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深笔长至才英秀发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心雕龙》全书总计征引魏晋六朝文学作品约200余篇次,论及魏晋六朝重要作家80余人次,遍涉经、史、子及魏晋六朝重要作家、作品、文体的评介;这些散见于《文心雕龙》全书的考辨和论析,构成了中国早期一部最生动、权威的魏晋六朝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近年来,《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总论《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的批评论、《文心雕龙》对三曹、七子的批评、论《文心雕龙》对两晋文学的批评、论《文心雕龙》对南朝文学的批评;本文对《文心雕龙》论魏晋六朝文学的诸多成果进行总盘点、总考察,且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展望,一来有历史还原的味道,二来有助于我们响应并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立足于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作家研究,并有所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述评;展望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O(2019)03 -135 - 04
  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阅读经典和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心雕龙》用中古时期盛行的骈文写成,是一部系统、全面的文学批评理论经典巨著,它既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义化的经典之作,“一千五百多年的《文心雕龙》流传史,也是一千多年的研究史,《文心雕龙》的研究已经发展成集校勘、考证、注释、今译、理论研究为一体,并与经学、史学、子学、佛学、玄学、文学和美学密切联系,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1](P10)
  《文心雕龙》全书总计征引魏晋六朝文学作品约200余篇次,论及魏晋六朝重要作家80余人次,遍涉经、史、子及魏晋六朝重要作家、作品、文体的评介;这些散见于《文心雕龙》全书的考辨和论析,构成了中国早期一部最生动、权威的魏晋六朝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但囿于刘勰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散见于《义心雕龙》全书各篇,给查检带来诸多不便,加之该书“体大思精”学界鲜有人关注;但也有学者独辟蹊径,对《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进行研究,本文对近些年《文心雕龙》论魏晋六朝文学的诸多成果进行总盘点、总考察,一来有历史还原的味道,二来有助于我们响应并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立足于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作家研究,并有所继承和创新。
  一、《文心雕龙》论魏晋六朝文学概说
  回顾一千四百多年的《文心雕龙》研究史发现,其中不乏对魏晋六朝文学的精彩点评,这些都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了学术、思想线索,是本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我们在此做一概述。
  武汉大学李建中先生从“版本序跋”“著录品评”“因习引证”三个方面勾勒出“千年文心”“百年龙学”之轮廓。[2](211 -220’回眸龙学历史研究,可见出:杨慎、曹学伶、钟惺代表了明代《文心》研究的水平;清代纪昀的《文心雕龙》评点,堪称《义心》第一评。总览“百年龙学”能得知: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是现代“龙学”的奠基作;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被视为《文心》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和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校证》,实为《文心》校勘史上的双子星座;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是《文心》义理阐释的力作;詹瑛的《义心雕龙义证》是首部带汇校集注性质之书;牟世金的研究成果具有“龙学”百科全书的气派:王更生是台湾“龙学”界承前启后的人物。[3](p1-21)放眼“海外雕龙”:户田浩晓在日本“龙学”界的成果比肩斯波六郎、興膳宏、冈村繁等;祖保泉解说式的治学方法在“龙学”研究中别具一格;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肯认《文心雕龙》的经典价值,凸显《文心》的“世界文学”地位;意大利学者阿莱德桑德拉·拉瓦尼诺将《文心雕龙》翻译成意大利文,并出版发行。
  二、《文心雕龙》论魏晋六朝文学诸成果详述
  意识到魏晋六朝文学对《文心雕龙》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研究的,如张文勋先生在《刘勰的文学史观》中的第四章、第五章共八节对《文心雕龙》所涉及到的建安、正始、两晋、宋、齐等作了简约同时也是有深度的归纳和论评,但该书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加之篇幅有限(全书11.9万字),许多问题的研究似乎仍可深入;周振甫先生的《文心雕龙辞典》的《作品释》、《作家释》部分,以词条形式罗列了《文心雕龙》所征引、涉及的前代作家、作品,最值称道,惜未收录原文,也没有相关的注释和解读;穆克宏先生的《义心雕龙研究》下编,归纳和论述了《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作家的评价,作了此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总体来看,上述成果从《文心雕龙》的角度研究魏晋六朝文学,分别涉及了作家论、作品论、文体论,但都属于宏观研究,也较少从材料方面举证。
