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齐参与 幼小衔接零距离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幼儿园和家庭好比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地开展教育,只有家园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良好的家园共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不断配合、磨合,进行双向互动。我园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家园共育“五共”模式,即理念共融、智慧共享、课程共建、反馈共通、成果共赢。这“五共”既是幼儿成长的基础,也是园所发展的动力,更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理念共融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家园双方要达成共识,理念最重要。所以,引导家长学习并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础,有了家园理念的融合,家园共育工作才能优质高效地开展。
  在幼儿入园前做到理念先行。报名时,我们会给每位家长发放一份入园手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准备、传播正确的教养理念、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习惯和情感特点等。同时教师也会进行必要的入园前家访、发放新生调查表,对幼儿情况进行初步了解。
  在平时常规性的工作中做到理念传递。教师可以利用来离园接送环节、亲子活动时间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及方法,逐步使家园在专业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
  在家长讲座中做到理念引领。加强家长教育是实现家园教育理念共融最有效的方式。我园每年会收集家长关于幼小衔接的困惑及需求,园长亲自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教师在平时也会根据本班情况不定时组织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家长缓解紧张情绪,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
  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同样采用“理念为先”的方法,针对农村园家长对学前教育认识的片面和不足,我园园长、副园长、教研主任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为主题,分别赴帮扶结对的农村园为家长举行讲座及现场答疑,用科学的理念从根本上引导和改变家长的固有思维,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家园共育,心手相牵,齐心协力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

二、智慧共享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父母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幼儿教师经过专业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父母则在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应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共同提高。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针对家长的焦虑,我园除了安排教师在专业上做引领,还邀请往届幼儿的家长、在小学从教的家长来园分享经历,交流经验,帮助家长们摆正心态,放下焦虑,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三、课程共建


  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园幼小衔接课程被“打折”,家庭变成了教育的主要阵地。我园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共建幼小衔接家庭课程,形成了一份“宅家幼小衔接”课程指南,包括物质准备、心理调试、生活及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通过教师指导、家长实施,形成课程共建的全新格局,真正实现家园教育同步。
  在帮扶中,我们采用“融入式”的帮扶,邀请农村园的家长参与体验幼儿园课程,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我们在开展“以游戏去小学化”的改革试验中,有的家长不理解游戏课程,我们就邀请家长一起观摩幼儿的游戏活动,并引导家长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随后通过教师对游戏课程及幼儿游戏行为的专业解读和分析,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幼儿,了解幼儿,接受并愿意主动参与、配合幼儿园课程的开展。

四、反馈共通


  只有高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家园共育工作获得同步发展。特别是在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幼儿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利用面对面交流、微信互动、电话约谈等方式,将每位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及时、详实、具体地反馈给家长,并鼓励家长将幼儿在家的表现、家长对教师、班级、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建议、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感受也及时反馈给教师,形成家园反馈共通,便于教師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和调整幼小衔接活动方案。
  在帮扶工作中,针对农村园家访效果差的问题,我们将家访经验全方位给予结对园。如家访“三步曲”活动:家访前奏曲——在家访前教师做好充足准备,全面观察了解幼儿的特点,准备好幼儿在园表现的典型案例,与家长进行真诚交流;家访进行曲——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家教指导,展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服务,使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在家中进行教育和培养;家访协奏曲——家访中征求家长的需求和建议,共同商讨解决策略,家园携手共画同心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发展。

五、成果共赢


  通过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类人群共同成长,实现共赢。家园共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通力合作,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受益,同时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永恒话题,今后,清源幼儿园会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与素养,提高家园共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幼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结对园的交流合作,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结合县情、园情,不断探索科学适宜的方式,深入做好幼小衔接。
其他文献
最近,在社会区里,银行每天都人数爆满,原因是只能从银行取完钱后,才能到照相馆、餐吧、理发馆去体验消费,也正是由于银行人数众多导致秩序混乱。很多钱被扔得到处都是,一到区域活动结束,就有很多幼儿跑过来送钱,“老师,银行里的钱,我在滑梯下捡到的。”“这是我在水池里捡的钱。”  针对银行出现的这一现象,我开始注意观察幼儿在社会区的表现,寻找钱“不翼而飞”的原因。情景一:追查元凶  一位客户往银行取款机前一
期刊
教育堪称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美国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对鼓励的重视。美国教师认为,教育如果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那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因此,美国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并设法弥补孩子的短处,鼓励孩子付出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孩子所有的尝试和操作。作为美国大学的一名大三在读学生,我有幸零距离接觸到美国五岁学龄班级的教师和孩子,并参与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这一天,我来到一所幼儿园的班级中观察孩子们的一日生活。墙上挂着的
期刊
地铁,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工具,存在于我们周围,方便着大家的生活。穿梭地下的快车给幼儿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无数的困惑:地铁需要司机吗?地铁可以掉头吗?一个个问题让我们想到“巴学园”小林宗作校长的自然教育理念:让教育回到自然中。大班项目活动“跟着地铁去旅行”便将社会资源——“地铁”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动手操作来认识地铁,感受探索的乐趣。一、
期刊
清徐县地处山西省中部,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山城水城文化之城,醋乡葡乡鱼米之乡”的美誉。县域面积609平方公里,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39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5万。作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近年来,清徐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一河两中心”城镇发展框架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格局,保持“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
期刊
听,沙沙沙,小树叶在说话:“我要离开妈妈的怀抱到大地妈妈的怀抱了,我更期待的是和小朋友的约定哦!”亲子篇  春天,家长们带孩子踏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寻找春天的足迹。而秋天更是一个多彩的季节,孩子和树叶的约会如期而至。周末,我们家园合作进行了一次有关树叶的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行走于落满树叶的山间、树林和公园,感受着秋天的到来,寻找着美丽的树叶。树叶装满了竹筐、填满了袋子,家长和孩子们度过了一
期刊
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所有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但频频出现的安全问题使得园长和教师在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如履薄冰。成人几乎包办和承担了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却忽视了从根本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我们主楼室外楼梯旁边连着一个室外滑梯,这个滑梯可以从二层楼直接滑到楼下操场。但是这个滑梯却一直对孩子们封闭着,究其原因就是曾有一个孩子往下滑时在中途拐角的
期刊
随着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男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多,这一群体日益成为学前教育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并悄然发挥着其特殊的优势与价值,如:利于幼儿园文化阴柔与阳刚的平衡、利于幼儿性别知识结构的完善、利于幼儿在园安全感的获得等。但与此同时,男幼师也承受着一定的社会压力,尤其是在当前男幼师比例还非常低的情况下,他们会有心理落差,会有孤独感与边缘感,进而影响这一群体的职业稳定和专业成长。  值得强调的是,幼儿园中
期刊
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是办好学前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幼儿适应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转折。把握正确的育儿理念,明确教育宗旨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正确理解幼小衔接而非小学化,坚持全面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本着“立足儿童,游戏教学,家园协同,双向
期刊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过渡,此时幼儿身上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一些学龄期的特征,它们之间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幼儿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为此,清徐县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组,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
期刊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县各园在“以游戏活动去小学化”的改革实验春风吹拂下,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将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避免幼儿园“小学化”。一、抓机制,为幼小衔接的全面实施把准方向  清徐县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清徐县人民政府“推进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保教质量”试点实验区实施方案》为政策引领,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