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原因、治疗方法及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1例行减重代谢手术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631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或腹腔镜胃旁路术(LRYGB)。患者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1个月,了解患者再入院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观察指标:(1)减重代谢术后30 d内再入院情况:再入院例数、再入院时间、再入院临床表现及原因、治疗。(2)影响减重代谢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

(1)减重代谢术后30 d内再入院情况:631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21例发生30 d内再入院,发生率为3.33%(21/631);其中男13例,女8例;行LSG 10例,行RYGB 11例。21例患者中位术后再入院时间为12 d(4~30 d)。21例患者中,11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及脱水,6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2例表现为高热,1例表现为肠梗阻,1例表现为腹痛。21例患者中,8例因术后不当饮食再入院,包括过早进食固体5例、过早进食半流质食物1例、进食刺激性食物1例、整片吞服药片1例;3例术后过度焦虑;1例Petersen裂孔疝;1例吻合口溃疡;1例吻合口水肿;1例腹腔脓肿;6例未明确导致临床表现的原因,其中4例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但未能进一步行内镜检查,1例术后出现不明原因腹痛,但实验室、影像学及胃镜检查未见明确异常,1例高热,但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1例患者中,19例经保守治疗(补液、抑酸等)后好转出院,无再入院;1例腹腔脓肿患者经急诊清创引流后治愈;1例Petersen裂孔疝患者经急诊手术后痊愈。21例患者再入院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 d(3~40 d)。(2)影响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术前嗜食习惯及术后住院时间是影响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χ2=5.330,6.498,4.57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及具有术前嗜食习惯是影响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89,2.912,95%可信区间:1.006~6.161,1.196~7.088,P<0.05)。

结论

恶心、呕吐及脱水是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且多与患者不当饮食有关。男性及具有术前嗜食习惯是影响减重代谢手术后30 d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优选中药复方制剂妇舒保凝胶的精制、浓缩及干燥工艺。方法本试验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总含量的保留率和纯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水提液精制工艺,以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总含量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转移率及干燥品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比较常用的浓缩、干燥方法,优选出最佳浓缩、干燥工艺。结果最佳精制工艺为0.2 g/ml水提液在70 ℃下加入ZTC1+1-Ⅱ型澄清剂B组分0.6 ml/g,搅拌10 mi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心肌酶学及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17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丹参酮组107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扩管、降压及抗休克等常规急救处理;丹参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KMB、SOD、MDA和心肌肌钙蛋白I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建立起体现中医药院校特色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教学体系。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该校近6年来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和阶段性成果,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以及院校人才培养整体目标。
期刊
本文对北京市三家公立社区医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综合情况看,落实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相关问题,笔者在基本药物招标定价、医务人员积极性、社区医院"造血功能"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对策。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4年治疗的RVO黄斑水肿64例(72眼),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1次,连续3个月,据眼底缺血面积及新生血管情况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记录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间点的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随访6个月。结果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黄斑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相比,水肿程度,用
目的探讨影响肥胖症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后脱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54例行LSG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LSG,术后观察患者脱发情况,分析影响其术后脱发严重程度的因素:性别、年龄、术前BMI、术后多余体质量减少率(EWL)、TBil、Alb、Hb、铁、锌、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观察指标
目的观察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评估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症患者术前与术后体脂改变情况,探讨其体脂改变与胰岛素抵抗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0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于术前和术后分别使用DEXA测量患者全身不同部位及区域(全身、上肢、下肢、躯干、A区和G区)的脂肪含量以及计算胰岛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年龄≥60岁)或非老年(年龄<60岁)肥胖症患者行减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bariatric surgery、metabolic surgery、gastric bypass、gastric band、sleeve gastrectomy、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elderly、aged、over 60 year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28例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3D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随访及代谢指标变化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应用情况;检测术后1、3、6、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