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官场清流张难先:连蒋夫人的面子都不给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s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难先立即拿出宋美龄的花销单据摆在蒋介石面前,对蒋介石说:“这是半个月前夫人来浙的花销,共计13780元,您看怎么处理?”蒋介石很是尴尬,只得说:“谁开支,谁负责。”幸好后来有人打圆场,才没让蒋介石在欢迎大会上出丑。
  在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的民国官场,张难先算得上是一个政治另类。他特立独行,不与污浊势力同流合污,敢说敢为,为恶者忌,为清者敬。
  两袖清风无所畏惧
  1928年张难先在担任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时,与当时的省民政厅厅长严重、建设厅厅长石瑛并称为湖北“三怪”。“怪”是因为这个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刚正不阿、清正廉洁。
  张难先担任鄂豫皖三省监察委员会主任时,武昌下新河有人借特税处稽查为名,在江中敲诈船商。张难先得知后就派一个科长化装成商人密查,取得证据后,将首犯葛顺祥枪毙。
  湖北防汛堤款本是关系全省人民生命的保命钱,可有人竟然敢私自克扣挪用,张难先听说后无比愤怒,誓言要查出侵吞防堤款的蛀虫,最后枪毙了要犯刘文荩。
  湖北水利局局长陈克明借武汉大水灾之机,虚报抢险经费以求多报销多牟利。这种伎俩岂能逃过张难先的法眼,他派人查实陈克明提供的报销单据多属伪造,马上将其撤职法办。
  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和贵州省府秘书长双清夫妇曾携带大宗烟土和吗啡从四川途经湖北武汉,被扣留。由于他们都是政府高官,不在张难先处置范围之内,他便将此事禀明了蒋介石。此等丑闻让蒋介石无比震怒,对两人进行了严处。
   ……
  这些被查处的大案对不法官吏形成了有效的心理震慑,张难先也声名大震。
  有人曾问张难先,惩处这么多的官员,不怕得罪他们后边的靠山吗?毕竟这些人政治能量大得很。张难先说:“我两袖清风来,两袖清风去,大不了辞职回家种田。”
  不与黑恶势力妥协
  当时在民国官场,政府官员与黑恶势力相勾结沆瀣一气早已是平常事,政治生态乌烟瘴气。对此,张难先是嗤之以鼻、痛心疾首,他深知黑恶势力就是社会的毒瘤,若不及时铲除,只能是养痈为患、害国害民。
  张难先刚上任浙江省主席时,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要为其接风,联络政治感情,为此专门派人送来了请帖,结果被张难先婉言谢绝。
  手下人对张难先说:“黄金荣政治根基深厚,在上海滩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连蒋主席都对其礼让三分,可得罪不起。”对此,张难先不以为意,他义正词严地说:“封疆大吏,顾反须流氓地痞保护耶!现在风气之坏,即由士大夫不知自重,或多邪僻之行,奸民即乘间诱惑之,玩弄之,挟持之,支配之。于是邪正是非,道德法律,俱无形消失,世事即不可为矣。吾决不造此恶因也。”经此一事,吃了闭门羹的黄金荣对张难先颇为衔恨。
  1931年,杜月笙家的祠堂开祠,这在当时可算是轰动上海滩的一件大事。杜月笙的徒子徒孙及国民党的党政大员都来给他道喜,蒋介石、张学良、何应钦、孔祥熙等头面人物还都送来了匾额以示祝贺。
  有人对张难先说:“杜月笙家开祠,您身为省主席也应当送块匾额道贺,就算是不以省主席的名义,也可以省政府的名义。”张难先说:“吾为省政府主席,省政府名义犹之本席名义。君等私人有交情者,可径送之,省政府未便贸然也。”就这样,张难先最终也没去给杜月笙道贺。
  不给蒋夫人面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作为休闲胜地,国民党高层及家属来此游玩者颇多。
  有一次,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要来杭州游玩。在一般人看来,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政治机会,必定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讨蒋夫人欢心,以求将来能够让自己的官位高升一步。谁知张难先接到宋美龄来杭的通知后,非但没有率领浙江党政大员到火车站迎接,还有意下乡去视察工作,连宋美龄的面都没见。
   张难先的表现让宋美龄很是不满,觉得张难先这个省主席太不懂事,并表示等回南京一定要告他的状,让蒋介石将其撤职。
