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色分工看清代“碑学”书法史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碑学"从明代末期滥觞,晚清达到高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为书法热潮主流,可见其学术与创作生命力。无论是对每一字体尤其是篆隶的艺术美学定位,还是对书法美学的拓展和延伸,"碑学"不啻是一次书史上的革命,也是书法认识史上的理性与平民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本期清代"碑学"专题,从艺术史学的立场对数十年来"碑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作了学术上的梳理,并对艺术史的"碑学"做了全方位的解读,既有宏观的学术视域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2. 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报纸
目的探讨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收入顺序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2例)分为两组,前61例设置为参照组,后
一、"二王"书法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二王"为后人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之尊称。父子皆为东晋时期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祖正,尚书郎;父旷,淮
谈到宋代山水画的再现风格自然要涉及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宋代画家观察自然;二是宋代画家表现自然。从古代画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画家认真观察体悟自然的很多例子,《宋朝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