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汨湖农垦场子弟小学位于湘西崇山峻岭之中,学校只有13名留守儿童,两个年级。多年来,这里只有陈银玉一名教师。2011年12月23日,国家基础教育民间公益第五届运达乡村教师奖在长沙颁奖,陈银玉作为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入选。至此,她的事迹才被外界所知。
一只不断线的风筝
“20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折翅的鸟;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在乡村孩子们心中,你却是一只永远不断线的风筝。”这是1982年,陈银玉走上教学岗位第一天的日记。
她没有辜负当年的“梦想”与“天真”。陈银玉在农垦场子弟小学呆了整整30年,她所教的学生有200多人考上大学,从她的身边走向了山外的世界。可她依然如“清泉般”的留在了乡村。她说,这里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她热爱这里的每一名孩子。
一月工资,狗一口就“咬没了”
截止目前,桑植县农业局按照农垦场行政编制每月给陈银玉发放400元生活费。这,也是作为农垦场子弟小学教师陈银玉的全部“报酬”。
农垦场子弟小学原有3名老师,因为条件不好,如今只剩陈银玉一人,为了学校运转,她曾借过许多“外债”。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利用原来蚕茧站的两层楼房,教室空间很大,不过十分破旧。多年来,陈银玉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挨家挨户收购废品、捡拾垃圾换钱维修桌椅板凳。
一天,陈银玉来到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家,说是收购废品,让周明生大吃一惊。但是,周明生很快就冷静下来,热情地把自己所有废品找出来,全部送给了她。陈银玉常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维修学校。有一次,在前往姚峰界村收购废品途中,陈银玉不幸被狗咬伤,鲜血直流。她赶到汨湖乡卫生院进行简单包扎,并注射了狂犬疫苗。虽然疼痛难忍,但她最心疼的是因为狂犬疫苗需要注射4次,每次100元,共计400元,狗咬这一口好刚把她一个月的工资给“咬没了”。
2011年6月,陈银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二手农用车,让丈夫和儿子用来帮她收购废品,学生高兴地称这台车是学校的“铁哥大”。
“史上最牛削笔刀”
学校黑板凹凸不平,深浅不一,但依然能留下陈银玉隽秀的文笔。学校最值得“骄傲”的,还是被称为“史上最牛削笔刀”。1982年10月,陈银玉专程到桑植县汨湖乡小汉峪村,找到闻名湘西的铁匠师傅钟善基,恳求其用上等好钢打了一把经久耐用的砍柴刀,专门用于学生削铅笔。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的每一节课堂,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写下了人生求知的第一幅蓝图。
学生闫一丹,母亲在她两岁时因病去世。这个家庭也从此债台高筑。2009年开始,陈银玉就常为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先后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00多元。闫一丹同学说:“陈老师就是我的亲妈妈。”
陈银玉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她的学生多次荣获全乡统考第一,她因此先后3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她撰写的《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教育论文还获得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奖。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教师,待遇低,条件差。陈银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大山学校教书育人,实属不易。
一只不断线的风筝
“20岁,你成为共和国一名女教师。在乡村孩子们眼里,你是一股清泉般的溪流;你总说,你是乡村的女儿,没有乡村,你就是一只折翅的鸟;乡村女教师啊,总有一天,你会衰老,但是,在乡村孩子们心中,你却是一只永远不断线的风筝。”这是1982年,陈银玉走上教学岗位第一天的日记。
她没有辜负当年的“梦想”与“天真”。陈银玉在农垦场子弟小学呆了整整30年,她所教的学生有200多人考上大学,从她的身边走向了山外的世界。可她依然如“清泉般”的留在了乡村。她说,这里是革命老区,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她热爱这里的每一名孩子。
一月工资,狗一口就“咬没了”
截止目前,桑植县农业局按照农垦场行政编制每月给陈银玉发放400元生活费。这,也是作为农垦场子弟小学教师陈银玉的全部“报酬”。
农垦场子弟小学原有3名老师,因为条件不好,如今只剩陈银玉一人,为了学校运转,她曾借过许多“外债”。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利用原来蚕茧站的两层楼房,教室空间很大,不过十分破旧。多年来,陈银玉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背上背篓,走村串寨挨家挨户收购废品、捡拾垃圾换钱维修桌椅板凳。
一天,陈银玉来到汨湖乡中心小学校长周明生家,说是收购废品,让周明生大吃一惊。但是,周明生很快就冷静下来,热情地把自己所有废品找出来,全部送给了她。陈银玉常说,垃圾是脏的,但是通过捡垃圾得来的钱是绝对干净的,可以用来教书育人、维修学校。有一次,在前往姚峰界村收购废品途中,陈银玉不幸被狗咬伤,鲜血直流。她赶到汨湖乡卫生院进行简单包扎,并注射了狂犬疫苗。虽然疼痛难忍,但她最心疼的是因为狂犬疫苗需要注射4次,每次100元,共计400元,狗咬这一口好刚把她一个月的工资给“咬没了”。
2011年6月,陈银玉从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二手农用车,让丈夫和儿子用来帮她收购废品,学生高兴地称这台车是学校的“铁哥大”。
“史上最牛削笔刀”
学校黑板凹凸不平,深浅不一,但依然能留下陈银玉隽秀的文笔。学校最值得“骄傲”的,还是被称为“史上最牛削笔刀”。1982年10月,陈银玉专程到桑植县汨湖乡小汉峪村,找到闻名湘西的铁匠师傅钟善基,恳求其用上等好钢打了一把经久耐用的砍柴刀,专门用于学生削铅笔。30年来,这把“史上最牛削笔刀”陪伴了500多名大山孩子的每一节课堂,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写下了人生求知的第一幅蓝图。
学生闫一丹,母亲在她两岁时因病去世。这个家庭也从此债台高筑。2009年开始,陈银玉就常为闫一丹买作业本、铅笔,先后垫付教辅、生活等费用600多元。闫一丹同学说:“陈老师就是我的亲妈妈。”
陈银玉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她的学生多次荣获全乡统考第一,她因此先后3次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她撰写的《加强素质教育,如何面对后进生》教育论文还获得张家界市中小学教学综合奖。汨湖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彭文波说,作为农垦场子弟学校教师,待遇低,条件差。陈银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大山学校教书育人,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