  如果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研究,则有较多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总论《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的批评
  高林广( 2005)的《<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曹魏文学批评》、《<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是较早研究《文心雕龙》与魏晋六朝文学关系的文章;[4]该作勾勒出《文心雕龙》对曹魏、晋宋文学批评的总体状况,但囿于篇幅所限,相关论述尚有待进一步展开。[5]
  王聪( 2018)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中的魏晋文学批评》分四章论述《文心雕龙》中的建安、正始、两晋文学批评,并考察刘勰批评方法的运用及现代意义。该论文对《文心雕龙》中涉及到的魏晋文学批评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可以见出《文心雕龙》视角下魏晋文学的时代特色,但其考察稍显粗略,分析也较为浅显,见不出《文心雕龙》魏晋文学批评的特征,以及《文心雕龙》魏晋批评的整体性。[6]
  (二)论《文心雕龙》对三曹、七子的批评
  台湾方元珍( 2003)的《<文心雕龙>作家论研究——以建安时期为限》是第一部研究《文心雕龙》建安时期作家批评的专著。该书分十三章,择定《文心雕龙》所评论的建安作家二十二位,据此检视《文心雕龙》批评方法的菁醇与局限,揭开了刘勰印象式批评的面纱,探究了《文心雕龙》抽象评语的真义。但仅限于曹魏时期的作家,本课题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研究范围扩大至魏晋六朝,进而更全面、细致、深入地探讨刘勰对这一时期作家、作品、文体、风格的诠评。此外,方元珍似乎过于重视三曹、七子的批评,对于某些贯穿全书的理论观点也缺少通透、综合的考察。[7]另外也有不少学者关注《文心雕龙》对三曹、七子的批评,如廖宏昌( 2008)、杨青芝( 2014)、蒋凡(2016)等。   (三)论《文心雕龙》对两晋文学的批评
  张亚军( 2012)的《刘勰论西晋文坛及文风》认为,刘勰对西晋文风的态度是褒多于贬,在肯定西晋文学丹采丽藻的审美追求之余,刘勰对滥觞于西晋的繁缛文风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批评与驳正;[8]陈志刚( 2018)的《刘勰<文心雕龙>“两晋文学论”体现的文艺思想》指出:刘勰《文心雕龙》“两晋文学论”很好地体现出倾向儒家、尚古而不复古、崇尚简朴清新的文艺思想;但上述二作研究内容称不上丰富,还有理论拓展的空间。[9]
  李尚芳( 2013)的硕士论文《<文心雕龙>的太康作家批评》,分四部分概述《文心雕龙》视阈下太康文学的全貌,对《文心雕龙》中太康作家(主要集中在“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批评的再认识,均有相当讨论。但研究内容称不上丰富,尚有丌拓、深化的空间。[10]
  (四)论《文心雕龙》对南朝文学的批评
  《文心雕龙》集中批评南朝文学出现的言辞浮诡、讹滥所导致的’’文体解散¨的严重后果,强调通过学习经典文体、继承传统规范以制约义辞层面的讹变,恢复文体的完整与统一。此类研究成果还较少,只有姚爱斌( 2017)的《文体分化与规范偏离——<文心雕龙>与南朝义学新变观的若干类型及其关系》一篇,却为研究《义心雕龙》对南朝文学的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1]
  最后,学界尚有一些单篇论文对《义心雕龙》所涉及的魏晋六朝时期的作家作品进行论析,但与综合性、专门化的整理和研究相比较,这些工作难免会有零碎之嫌,故不一一置喙。
  总之,目前学界对于《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研究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点:一、关于《文心雕龙》对曹魏、西晋、东晋、南朝文学批评的研究已经展开,但研究内容不够多元,理论深度还需进一步挖掘;二、魏晋六朝文学的研究成果虽然浩繁丰富,但从《文心雕龙》的角度来研究的成果还很少,且多为微观研究的单篇论文,缺少整体性的研究专著。
  三、《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研究展望
  随着《文心雕龙》研究的日渐深化,更系统、更全面的疏鉴和评述工作已提到了研究日程上,对《文心雕龙》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研究,完整、系统、深入地呈现《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全貌,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可行了,下文就研究体系设置、研究价值浅析、研究重点与难点预估、研究目标预设、研究思路和方法展现,以及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去向和社会效益、展丌论述。
  (一)《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体系设置
  笔者认为:以《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作家、作品、文体、审美范畴等所作的批评作为研究对象,既要对《文心雕龙》的相关阐述作文学史意义上的求证,考镜源流,评骘得失,又要结合前贤今哲的有关论述甄别疏理,辨正然否,最终以专著形式,作如下展望:
  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文心雕龙》批评论范罔的界定;《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定量分析;《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文学史、批评史意义及现代价值等。
