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el1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法的含义及其实施过程,并说明了任务驱动法的优势,最后说明了使用任务驱动教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英语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比较文化的内容,致使英语专业学生忽视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这对构建英语专业学生完整性知识体系十分不利。因而,极有必要梳
倾听能力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具有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的能力。在读写听说四种语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良好
我国民间调解的依据经历了从“独尊人情”到“情主法辅”再到“寓情于法”三个阶段的演进。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法越来越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但同时要正确认识人情的地位
本文论述了医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之际,药理教学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型医药学人才。
2013年11月28—29日,“新全球合作机制的动力?——金砖国家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角色”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上海办公室联合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联合国协会、印度尼赫鲁大学、俄罗斯后工业研究中心、巴西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委员会、南非全球对话研究所、“社会观察”、“第三世界网络”等中外高等院
2013年9月2—3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保护海外能源利益:中国与欧洲的方法与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新疆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德国外交关系理事会、法国国防历史研究所、乔治·华盛顿
通过对制约高校专利工作发展的因素分析,从不同层面系统总结了高校专利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专利观念、激励政策、专利管理、专利成果转化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内容提要】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和议题对国际体系的重构进程、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的变革均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治理作为解决全球性议题的主要路径,随着议题的不断更新变化也呈现出新发展与新模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从问题变化和议题设定的互动,剖析当前治理模式转变这一重要特征,为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全球治
[ 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4年3月21—22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亚信上海峰会:亚洲安全和发展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泰国、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卡塔尔、塔吉克斯坦、韩国、印度和乌克兰的专家学者围绕亚信(即“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与亚洲新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机制、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亚信成员国
2014年2月22日,第13届斯德哥尔摩中国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瑞典外交部联合举办。来自瑞典外交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欧洲改革中心、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盛顿邮报》及中国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60余位官员、学者和评论家参加会议,与会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