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广 不辞生死 一身肝胆唱无畏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5126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朝阳分局,王文广的钇字九人不知。
  王文广,男,1963年出生。1983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朝阳分局来广营派出所民警。1985年11月6日,在执行传唤犯罪嫌疑人任务时,被疑犯用匕首刺穿颈动脉,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终年22岁。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王文广为革命烈士。
  “当民警我不后悔”
  王文广,原籍辽宁省抚顺市。196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上学,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上中学时加入共青团。1981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高中毕业,次年7月到北京长空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工作。他到这个公司后,尊重师傅,积极劳动,还主动参加技术知识培训班,努力学习,结业考核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受到师傅们的称赞。
  1983年底,北京市公安局招收干警,王文广积极报名,并向他家住地的管区民警刘士鸣说:“我喜欢公安工作,已经报了名。”刘士鸣半开玩笑地说:“这工作危险,而且时常回不了家,以后找对象都不容易哦!”王文广严肃地回答:“这些我知道,都不干这工作,社会治安靠谁维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靠谁保障?”
  王文广的决心打动了考官,当他第一天穿上警服时,他是多么高兴啊!然而,他的一位朋友却对他说:“你有一天会后悔的。”他断然反驳说:“当民警我不后悔,而且还要干好。”
  “一个心眼为群众的好民警”
  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派山所管界的民警需要经常处理许多登记户口、调解家庭矛盾、解决纠纷等事关群众生活的问题。人们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王文广从1984年7月被分配到来广营派山所后,不到半年,就在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当时,王文广接管了来广营乡东湖渠和北湖渠两个大队的户籍区,共1360多户,3900多人。为了尽快熟悉管界的情况,他一方面主动向老同志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亲自下户调查。他热情地同农民交朋友,搞好警民关系。他跑到各家备户,或在炕头或蹲在田里与农民聊天,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他的名字在农民中家喻户晓了。老乡们只要一提到王文广就会笑着说:“别瞧小王戴着眼镜,像个书生,他可真是咱自家人。”
  当地情况熟悉后,他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东湖渠大队,有两户农民因房地产发生了纠纷,其中一家纠集一伙人将对方打伤。王文广闻讯赶到现场,听完受害者反映情况又向周围群众进行了解。有位群众在说完具体情况后,叉用关心的口吻小声对他说:“你有些事还不摸深浅,伤人的这家在当地很有势力,不好惹。”王文广听后笑着说:“您放心,国家有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呢!”最后他根据调查,向领导提出了处理意见,依法将那一家的3个主要肇事者带到派山所作了处理。当地群众没有一个人不从心里佩服他的。
  1985年“五一”节前夕,安定医院昌平回龙观住院处通知王文广管界的一个久治不愈、经常动武的精神病人出院。为了保证节日期间的安全,同時也为减少病人家属的负担,他给病人叉联系了房山精神病院。他先去房山联系住院登记,回来叉陪病人家属送病人去医院,往返两次行程300多里,不仪劳累,还在路上误了两顿饭。病人家属要请他吃饭,他不肯,直忙到傍晚才回到机关,泡了一袋方便面吃。
  一次,他高烧39.6℃仍不吭声坚持工作,中午烧的没吃饭,这时管界一群众到派出所找他帮忙,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去,直到深夜才回到所内。
  王文广这样热心为群众服务,难怪当有人问起他时,群众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位一个心眼为群众的好民警。”
  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王文广时刻牢记公安人员的“八大纪律十项注意”。在机关,他每天准时上下班;在外办事,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沾群众的一点好处。
  1985年春的一个早晨,王文广骑车上班,半路突然下起雨来,正巧遇到一位同事从家里出来,见到王文广被雨淋着,就让王文广到他家拿件雨衣再走。王文广一看表,估摸了一下时间,如果去取雨衣就会迟到,于是他好言谢绝,还是冒着雨到机关去,身上淋了个透湿。
  王文广在责任区处理问题,始终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群众出于对他的感激,有的要请吃饭,有的要送他礼物,他都讲明公安人员的纪律,婉言谢绝了。
  王文广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而对待他人却很宽厚。1985年6月的一天,王文广解决一起群众纠纷事件。其中一方对王文广的调解不满意,那人蛮不讲理,口出不逊。王文广没有发火,等那人平静后,才苦口婆心地给他讲清处理这件事的原则。王文广和颜悦色,讲话有条有理,说得那人心悦诚服,马上向王文广承认了错误。王文广宽容地笑笑,丝毫也没责备他。
  执行任务光荣牺牲
