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 记忆中的繁华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水镇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城西北部,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赤水街,海拔970米,常年云遮雾绕,人称“雾都”“天街”。它年迈,记录着赤水人尘封已久的往事;它又年轻,老城之外多少游人慕名而来;它寂寥,零星的店铺,空荡的街头;它又繁华,撇开今日的没落,在史书里书写着它昔日的辉煌。
  赤水镇是福建省德化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德化县城西北部。赤水镇境内有著名的戴云山和九仙山,是闽南的旅游胜地。戴云山是福建省第二大山脉,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诸峰矗立,有大戴云海拔1713米,小戴云高达1856米,莲花池峰1665米。大戴云山腰有一片腹地,名曰“七里洋”,异草奇花常年吐芳。1999年,一台湾客商在戴云山脚修建戴云寺,是目前德化县建筑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戴云山有很多稀有动植物,1985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九仙山耸立于赤水西北侧,主峰“尺五天”,海拔1658米。众山争耸,奇峰矗立,怪石嶙峋,洞穴深邃,峭壁峥嵘,终年云缠雾绕,有九峰并峙故名九仙山。山有石雕石刻,摩崖石刻诗词字迹达40多处。
  赤水含有以锦水制赤火之意。相传宋绍兴三年,曾有客商在赤水街北二里之牛棚格下建店铺,但生意萧条。当时有位阴阳家陈朗赞此地钟灵毓秀,只嫌双髻山丙向屬火,恐有火灾之虞,遂发动居民开“楼梯岭”、锲“石龟”、修“水巷”、砌“七星火”、建“德水殿”以制火邪。明隆庆年间正式迁移现址,称锦水街,清设赤水格市,后改称为赤水街。
  赤水街早在400多年前就是尤溪、大田、永春商贾来往的主要通道和商业要地。民国以来,商业营业额占全县四分之一。建国后,集镇建设又得到了很大发展,邮电、金融、商业网点配套齐全,设有邮电支局,开通了程控电话。街道商店鳞次栉比,尤其是五日一集市,来往旅客络绎不绝,贸易更为繁荣。
  赤水街虽开埠于宋绍兴三年,但却是兴盛于明初。当时,有小商贩在赤水街头往尤溪县及大田县的岔路口搭盖栈铺做小买卖及开客店。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赤水铺的铺兵移驻赤水格,原在赤水铺附近的商人亦南迁到赤水街头,逐渐形成集市交易场所。
  在那段繁荣的日子里,每逢以一或六数字结尾的日子,就是赤水镇赶集日,也叫圩日,比如每个月1日、6日、11日、16日等。在这天里,街坊乡邻,无论男女老少,都会赶到这里。这些来自本地和周边较近地区的乡民和小商贩,起了大早,担上包袱,挑着箩筐,带上干粮,或徒步,或开着三轮车来到这里,摆上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食品、衣物、蔬菜、土特产等,开始一天的交易。
  街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热闹非凡。你很难说清楚是什么造就了这里的如此盛景,可当你看到这一幕时,可能又会突然明白,然后喜不自禁,流连在这条醉人的古街里。
  走进赤水古街,就仿若走进一段浑重而又久远的历史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斑驳而又古老的吊脚楼所流露出的是一种沉静的沧桑。
  由于这里是内地与沿海的交通枢纽,几百年来,大田、尤溪、永安、漳平、沙县、顺昌等地的香菇、笋干、茶叶等山货和闽南沿海的鱼虾盐糖都在此聚集、流通,大小商号百余家,四五百米长的街市上,大小“客栈”有10多家,因此成为南来北往商贾的云集之地。
  当时从沿海地区来的鱼贩用木船运海货从泉州出发直抵永春县五里街镇西安村的许港,而后用肩挑人扛,把海货运至赤水交易,由于这里交通便利,不仅有应市的牙行,而且客栈特别多,膳宿方便,服务良好而倍受商人的欢迎,许多客商索性在此定居,其中以永春籍居多,永春籍商号不下百家,举足轻重,遂有“无永不成市”之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交通设施的迅猛发展,这个曾经富庶一时,号称德化的“小上海”的浔西北古镇、商贸重镇的繁华景象早已不见,只留下“楼梯岭”、“石龟”、“水巷”、“德水殿”以及骑楼商铺、老街格局和那被路人磨得光滑的鹅卵石,让人从中去寻找那曾经的历史印记。赤水街居民大多外迁,除了少有的墟日集市,昔日繁华风光尽已不再,仅有几家杂货店还在招徕着寥寥的生意,而更多的是已经被闲置。但这条早已阅尽岁月沧桑的历史老街始终让人感到从容与淡定,就像戴云山一样博大精深,但却让人不禁地回味、品读,而后思绪翻飞。
其他文献
夜幕降临,闽江公园南北两岸的高楼光影变幻、璀璨夺目;鼓山大桥、三县洲大桥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彩带,飞跨两岸;八一七路恍如天际的银河……榕城的山江桥塔、自然园林和现代高楼在夜景灯光中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一江一轴一线三中心”点亮榕城  为进一步美化亮化福州城市环境,更好展示省会城市形象,2017年3月,福州市启动城区亮化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以“一江(闽江)一轴(八一七路中轴)一线(琴亭
