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院校军事体育教学中如何将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贯穿始终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强调要突出人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官兵建设部队的内在动力,将“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贯穿始终。
  关键词:体育内涵;士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以维护官兵权益为前提,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士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推动部队建没发展的动力,是各级领导引领发展、建设部队必须依靠的力量,维护官兵权益是构建和谐内部关系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带着深厚的感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士兵的工作热情,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新时期的士兵在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均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人生目标更加务实,自我选择趋于多元,身上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所以,我们不能用昨天的尺度来衡量今天的官兵,而要不断强化对士兵的时代认同,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他们、接受他们、亲近他们。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不断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保护官兵的正当权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军队而言,广大官兵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是战斗力的源泉。贯彻以人为本,就是把改善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保护官兵的正当权益,作为增强战斗力的基本条件。通过实现军人的整体价值与自我价值、履行使命的能力和参加社会建设的能力的辩证统一,调动起广大官兵爱军精武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尽可能地解决官兵的实际问题,改善官兵执勤、训练、学习、生活条件,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使官兵真正感到军营的温暖。不断改善官兵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与提倡艰苦奋斗并不矛盾,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随着我国生产水平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官兵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应该不断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艰苦朴素的观念淡薄了,不思进取,追求享乐,败坏了军队的形象。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就是反对挥霍浪费,保持军队的好传统,为改善官兵生活待遇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以强化训练为途径,加快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无论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是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以及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都要依靠高素质人才。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如何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最根本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培养人才上来,着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建设,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办法,广纳群贤,知人善任,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以锻造官兵战斗精神为目标,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军人一往无前、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于严格的教育训练。只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大训练强度,在重大任务中加强锤炼,才能锻造官兵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能力和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战斗精神。要历练官兵行为养成。官兵威武的仪表、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是严格训练、长期养成的结果。要通过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地历练,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听招呼、守规矩树形象的良好習惯。要激励官兵岗位成才。应结合年度教育训练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针对性训练,全面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能力。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以加强军队民主建设为突破,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贯彻以人为本,必须把加强民主建设作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针对新时期官兵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的特点,不断丰富民主建设内容,拓宽民主生活渠道,切实维护官兵正当的民主权益。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内部的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推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以人本为的体育内涵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创造精神和依法从严治军相加和,营造适合新时期发展最优环境。官兵的创造精神是军队发展的活水源头,而从严治军又是军队的命脉。有人认为,两者的关系是“非此即彼”,只能择其一而为之。这是缺少辩证法的观点。事实上,从严治军是基础,从严施治,严得合理,严得科学,官兵发挥创造精神就有了环境和土壤;反之,治军不严,一盘散沙,事故频发,官兵的创造力便丧失了生存环境。所以,营造官兵遵守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的氛围,使军队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威猛,有利于把官兵的创造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包含教育指导、事务管理和咨询服务三部分,学校就业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具体的事务管理与服务工作,真正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由各院系来承担。高校院系党组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明确“政治核心、保证监督、力量中坚、参与决策”的职责和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院系党组织;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
期刊
摘要: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整体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介绍了课程设计的理念、思想,对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资源设计进行了探讨,初步实现了课程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術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该课程是
期刊
摘要:乙酸是烃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化学物质,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酸与无机化学内容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和溶液的pH等知识点密切相关。  关键词:乙酸;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1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乙酸是烃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化学物质,又是
期刊
摘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市政工程等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发展速度快和应用性广泛的新兴边缘学科,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型教学发现: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幅度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
期刊
摘要:所谓家园共育主要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通过较为主动的沟通、了解、支持,在双向互动中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
期刊
摘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中国版图的确定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避暑山庄文化的影子。避暑山庄文化博大精深,国家一统、民族团结、兼容并蓄。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其有益因子,特别是在民族平等团结、形成民族向心力、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诸方面,康乾盛世避暑山庄文化都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历史经验。  关键词:康乾盛世;避暑山庄文化;和谐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入手,认真分析了大学生思想的缺点和不足,并就如何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做了探讨,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上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加强高校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1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一)个体意识趋于强化,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标杆和榜样,在学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如何更有效的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在学生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基本素质;选拔;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旗帜和榜样,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过程中扮演
期刊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改革在高校中迅速展开。本文在深入研究了新生本科院校考试制度的多种弊端之后,针对新生本科院校的特点对考试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生本科院校;考试改革;考试方式;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新升本科院校是指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的背景下,一批专科学校通过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中华民族的世代发展,以其独特的文化系统和价值观念系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体系。它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