  第一章“俊才云蒸,梗概多气,制诗度曲,迭相照耀”——《文心雕龙》的曹魏文学批评。刘勰认为,曹魏文学是“俊才云蒸,梗概多气,制诗度曲,迭相照耀”,本章分十节分别归纳和论析《文心雕龙》的曹魏文学批评。计有:第一节论曹操;第二节论曹丕;第三节论曹植;第四节论王粲;第五节论陈琳;第六节论徐斡;第七节论刘桢;第八节论应埸;第九节论阮瑀;第十节论正始文学。
  第二章“晋虽不文,人才实盛”——《文心雕龙》的两晋文学批评。《文心雕龙》对两晋文学作了全面和经典性的总结和论述。本章分三节归纳和分析。第一节《文心雕龙》论西晋文学;第二节《文心雕龙》论东晋文学;第三节《文心雕龙》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第三章“俪采百宁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的宋、齐文学批评。《文心雕龙》对南朝宋、齐文学作了精深、独到的总结和论述。本章分三节归纳和分析。第一节《文心雕龙》对宋、齐文学的总体评价;第二节《文心雕龙》论宋文学;第三节《文心雕龙》论齐文学。
  (二)《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价值浅析
  《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批评研究极具学术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1)从《文心雕龙》的角度考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文心》对魏晋六朝文学的吸收、继承,从而反映《文心》的继承与革新,这是对《文心》与文学史关系的深入研究。
  (2)《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的批评,有其合理之处,也存在一些缺陷,从魏晋六朝文学的角度可以反观《文心》中的某些缺点与不足。
  (3)从具体的《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的批评人手,可以反映魏晋六朝文学的总体情况,从而实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2.应用价值 《文心雕龙》有近乎全面的理论建树,与当代西方文论有着许多类同的基本论题,不乏别开生面又独到且与西方文论不同的“中国式”论述,对《文心雕龙》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进行研究,有助于改变中国文论面对西方文论时的“失语”状态,从而极具应用价值。
  (三)《文心雕龍》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重点与难点预估
  对《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展丌研究,重点和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重点
  (1)对《文心雕龙》所论评的魏晋六朝经、史、子及具体作家、作品、文体进行全面梳理和评鉴;
  (2)对刘勰的文学史观、批判史观做出合理评骘,并归纳和总结其中对现时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研究有所裨益的文学史料和文学批评史料。
  (3)对龙学研究中的部分“悬疑”“歧疑”区畛考订,辨正然否。
  2.研究难点
  (1)资料的整理和评鉴。《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经、史、子及具体作家、作品、文体、审美范畴的评述散见于全书各处,随文述典,不拘一格。这些评述多数是显性的,即直接进行总结概括和分析评判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隐性的,即借助于典故、比附、引录等形式予以表现。由于此,穷究原始资料就显得十分困难。   (2)术语、范畴的鳌定和甄判。《文心雕龙》中包含有不少概念、范畴、术语和近术语,如典、靡、俗、丽、淫、奇、性、学、象、圆、隐等。对于这些美学术语,不少论者或重学理的阐发和逻辑的推衍,或重科学主义的理解,或多或少存在着与文学史实际不相符合的倾向。如何在充分尊重中国义论话语特彳正的基础上尽量得出合乎情理、而又尽可能接近原点的结论,是本课题的又一难点。
  (四)《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目标预设
  对《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展丌研究,预设如下目标。
  1.深描《义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史。魏晋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出《文心雕龙》视角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文学史。
  2.梳理刘勰对魏晋六朝文学的体认。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概括了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文艺评论方式,研究《文心雕龙》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能把握这些创作方式、评论方式如何和具体创作形成互动。
  3.分析《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优劣。指出具体表现及原因,有利于对《文心》理论建构的深入理解。
  (五)《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思路和方法展现
  针对《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展丌研究需要清晰的思路及得当的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1)依照历时性顺序,对《文心雕龙》中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考量。主要包括:《文心雕龙》魏晋六朝作家批判的具体面貌,文体批评的范罔及基本观点,所征引例文的篇名、数量及运用情况,范畴批评及其批评史意义,以及对上述材料的甄别、考辨和定量分析等。
