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评价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取消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是一种改革尝试。这一改革,源于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艺术新课程除具有尝试性特性外,还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性。应当在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多元评价理念、课程建设理念,评价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各学段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两个组成部分。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中小学 艺术 课堂教学 评价
  在世纪之交启动的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小学低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艺术两门综合课程;小学中、高年级设置了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四门综合课程;初中设置了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五门综合课程;高中则设置了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综合课程。在这些综合课程中,惟有艺术是各学段都要开设的课程。
  本文将在分析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重点讨论中小学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与特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某位老师或数位老师的一节课或数节课所进行的评价。它既是特定学段的全面性教育评价的重要组织部分,又可以独立地用作特定课程日常教学的经常性、随机性评价。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优化艺术教学资源、改进艺术教学方法、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
  一、艺术课程的特性
  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的性质,是科学评价艺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用“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经典性”五个关键词来概括艺术课程的特性,认为艺术课程具有“创造美、鉴赏美的价值”、“情感价值”、“智能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认为,从课程哲学的角度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新开设的艺术课程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尝试性,二是综合性,三是实践性。从课程改革实践的角度看,这门新课程的独特价值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尝试性。在基础教育发展史上,取消传统的音乐、美术等课程,设置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是一种改革尝试。最早进行这一尝试的是俄罗斯。俄罗斯联邦1993年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三年制、四年制小学以新设的艺术课程取代传统的音乐、美术课程。不久后,美国一些中小学也尝试开设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7月28日美国纽约市古根海姆美术馆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学校开设艺术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读写、思辨等能力。2006年7月30日,多家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报道了这一研究结果。在我国,2001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并随文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规定:基础教育各学段取消音乐、美术课程,新设艺术课程。由于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艺术课程是一种具有挑战意味的尝试,为了稳妥起见,《纲要》还规定:目前不具备开设艺术课程的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暂时保留传统做法,暂不开设艺术课程。
  中俄等国为什么要取消传统的做法,新设艺术课程呢?显然,这一改革源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当今社会,这一倾向空前明显:一方面在当今的电子时代、信息时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频繁地整合为一个又一个艺术整体,通过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大量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商家和各式各样的社会生活美化者,不断地从耳濡目染的艺术表现中吸取灵感,推进自身的价值追求。此外从艺术品种数量的角度看,现代生活中除了传统的音乐与美术外,舞蹈的普及率空前提高,戏剧、影视广泛地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传统的书法、篆刻、剪纸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扬光大,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普及化,呼唤着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平台。总之,开设综合性的艺术课程,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
  2.综合性。艺术课程并不是传统音乐课程与美术课程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合并。事实上传统的音乐、美术学科,只是艺术课程中的重要学科要素。关于艺术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要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给出“4+3”模式: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四大核心要素和影视、书法、篆刻三大次要素。我们认为,不妨在次要素中增加手工(包括剪纸、泥塑、艺术粘贴、简单的雕塑等)、设计(如玩具设计、桌椅设计、居室布局设计、装潢设计等)两大工艺色彩较浓的要素,由此形成“4+5”模式。当然,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艺术教育应当兼容所有含有艺术性的各种表现形式。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我们要重点观察有关学校、有关教师是否注意兼容不同形式的艺术要素,重点观察各种艺术要素是如何综合为一个整体的。
  3.实践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开设艺术课程的宗旨,正在于适应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因此艺术课堂教学必须切合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实践需要)。上文我们之所以提出在艺术课程中增加手工、设计两大较为实用的艺术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虑到艺术的实践特征。除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实践
  性特征外,艺术教育的方法也应当具有实践性特征: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参与艺术训练、艺术表现、艺术创作实践上。当然这种实践应当与欣赏与交流结合起来。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我们要重点观察所要评价的艺术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明显的实践特征。
  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要科学而有效地评价新的艺术课程,必须在正确认识艺术课程特性基础上,建立新的科学的评价理念。我们认为,要特别注意建立以下艺术课程评价理念: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应“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学活动应“以发展为中心”。传统的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及其评价,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主导作用,相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在当前的艺术课程教学与评价中,要特别强调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与个性,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表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育价值观层面,应特别强调以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为本,努力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教师职责的角度看,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理念,则意味着必须变教师的组织指挥、权威训育为启发、诱导、协调和促进。在教学评价工作中,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必须强化形成性评价,淡化终结性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离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就谈不上学生持久而高效率的发展。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特别注意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学生的发展,努力提升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以此优化日常教学。
