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明方向,依托教材找方法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文言人物传记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以2019年江苏省各地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例,13大市中共有9份试卷选用文言人物传记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人物传记呢?笔者以2019年中考卷的文言文题型为例,结合统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对文言人物传记阅读的教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 积累必备的文化常识
  传记类文言文有固定的文化常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文章非常重要。
  【原题呈现】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江苏省宿迁市试卷)
  A. “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 “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 “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 “追谥刚侯”中的“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中考试卷中的选择题涉及到年号、谥号,以及与战争、政事相关的文化常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传记中常见的文化常识,如:国名、朝代名、地名,人名、谥号,官职名(尤其是官职变迁类),表人物身份、地位的常用语,与政事相关的词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人物传记时能很快地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梳理传记人物的主要事迹
  传记人物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概括归纳。
  【原题呈现】
  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2019江苏省扬州市试卷)
  【教材回放】
  《周亚夫军细柳》的“思考探究”内容: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想漢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中考试题要求对传主仇香的“至行”事迹进行概括。统编教材编者命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复述故事熟悉传主的事迹,理解人物形象。两者异曲同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出《周亚夫军细柳》中皇帝劳军的过程,“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天子乃按辔徐行”,再条理清楚地复述皇帝挟圣威驾到,却屡遭阻拦的过程。
  三、 分析传记人物的性格、品质
  传主的事迹直接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人物传记还要能够分析这些事情表现了人物哪方面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原题呈现】
  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019江苏省宿迁市试卷)
  【教材回放】
  《唐雎不辱使命》后的“思考探究”内容: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仿照示例另选一处人物语言加以分析。
  中考试题要求对传主黄忠的形象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统编教材《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的这道题旨在训练学生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亦是异曲同工。
  课文中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做正面驳斥和申辩。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誓不可夺的决心。这样的外文特令,言谦意坚,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严正立场。唐雎有理有节、敏于应对、善于言谈的特质得到了凸显。
  四、 明确对传记人物的评价
  作者一般在传记的结尾对传主的生前身后做交代,或做“盖棺论定”。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赞”等形式做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品质。
  【原题呈现】
  结合你的感受,写一则批注,评价杜衍。(2019浙江省衢州市试卷)
  【教材回放】
  《周亚夫军细柳》课后“思考探究”的内容: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汉文帝称周亚夫“真将军”的内容出现在文章结尾:“……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一个“善”字,表达了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赞”,“真将军”是对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评价。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的事迹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的品格。
  再看这道中考题。答题时可以先概括传主事迹:杜衍幼年时,在洪水中漂流很久才得救,手中的帽子竟不被打湿;十五六岁,被二兄用剑伤脑,出血数升,却能幸免于难;无依无靠,佣书自资;富贵后以德报怨,帮助曾经伤害他的人。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的品格:杜衍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天性纯良、仁义,也颇受命运之神的垂怜。最后以“赞”等形式做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杜衍的行为,令人感叹钦佩。
  五、 感受文言传记的艺术特色
  统编教材的文言传记,有的善于敷演故事,或脉络清晰、叙事详明,或精于谋篇、繁简得宜;有的长于记人,或注重语言、细节描写,或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中考题型中也有对文言传记艺术特色的考查。
  【原题呈现】
  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2019浙江省绍兴市试卷)
  ①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②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教材回放】
  《曹刿论战》课后“思考探究”内容:课文仅用200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中考题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考查文言传记的艺术特色。① 句可以抓住“年逾三十而发白种种”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和赏析,分析为什么30多岁就已“发白种种”,从而分析出其至情、至性孝的品质。② 句可以扣住“色喜”“奇之”的神态描写,分析其属于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进而分析出其作用是为了衬托出张元忭年少有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统编教材《曹刿论战》一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战前、战后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情,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左传》注重剪裁史料、精于谋篇、善于敷演故事的艺术特色可见一斑。
  当然,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角度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积极尝试更多的方法,为学生以后传记类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20年4月,长沙市芙蓉区东郡第二小学申报湖南省教育科研课题《家校协同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实施半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协同育人”的路子。  劳动教育,家庭是基础。如何让家庭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呢?要想培养孩子会做事,让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劳动任务,如铺床、缝扣子、热饭、洗小件衣物、准备上学用具等。当孩子干得好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孩子干得不好时,要给以指导。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
期刊
一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老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设计,而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如何让三者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教师课前布置的拓展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长城》一文时,就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室查找长城的相关资料,对长城进行全面的了解,因为我们面对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没有到过北京见过长城,对长城的有关知识
期刊
绘本的插入是人教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一个亮点。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叙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寓生活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和平、尊重、爱心、责任、勇气、敬畏的种子。  教师要钻研教材,认真理解绘本的设计意图,选择性地采用绘本中的教学暗示。可以以教材为导向,请学生续写绘本故事等,从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出发,为孩子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绘本小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
期刊
“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由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任何一个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经替自己设定了具体的阅读对象,这些对象更多的时候不是现实存在的,而是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加以召唤。”读者不是要等作品正式出版之后才登场,而是从创作开始时就已经在了,当然这里的读者一定就是“隐含的读者”。  写作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构成,分别对应着写作的客体、主体、载体和受体,这四个要素
期刊
课前三分钟,指的是从准备铃响到上课中间的三分钟时间。  语文学习有四门基本功:“听”“说”“读”“写”。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听说读写也十分重要。  一、 “听”:用耳朵读  三分钟内如何用“听”来准备一节语文课?语文课前,教师先要准备好“听”的内容。我们班本学期推出“听书”系列活动,即利用一些好用的听书App,上面有大量适合儿童收听的优秀作品,比如简单的绘本故事、儿童文学作品、评书等,把孩子零碎的
期刊
一、 立足文本,营造氛围,明晰语言训练点  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语言习惯、表达意识的主阵地。教师应结合《课程标准》,挖掘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创设语言训练点,以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语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欲望强,在学习中会下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发音、语句结构和风格等。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课堂中加入“动
期刊
一、 语言—以读感悟  学习小古文,“读”是大法宝。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正音,借助音乐、节奏、歌诀体等形式趣读,利用“玩”读、文白对读等“读”的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读准、读顺到读好、读趣,再到熟读能诵。  以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引入小古文《除夕元旦之风景》,并用歌诀体形式带领同学们朗读。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体会到不管是现代还是古时,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小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细节”充满了灵性与智慧。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往往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对学情的预测来营造某种情境,设计教学细节,使课堂变得精彩。  六年级上册的《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道实践题:取两枚一元钱的硬币,并将两枚硬币一起抛向空中,那么,当硬币落下时两面菊花图案同时出现的可能性是( )。教学中,我故意示错,设置悬念,精心处理细节,以突出问题的普遍性,我问:“随意抛掷两枚硬币,会出现
期刊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却挡不了莘莘学子求学的脚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我校从2月初开始了网络授课,努力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一、 课前准备  确定开始网上教学以后,学校思考了三个主要问题:1. 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自觉性不够高的特点,选用什么样的软件直播才能否满足课堂教学的基本需要?2. 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筛选优质资源展示给学生?3. 如何解
期刊
文言文教学要回归文化本性,须时时反观传统,汲取智慧。古代语文教学重视诵读,强调背诵。明清之际的学者陆世仪发现:“十五岁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他主张“人发凡当读书,皆当自十五岁前,使之熟读”(陆世仪《论小学》)。这种做法基本符合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状况,是科学的,是可取的。  怎样加强诵读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力戒“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法,设计崭新的科学的诵读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