  (2)按照内容和章节的需要,集中列引散见于《文心雕龙》各篇中零碎言论,进而分析总结刘勰对某一问题的整体认识。《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其所论魏晋六朝作家、作品在那个时代或在刘勰看来,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文心雕龙》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介及所彳正引的例文并不集中,而是散见于《文心雕龙》各篇,爬疏和抽绎这些材料,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工作。
  (3)立足于文本释读,对照文学史及文学批评史实际,对刘勰的相关论述进行鳌定和分析。重点在于:《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文本依据及文学渊源,据以体现的《文心雕龙》的思想特点、理论内涵及美学思想,历代相关研究中的歧疑辨正等,“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
  (4)坚持以史为纲,以论为目,史、论结合的研究思路,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希望在学术界有争论的一些问题上贡献一己之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义心雕龙》研究的深入。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此项必须采用的基本方法。
  (2)文本细读法。对《文心》的文本细读是发现《文心》批评魏晋六朝文学的前提,也可以细微地发现其批评魏晋六朝文学的具体情形。
  (3)推源溯流法。追溯《文心》所建立之理论与魏晋六朝文学之间渊源关系,这是《文心雕龙》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的意义生产方式的内在之义。
  (4)系统分析法。《文心》有着严密的体系结构,不能局限于魏晋六朝某一时段、个别作家、作品,而要从整个理论体系出发,系统分析。
  (六)《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的创新性
  (1)本课题将全面梳理《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经、史、子及具体作家、作品、文体、美学范畴等的基本认识和主要观点,就其“全面性”而言,目前学术界尚涉及不够,这是本课题的独到之处,对于目前的“龙学”而言,仍然是一项有较大创新的工作。
  (2)本研究集文献、解读、研究于一体,通过对《文心雕龙》相关论述的分析和评判,力求更准确地理解《文心雕龙》所阐述的有关理论问题。对一般研究者而言,也可提供一种与《文心雕龙》“配套”的文献资料,以避免其翻检之劳。
  (七)《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研究成果去向和社会效益
  对《文心雕龙》视野下的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展丌系统研究,必将产生一系列学术论文、专著等研究成果;进而为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线索和研究资料;且产生如下社会效益:一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式的批评话语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二是为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智力支持与理论支撑。
  结语
  《文心雕龙》对魏晋六朝重要作家、作品、文体的评介构成了中国早期一部最生动、权威的魏晋六朝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进而引起学界的关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文心雕龙》论魏晋六朝义学的诸多成果进行总盘点、总考察,并从体系设置、研究价值浅析、研究重点与难点预估、研究目标预设、研究思路和方法展现,以及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去向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展望,一来有历史还原的味道,二来有助于我们响应并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立足于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作家研究,并有所继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辉,刘勰诗经观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5:10.
  [2]李建中,文心雕龙讲演录[M].棒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1 - 220.
  [3]李平,文心雕龙研究史论[M].合肥:黄山书社,2009:1- 21.
  [4]高林廣,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曹魏文学批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5]高林广,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6]王聪,文心雕龙中的魏晋文学批评[D].辽宁大学,2018.
  [7]方元珍,文心雕龙作家论——以建安时期为限[M].台湾文史哲出版社,2003.
  [8]张亚军,刘勰论西晋文坛及文风[J].长江学术,2012:(01).
  [9]陈志刚,刘勰文心雕龙“两晋文学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Ol).
  [10]李尚芳,文心雕龙的太康作家批评[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 3.