  1985年11月6日下午,王文广带病与本所民警张宝海,驾驶侧三轮摩托车,区传唤管界内轮奸嫌疑人师志新。当时,帅志新正在地里干活,他口称要回家换件衣服。在王文广、张宝海的监督下,师志新换好了衣服,走到摩托车旁。在张宝海发动摩托车准备回派出所时,他突然手持匕首,猛扎王文广的脖颈,然后拔腿就跑。王文广的颈动脉被刺穿,顿时血流如注,但他仍紧紧拽住罪犯。后经送医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在逮捕凶犯师志新归案的8日下午,朝阳区公安分局党委根据王文广生前还未来得及递交的入党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王文广为革命烈士,共青团北京市委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北京市公安局为他追记一等功。
其他文献
2012年9月25日下午,电影《铜雀台》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首映礼。在片中饰演曹操的周润发最后出场。面对全国几十家媒体的轮番轰炸,周润发处变不惊,妙语连珠,嗨翻全场。  当时,周润发穿着一身条纹西装,笑盈盈地走上台来,身边还有6名身着戏服的“带刀护卫”,正当人们对这种特别的出场阵势感到惊诧时,周润发一开口就“卖萌”道:“我是三国里最大的CEO嘛。所以我带着我的团队来了!”顿时笑翻全场。  又,现场有
期刊
在北京市公安局内有这样一支精英队伍,他们临危不惧、英勇果断,他们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们是反恐怖和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历经多年发展,“蓝剑”的名字响彻国内外。7年前,有一名刚从地方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普通女孩来到了这里,她叫李杨,当时她不知道这里还有个蓝剑突击队。  进入总队的新警,都要经过一年的基础训练,再按照个人成绩和特长,分配到各个专业队,或者被淘汰,离开总队。刚入总队的李杨,一下子便被高强度
期刊
梁实秋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梁启超的演讲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任公(梁启超的号)每上讲台,都是先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说道:‘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再眼睛向上一翻,轻轻地点一下头,说:‘可是也有一点喽!’前一句是他的谦虚,而后一句就是他的自負了。”
期刊
王羲之《游目帖》又名《蜀都帖》,纸本摹本,11行,102字,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数较多的一件。此帖书法一向广受赞誉,被认为是王羲之草书最杰出作品。有书法爱好者评价此帖:“妍美而不柔媚,矫捷而不轻佻,求雄强而不强作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明代方孝孺更是评价道:“《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王羲之《游目帖》颠沛流离的“一生”更加
期刊
“木偶雕刻不单单是艺术,更是时代的印记,绝不能断了传承。”福建省漳州市的木偶雕刻大师杨亚州近日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法国国家艺术中心教授木偶雕刻的第一位中国人,曾经受聘于上海戏剧学院主教木偶雕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木偶头雕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集这些荣耀于一身的,就是出身漳州著名木偶世家的木偶头雕刻大师杨亚州。  出生于木偶世家  自唐宋以来,在福建的土地上,流传着形式多样的民间偶戏表演艺
期刊
十年前去通州办事,印象中还是刘绍棠小说《蒲柳人家》的日常图景;七年前又去通州,感觉已经大有变化;如今颇为著名的“大运河森林公园”,那时候虽初见端倪,但如今有了一种阔大、舒展、深刻的姿态。如何体味一个地区的变化?最好寻找一个坐标。而大运河森林公园,正是通州最具代表性的坐标之一。  登上了运河两岸最高点—一月岛上的闻莺阁。闻莺阁,一座朱漆色钢结构与菠萝格原木装饰相结合的建筑,共三层。登上第三层之后,感
期刊
但是弓箭有它的重要性,在打仗的时候,它可以用战法。比方说我把一些人拉好弓藏在后面,前面站一排戈兵,或者站一排矛兵,敌人进攻的时候,他眼看着是一排戈兵矛兵冲过来了。这个时候这帮戈兵矛兵退一步,退到弓箭手后面去,弓箭手再把箭射出来,这时候就比较厉害了。但是总的说,那个时候的战争是有矛、戈、弓箭这样的进攻兵器,也有其他的防护兵器,但是战争里头起主要作用的应该还是戈兵和矛兵。  我们考古发现的戈,有的就连
期刊
苍茫云海间,雪山巍峨矗立,那是许多人可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风景。穿越高海拔山区,面对缺氧环境和变幻莫测的雪况,来自深圳的摄影家孙成毅自1995年到2015年,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以徒步的方式完成了全球所有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拍摄,他用摄影艺术的手法以巨幅细腻的照片展示群峰的峻拔巍峨。  跨越冰川展现自然力量  孙成毅身材高瘦,皮肤偏白,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初次见面,孙成毅更像是
期刊
在内地,刘以鬯名气并不高,文学国外的人知之甚少。但在香港,他是可以和金庸并举的人物,他的《酒徒》《寺内》《对倒》等小说,都是干净利落的作品。  6月8日,香港著钇作家刘以鬯在香港东华东院逝世,享年100岁。刘以鬯,原名刘同绎,1918年生于上海,1948年底定居香港。著名作家、编辑家。著有长篇小说《酒徒》、长短篇小说合集《对倒》、中短篇小说集《寺内》等逾四十种文学著作。其中,《对倒》《酒徒》分别引
期刊
以前为什么不养鱼?因为单身,养自己都费劲,没条件养鱼。  后来为什么又养了?因为我结婚了,买了新房子需要还房贷,听人说养鱼聚财生万福,于是就养了。当然结果就是鱼的的确确养了,财肯定是没发只好顺坡下驴般地安慰自己:养鱼挺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住进了新家,买了个一米二长的柜式鱼缸,置办了加热棒、过滤器、增氧泵等一千养鱼装备,准备大干一场。养什么鱼呢?就热带鱼吧,这个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养大鱼还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