析aEEG各种波形出现的比例。结果共90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EEG正常43例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al chorioamnionitis,HC)、胎儿血管炎(fetal vasculitis,FV)及HC合并FV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28+0~31+6周的34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
目的报告新生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5年1月,共纠治新生儿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3例。患儿出生6~28 d,平均(15.08±7.42) d,体重2.5~4.8 kg,平均(3.34±0.67) kg。所有手术均在浅低温高流量灌注下进行,3例患儿经右心房切口,切开房间隔,左心房后壁与肺静脉吻合;10例患儿采用心脏上翻法,左心房斜形切口与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