  [11]姚爱斌,文体分化与规范偏离——文心雕龙与南朝文学新变观的若干类型及其关系[J].文化与诗学,2017 (02).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03- 062 - Ol  “一部Idyuic(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这是李健吾给沈从文《边城》的评语,那么,我想借用来形容频阳子的小说《黄鼠》,也是同样适合的。《黄鼠》里的风俗美、图画美、人性美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读之下,立即就脱口而出“桃花源般幻想的色彩和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景”。  第一次看到《黄鼠》是在《天人文学》,
期刊
摘 要:比利·柯林斯在诗歌创作中,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的无数细节,将其自由地做语词上的连缀,达到指向某种文化现象并将其解构的目的。取蔽了诗与俗世生活之间的神秘面纱。他的诗《离婚》同样具备了这些特征,本文从诗歌的构词层、语音层、意象层及修辞方式来探讨这首诗歌中的隐喻意味。柯林斯的诗属于家居版的超现实主义,是烟火气息下升腾起来的整个人生。  关键词:《离婚》;隐喻;银器  文章编号:978—7
期刊
摘 要:《雪涛小说》与《雪涛阁四小书》是明代公安派健将江盈科的小品文代表作,其文既不同于“三袁”清隽流畅的游記散文,也不似袁宏道、袁中道幅短神遥的议论抒情之作,而是以小说笔法叙事为主,如太史公般议论为辅的笔记体短文。文章通过对此二书中各则条目及故事的梳理,展示公安派小品文的另一风貌。  关键词:江盈科《雪涛小说》;《雪涛阁四小书》;公安派  文章编号:978 -7- 80 736 -771 -O(
期刊
摘 要:汉语中有一类连绵词其实是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本文主要通过讨论“懵懂”和“酩酊”的这两个连绵词,发现这两个词分别是“懵”和“酩”向后衍音而成的。同时,这两个较常见的连绵词在语源上具有同源关系,共同的语源为“瞢”。  关键词:连绵词;瞢;懵懂;酩酊  文章编号:978 -7- 80736 -771-O(2019) 03 - 018 - 03  连绵词是一种双音节单纯词,学术界一般认为,连绵词就是
期刊
摘要:岭南大学作为韩国数一数二的地方私立名校,其中央图书馆藏有古籍八万余册,其中有不少是属于贵重图书,内容广泛,涉及东亚国别研究、东亚文化交流研究的诸多方面。而作为其中重要类别的东亚交流文献,更是因为馆藏有两部学术价值非凡的朝鲜时代东亚交流文献,即枫溪贤正《日本漂海录》和作者不详的《南胤传》,而显得弥足珍贵,值得向学界推介,故试作举要,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贵重图书;朝鲜时代;东亚交流文献;《日
期刊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几位年届九十多岁的老人,他们虽然人数不多,可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他们经历的事情多,在他们记忆中有许多我们不可能经历的事,我平时喜欢和这些前辈闲聊,觉得是一种乐趣。其中有位叫陈兴民的老人很健谈,现已九十五岁了,他对社会上的事物很关心,对戏剧方面的事尤为关注,哪个剧团演什么戏?出了哪些新演员?都有兴趣。我对陈老这种热爱生活热爱文艺的精神感动不已,也很乐意陪他拉话。  
期刊
摘 要:《无名指》是一部以批评家的视野去追问现实问题的小说。本文首先在“可见”的北京城市空间中,选取心理医生杨博奇与作品中几个人物产生交集的异质分化的空间为其横截面;其次是在“隐匿”的现实下,对人物感知世界采用“互文式”现实体验方式的思考,并且对“无名指”含义的探究,成为贯穿整本小说的“问题式”写作的一个表征;最后以对小说中“医一病”同一关系和对话与书信两种文学形式并置的讨论,试图去探寻“隐匿”在
期刊
摘 要:杰弗里·亚历山大的文化创伤理论将创伤看作一个文体,重点不在创伤事件本身,而在于对创伤的意义重建,他注重创伤对群体的影响,指出应建构出成功的创伤叙事结构,从而扩大对群体的影响范围,并使得创伤的道德教训得以制度化。运用文化创伤理论解读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在关注其社会化过程的同时,更应当注重该创伤事件的归宿,应建构出成功的道德机制和教训制度,使创伤得以常规化。  关键词:文化创伤;创伤建构;文化社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真人秀综艺的不断成熟,在传统竞技类真人秀火爆的同时,主打慢节奏、享受生活的一系列慢综艺应运而生。在此类综艺中,自2017年10月7号开播的民宿类真人秀《亲爱的客栈》深受观众喜爱,不失为一档成功的慢综艺。本文试图通过节目设置、参与者、真实性三个方面的分析来探究《亲爱的客栈》成功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亲爱的客栈》;慢综艺;成功;原因  文章编号:978—7- 80 736 -771
期刊
摘 要:《奇葩说》作为一档现象性综艺电视节目,从第一季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度,至今已有五季节目。《奇葩说》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其充分把握了电视时代观者的视觉心理。节目不仅在形式、主题还是内容方面都能以“娱乐”的模式呈现,调整节目模式和内容以适应传播需要,从而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关键词:奇葩说;形式;主题;内容;娱乐至死  文章编号:978—7- 80736 - 771 -O(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