  在杭州游玩了几日后,宋美龄就回南京了,临走时将所有花费单据让人转交给了张难先报销。张难先压着迟迟不给钱。
  不久,蒋介石来浙江视察工作。在浙江省举行的欢迎大会上,蒋介石说:“现在国难当头,大家要节约开支,像今天欢迎我的仪式就太隆重了……”谁知张难先接过此话,立即拿出宋美龄的花销单据摆在蒋介石面前,对蒋介石说:“蒋主席有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这是半个月前夫人来浙的花销,共计13780元,您看怎么处理?本省实在无能为力。”听了张难先这番话,蒋介石很是尴尬,只得说:“谁开支,谁负责。”幸好后来有人打圆场,才没让蒋介石在欢迎大会上出丑。
  其实,蒋介石这次来浙江视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张难先遭人政治举报,说其有不法行为。恰好宋美龄又在蒋介石面前说张难先慢待自己,要蒋介石对其严惩。最后蒋介石决定亲自来浙江看个究竟。
  欢迎大会结束后,蒋介石当面询问张难先:“你的官邸在哪里?”张难先回答在城头巷。蒋介石听完马上让张难先陪他到住所看一看。等到蒋介石来到张难先所住之地,一看是非常普通的民房,屋里的陈设也极为简朴,张难先的妻子陈襄勤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蒋介石一看张难先如此清廉,十分感动,第二天他专门宴请张难先夫妇和他们的女儿。
  痛斥官员不知耻
  1938年8月,日军空袭武汉,湖北省府不得不西迁宜昌。时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的张难先亦在随迁队伍中,此时张难先的心情很差。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山河落入敌手后,日寇气焰愈加嚣张,从华北、华东再到华中,日寇肆意逞凶,华夏大地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山河破碎的残酷现实让张难先忧心如焚。
  在去往宜昌的船上,省府的官员为了解闷找人拉起了二胡,唱起了京戏。张难先知道后,就把省府秘書陈某叫来诘问:“你难道不知现在是什么时候?国破家亡,你们还有心思拉二胡唱戏?”陈某感觉张难先有点儿小题大做,满脸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关系?船上寂寞,有点儿娱乐,聊以解闷。”陈某的回答让张难先极为愤怒,他大声喊道:“你难道不懂得古人所说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吗?这种无心肝的举动,我只是劝说,听不听在你们。”听完张难先的训斥,陈某只得叫停了唱戏。
  张难先虽生逢乱世,仕途曲折,却始终保持高洁傲岸的政治情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最真实的写照,正直清廉、疾恶如仇成为其一生不改的政治本色,为后人赞颂敬仰。
  (《清风》 刘占青/文)
其他文献
从孙中山去世到新中国成立的20多年中,身处时政乱局中的宋庆龄,以自己的气度和使命,影响了数之不尽的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她广泛团结和联络海内外知名人士,为革命理想而奋斗。她是一盏明灯,凝聚起多方力量,为新中国诞生作出卓越贡献。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11日和15日,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负责人李公朴和闻一多在云南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身在上海的宋庆龄惊怒交加,愤而发声,于7月22日发
期刊
红军长征经常夜行军。为达静谧和求安全,其间不能照明,不许抽烟,不能发声。当时有人说,红军练就了一双可视眼。其实,红军可夜视是相对而言,长征夜行军肯定得用火把、马灯、枞光、手电筒等工具来照明,有时也会借助月光和星光。  为隐蔽行动、减少损失,红军长征经常夜行军。为达静谧和求安全,其间不能照明,不许抽烟,不能发声。当时有人说,红军是“铁脚、夜眼、神仙肚”,指有能走耐磨的一双铁脚、夜间可视的一双眼睛、忍
期刊
新冠肺炎病毒源头指向野生动物,让野生动物保护、重构人与自然关系陡然升温,与此相关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最近屡被提及。2020年3月20日,云南绿孔雀一案,即200余只绿孔雀与总投资30多亿元的嘎洒江一级水电站争夺“地盘”的诉讼,拉锯近3年迎来一审宣判。这是中国首例野生动物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自2015年以来,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在内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虽然有不少探索,但困难重重。这次是否迎来契机,保障