  2.“多元评价”理念。这里的“多元评价”,指艺术课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当建立教学管理专家、艺术教育专家、一线专任教师、被教育者几方面结合的多元评价管理机制。在对艺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当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或教学管理者,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艺术学习活动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感觉和评价。艺术教学的效果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参与评价,对其自身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当建立指向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的多元评价系统。在评价方式方面,要本着发展至上的指导思想,改变过分倚重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的传统做法,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艺术课程评价模式。
  3.“课程建设”理念。重视课程基本建设(简称“课程建设”)的评价,是当代课程评价的重要特征。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都没有提及课程建设评价,实是一大遗憾。我们认为对于新设的艺术课程来说,课程建设的评价尤为重要。所谓课程建设,指课程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课程制度的确立、管理机制的构建、师资的配备、教材的配置、场地与器材的配给等。显然课程建设指向的是课程保障系统。艺术课程的课程建设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评价理念,它不仅指向一线艺术教师的教,更指向有关学校对艺术教学的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管理。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当借助课程建设理念,促进艺术教育资源的优化。
  三、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艺术课程的目标,然后讨论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将艺术课程的总目标界定为“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这一说法只是一种原则性的概括。在课程目标的实质性内涵层面,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技能的训练、艺术能力的培养、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四大方面。在各学段课程目标的纵向关系层面,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包括小学低年级学段目标、小学中高年级学段目标、初中学段目标、高中学段目标四个层次。前面曾论述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及影视、书法、篆刻、手工、设计等,属于知能类型领域(简称“知能领域”)。在课程与教学的设计阶段,还必须将学段目标、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具体化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各目标的关系如图一。
  图一: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对艺术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时,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有关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个领域的目标具体化。要注意的是,艺术课堂教学的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综合领域目标、知能领域目标的落实,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也就是说,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时,都应当既有切合教学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特征的重点目标,又有对其他目标的统筹兼顾。
  应当本着艺术课程的目标,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课程建设三方面来评价艺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从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三方面展开,兼顾艺术领域知识、技能、能力的评价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展开。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应从课程文本(课程计划、教材等)、师资配备、设备器材等方面展开。上述各因素的关系如图二。
  
  图二: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
  上文我们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指标。在艺术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和有关教师可以在上述分析和论述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评价目的和特定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给出各评价内容的分值,以便形成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际评价中,应当注意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分别给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分值,以便计算出总分值,另一方面要本着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的基本建设等,给出科学而明确的定性评价,并提出改革与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吴莉.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艺术课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3]喻芳.中美艺术教育比较[J].市场周刊.2004(11).
  [4]苏涵琼.实施艺术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12).
  (作者单位: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A 113-year-old Califia woman who ate fast food until two years ago is believed to be the oldest living American. The Gerontology(老人医学) Research Group has gi
软件测试是找出软件中的错误,它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主要讨论了类测试、类集成测试的策略,并给出了测试过程。
【摘要】目前,高校图书馆引进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又给学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费用开支。本文试从目前高校引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方面分析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 引进学生 互利共赢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引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可以更多的部门和更长时间,既能满足读者的需要,也能给学校节省巨额人力开支。图书馆、读者、学校三者共赢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研究也势必深入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自动测试工具将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C++软件单元测试驱动程序生成工具的设计方法。该工具以测试数据文件和被测试
随着微处理机及计算机在航空发动机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发动机数控系统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成功与安全,发动机数控软件可靠和安全的基础是软件开发工程化。该文
【摘要】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要做到以美激趣、精讲善练、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激励创新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 有效性 教学任务  《中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
Mars recently emerged into the morning sky and has begun an orbital(轨道的) dance with Earth that will, over the next several months, lead to the best viewing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