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运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方面明显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运用社区康复护理,对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社区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9 to April 2020,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ospitalized in Xin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excellent, the difference was great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nursing effect
  脑梗塞是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病变。它的发病机理是脑部血供障碍造成缺血缺氧改变,导致临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脑梗塞表现的症状取决于病灶的部位、病灶的大小、面积的不同,高危人群是中老年群体,一般呈现男性多于女性的趋势[2]。临床可表现为:口齿不清、偏瘫、偏身麻木、认知能力下降、头晕、走路不稳等,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降低日常生活质量[3]。因此,应尽早采用科学的康复手段引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实施必要的康复护理干预,以提升病患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基于此,本文探讨对脑梗塞患者运用社区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分析,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江阴市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95±2.4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7.86±2.5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小,P> 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1、临床确诊为脑梗塞病的患者;
  2、社区脑梗患者的基本资料已录入慢性病管理系统平台;
  1.3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2、理解力差、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日常护理、生活護理等常规护理。
  1.4.2 观察组
  对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1.4.2.1 组建康复护理小组
  组建专门的社区脑梗塞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过专业脑梗塞康复训练、护理培训、考核优秀且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的全科护士组成,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通过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商讨并制定、调整社区康复护理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及时、正确地采集患者基本病情、用药情况、病情现状等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数据,建立病人健康档案并录入电脑,认真做好促进脑梗塞患者康复的个性化护理工作。
  1.4.2.2 药物指导
  脑梗塞患者的药物指导很重要,告知患者启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服用阿司匹林需观察大便情况,发现黑便立即停药,并及时反馈,谨防消化道出血。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需知道该药物作用功效、用法用量、适应症和禁忌症,指导遵医嘱服用降糖降压药物,定期测血压、查血糖、血脂,积极控制脑梗高危因素。   1.4.2.3 健康宣教
  做好脑梗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传,通过宣教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认知,包括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高危人群(好发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者)、康复训练内容、及时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值,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理解率、配合率,提高社区康复护理效果。
  1.4.2.4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受病情折磨,会产生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护患双方需及时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真诚关心、体贴理解,取得患者信任,鼓励其树立信心、缓解心理负荷、减轻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之目的。
  1.4.2.5 家庭访视
  做好出院后家庭访视工作。护理人员一对一进行病情交流和康复训练交流,再次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如皮肤护理、排便护理、肢体的主动运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力求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1.4.2.6 运动锻炼
  充分考虑患者病情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提升护理效果。患者在急性期过后,6个月内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最佳,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各人不同病情选择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渐进式抗阻力运动,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感觉、语言、智能、心理康复训练等,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辅助器械进行康复,如助立床、助步器等,经过规范科学的社区康复护理后,护理小组成员通过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心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评定指标,正确评估康复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积极治疗、积极康复、早日战胜疾病的信心。
  1.4.2.7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方法。嘱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芹菜、粗粮等纤维素较为丰富的食物,多吃富含大量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多吃牛奶、鸡鸭鹅等优质蛋白,少吃豆制品,少吃牛肉、羊肉、猪肉。
  1.5 观察指标
  1.5.1 比较护理满意度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
  1.5.2 比较护理效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档次。
  1.6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分析,对本研究所获取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等数据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明显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是供应脑组织的血管被栓子堵塞后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出现的脑部损伤、脑神经功能障碍[4-5]。社区护理人员通过智能化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平台,记录社区脑梗塞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社区脑梗塞患者开展有效的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等。
  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熬夜,不暴饮暴食。2、指导家属学会放松肌肉的按摩手法,每天30分钟按摩,预防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3、及时调整患者不良情绪,督促患者戒烟、戒酒,防止大脑血管发生萎缩。4、加强患者身体四肢的协调和平衡性的训练,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残障率,以达到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即功能基本正常、回归社会、能参加社区活动[6-7]。
  本研究经统计学分析显示,经过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P < 0.05。此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剖析其原因:社区康复护理整合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多方面手段,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通过运动疗法来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耐力、增加心肺功能,通过作业疗法使患者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达到最佳恢复状态,通过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在吃饭、穿衣、洗澡、移动、个人卫生等方面,最终均获得康复的理想效果[8]。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运用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滕金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34):33+35.
  [2]利春玲,陈晓君,陈丽金,等.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20,6(16):120-121+140.
  [3]余燕南.社区康复护理路径用于老年脑梗塞致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73+75.
  [4]糜兰英.社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智慧健康,2017,3(18):41-43.
  [5]都春旭,陈海霞.研究社区综合康复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导致偏瘫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7):21+27.
  [6]张桂英.探索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5(04):211.
  [7]谭千跃.社区康复护理路径用于老年脑梗死致偏瘫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43+145.
  [8]王丽.早期护理对脑梗塞患者Fugl-eyer评分、Barthel 指数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06):51-52.
  江阴市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无锡 21442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减少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20年12月所发生的200例各类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后不难发现,新入职护士、低年资护士是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结论:医院应优化和加强护理管理,给予护理人员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合理分配人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应用于肝胆外科疾病病人围手术期的具体效果。方法:实验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至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在获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挑选其中130例纳入实验,并采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分组,抽到橙色球的患者为对照组,黑色球的患者为实验组,每组6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同时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护理结
期刊
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感染伤口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216例骨科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采集其伤口部位的分泌物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病原菌的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采用PhoenixTM100微生物鉴定仪和K-B法进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216例骨科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出27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革兰阴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降低血液病漏诊及误诊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6-12月,临床血常规检查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和外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统计。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异常率84.55%,低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9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5。外周血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研究对象(2018.06-2020.06急診重症监护病人)取样86例,双盲法分组,交接班时分别实施SBAR沟通模式(n=43,研究组)和常规交接模式(n=43,对照组),比较满意度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有4.66%(2/43)出现尿管脱落事件,有6.98%(3/43)出现跌伤,有2.33%(1/43)出现褥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骨折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诊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折单发或多发(≥2处)分为单发组(58例)与多发组(40例),两组均检测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24h时PLT、APTT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多处骨折患者多处于高凝水平,进行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测定可为诊断与
期刊
【摘要】探讨在卫生检验专业学生中进行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中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呈连贯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做到实验与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卫生检验,学生,微生物,实验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的技术操作内容多,实践性强,实验课在整个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微生物实验教
期刊
据调查,在我国每100人当中就有10人为慢性肾病患者,但许多人都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自己每年都有行验血以及肾功能的检查,而且检查结果提示正常。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肾脏具有很强的代偿能力,通常在肾脏受损未超过50%时,基本都不会对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待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水肿、贫血以及食欲减退等机体不适后再去检查,病情多发展的比较严重,且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因此若想在肾病早期发现疾病,尿常规等最
期刊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对新冠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人采集的标本也在最开始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粪便及尿液标本,但最近又增加了肛拭子采样,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目前针对新冠病毒有哪些常见的采样方法。  1.口咽拭子采集  被采集人员采样前半小时禁食,停止抽烟、嚼口香糖、喝水等与吞咽有关的行为,以减少对咽拭子采样的干扰,并提前用生理盐水漱口。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
期刊
目的:讨论肿瘤标志物,粪便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和医治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9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90例健康人作为研讨对象。检测粪便潜血和肿瘤标志物,比较粪便潜血实验,肿瘤标志物实验及其组合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潜血实验的敏感性高于粪便潜血实验和肿瘤标志物实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联合粪便潜血实验的特异性高于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