期刊
抗战胜利后,虽然军统的势力影响非常大,但是还没有大到功高盖主的地步,蒋介石没有必要把他干掉。那个时候日本人刚投降,国共双方是谈判还是开战,还没有最后决定,天下还很不安定,是非常需要戴笠的时候。  戴笠的死,对后来的一些历史事件都有很大影响。据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曾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其实,戴笠飞机撞山事件的前前后后,我(杜月笙之子杜维善)父亲和我都在上海,我父亲还与戴笠通过电
期刊
胡修道依靠所剩弹药,一人坚持战斗,奋不顾身,一次次地打退了疯狂冲击的敌军。一天下来,竟打退敌人41次冲锋,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纪录,自己却安然无恙,不能不说这是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2002年3月,胡修道同志病逝于南京。这是他的挽联,也是老英雄一生的写照。在抗美援朝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英勇杀敌的事迹曾在中朝大地广为传
期刊
徐州突围战虽然不及台儿庄大捷那么光芒四射,但是中国军队在此战中真正实现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方针,并为下一阶段的武汉会战保存了几十万有生力量。因此,这次突围作战的作用不可小觑。  1938年4月,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获得抗战正面作战第一次重大胜利,近一个月共歼敌一万多人。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试图扩大战果。但台儿庄之战后日军也重新定位徐州战场,一场精心准备的徐州歼灭战开始酝酿。  大捷之后的隐忧
期刊
“官司”和“打官司”这种说法至今在民间仍很普遍,有些地方甚至还把受剥夺自由的刑罚处罚说成是“吃官司”。中国古代,诉讼也称为诉讼,而称“打官司”。为什么“官司”往往和“打”分不开呢?  “官司”往往与“打”分不开  人们常把相互之间无休无止的辩论、争吵形容为“打嘴官司”,这是惯用语的习惯用法,是从“打官司”引申而来。  “官”最初是指“官府”“官吏”,“司”是指“掌管”。后来,人们把“官司”二字连用
期刊
明清时期,不少艺人依据时令,在说书时以打油诗的形式宣传卫生知识。明代评书《二月二龙抬头》说道:“二月二龙抬头,你不抬头我先抬。手足腕缠红绵,害虫不敢上身边。厨房内外墙边,石灰撒满如曲蜿。洗净缸底水满缘,引龙如水报平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早在元明清时期,北京已有了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活动。  “以歌诀的形式宣传”  最初进行卫生知识普及的是医家和养
期刊
按黄文英的供词,太平天国“竟有2700多个王”;按张汇文所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从英方资料得到的信息,太平天国封了2300多个王。究竟是“2700余王”,还是“2300余王”?太平天国真封了这么王?为何要封这么多王?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在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又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
期刊
如果你想搬迁,得去办理“路引”出行证;如果想出国,得经过官府同意,并办理“通关文牒”;如果你成外交官了,还能持节出使……生活在古代想要出远门,手续也是必不可少的。  曾经,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是带着行李、身份证、车票出发。然而今年的春节旅行及往返外地工作的人们体验到了疫情时期的严格管控:从不少地方要求返工人员开具健康证明、填写纸质记录单等举措,到后来“健康码”横空出世,绿码验证才能顺利出行,要出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