期刊
第七届哈姆丹国际摄影奖于2018年3月12日晚在阿联酋迪拜歌剧院揭晓最终获奖名单。福建摄影家丁祖和的摄影作品《僧侣的姿态》荣获一般彩色组第一名,朱少明的摄影作品《捕》获瞬间组提名。  此前,丁祖和作品《僧侣的姿态》已在2017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荣获中国赛区人物类一等奖,受到摄影界广泛关注和肯定。  哈姆丹国际摄影奖由迪拜王储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于2011年发起
期刊
人力三轮车,这个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交通工具,它的存在弥补了曾经城区交通运输的不足。然而,随着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的日益普及,老车夫们开始面临尴尬的生存危机。  曾给一批下岗人员带来希望  “每天早晨6点左右出门,晚上8点收工回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则在100元左右。踩车挣来的钱,勉强维持一家人每个月的部分开销,我已经很满足了。”赵师傅说。赵师傅原本是化工厂的工人,后来工厂倒闭了,成
期刊
2018年3月25日,由海峡攝影时报社、南安市旅游局、南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海峡摄影时报》走进南安影友联谊会在武荣举行。福建省摄协副主席朱庆福,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副主席、总经理邱太建等与当地影友百余人参加。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理事吴文刚为影友作专题讲座。现场影友擂台赛佳作纷呈,本期遴选优秀作品刊登,以飨读者。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海峡摄影时报社共同主办的2018年《海峡摄影》全国摄影月赛3月赛日前评选揭晓。该月以“城市”为主题,共收到全国600余位作者的投稿作品6000余幅,参赛者们用镜头定格心中那座城的芳华。  经评选,刘剑聪的《世遗“鼓浪屿”》、谢威的《律动青春》(组照)荣获一等奖,黄志新的《新城建设大会战》、杨素芬的《阅读者》(组照)、杜海鸣的《小憩》、曾勇的《火爆双十一》(组照)、刘杰辉的《海港
期刊
日前,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公布入选作品,福建摄影人斩获佳绩。据不完全统计,有20位作者的22件作品入展。  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重大活动之一,是连接国内外摄影界的重要平台。本届国际影展历时4个月,共收到109个国家和地区13411名摄影人投寄的142025件(230987幅)摄影作品,涉及的国家范围、参展人数以及来稿数量都再
期刊
千年古县顺昌是人杰地灵的“福城”,有著十分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2018年1月19日~21日,海峡摄影艺术学校上杭培训班学员26人,在学校副校长、班主任许舒平的带领下前往“醉美顺昌”创作。学员们先后来到城关龙山、合掌岩万佛石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元坑、国家4A级景区华阳山、洋口镇上坪头、石林等,记录下顺昌最美的风景。
期刊
我爱上摄影,源于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多年來,我拍了许多照片,尽管这些照片现在看来水平确实欠佳,但它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个个美好瞬间。我爱摄影,摄影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部份。行摄匆匆,在摄影的道路上,只要有执着的热情,不断追求,努力学习,付出的辛劳总会有收获和喜悦。
期刊
2018年3月18日,第14届泉州市摄影艺术节在南安市举行。全国侨联副主席王亚君,中摄协副主席、福建省摄协主席潘朝阳,漳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何锦龙,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昭昭,泉州市直机关工委委员、组织部长王志强,省摄协副主席朱庆福等与泉州摄协主席团成员及300多名会员代表参加活动。  三明摄协举行2018年度盛典  2018年3月18日,三明市摄影家协会
期刊
蚶江系泉州湾南的要隘,扼泉州湾的门户,以古代沿江滩涂产蚶而得名,雅称锦江。蚶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海滨风光旖旎,蚶江是“光明之城”“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泉州)的门户,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宋代六胜塔、唐代林銮渡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蚶江古镇历史悠久,位于泉州湾南岸。早在宋代,蚶江就已是居民稠密、帆船过往频繁的港口,元代时海上贸易空前繁荣。  蚶江是光明之城,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