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研究评述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ung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理论,邓宁(John H.Dunning)在融合各学者对国际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它全面分析解释了企业国际投资的决定因素、企业进行投资所采取的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是解释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其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产生的理论工具。通过追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起源,理清其发展脉络,发现其优势所在,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更深入地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商务活动现象,便可最终达到指导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0-0053-04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学者们将研究视角聚集到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上。在眾多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之中,英国雷丁大学著名学者Dunning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因此,本文从这三种优势出发,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由来、优势、局限、现阶段的发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对我国跨国投资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述要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本质上是关于如何恰当地结合企业网络派生能力和与母国交易成本、资源等内部优势,以及利用东道国当地的地理位置、制度等区位优势完成跨国投资的理论。这种分析架构为从不同视角研究国际商务活动的学者进行渐进式对话奠定了共同的基础,使得不同研究渠道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相互关联。邓宁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理论融合在一起,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概括为三种优势,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会选择跨国投资。
  (一)所有权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国企业独有的无形资产、规模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美国学者海默(Hymer,1960)运用垄断优势解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此后在金德尔伯格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垄断优势来自于产品要素市场的不完全,如企业所独有的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能够获得较大的市场或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二)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为了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善对企业的影响而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的能力。内部交易比非股权交易更节省交易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价值难以确定的技术和知识产品,而且内部化将交易活动的所有环节都纳入企业统一管理,使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资源配置趋于稳定,使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黄绍鹏(2003)提到海默(1934—1974年)是内部化理论的先驱。在1968年发表的《大型跨国公司:对国际商务一体化的若干动机的分析》当中,海默基于科斯的思想,得出了与伯克莱和卡逊类似的结论。
  (三)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是由多种优势共同决定的,同时区位优势并不是静态的,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展。崔敬(2012)认为,区位论的发展从古典区位论到新古典区位论,已经把对区位因子的观察由微观视角发展到宏观视角,把区位因子与区域的,甚至全国或国际间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联系起来,来观察区域的优势、劣势和区位因子作用。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
  (一)所有权优势的局限
  首先,所有权优势主要是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跨国公司,为什么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而对跨国公司如何形成优势和利用优势并没有给予很好的解释,因此其分析是静态的观点(林季红,2007)。其次,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使用时,暗含的假设是所涉及的优势越明显,企业会越早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是丁淑娟(2013)认为,按照实物期权理论,该结论有待商榷。因为传统的实物期权理论认为,所有权优势越独特,则企业可等待的余地就越大,企业越可能延迟投资;企业的内部化优势往往意味着投资的不可逆程度高,从而企业会延迟投资。从异质期权博弈理论出发,强优势企业与弱优势企业可以竞相对外直接投资;甚至在合适的市场条件下,弱优势企业先投资、强优势企业等待是均衡局面。无论是传统的实物期权理论,还是期权博弈理论,都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内部化优势的局限
  林季红(2007)认为,Dunning的早期理论中首先关于内部化的解释是狭义性的,即把内部化看作是企业内部使用其已有的所有权要素的一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如何利用已有的所有权优势通过内部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价值增值活动。其次,该理论忽略了管理者对国际市场中企业行为的影响,把跨国公司当作是一个面对外部环境被动的反应者。最后,林季红(2007)认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最初都没有解释合作的模式,而后来他们将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也归入内部化的做法则是不恰当的。唐彬、唐小明(2011)认为,OLI范式应该扩展为OLIM范式,将战略联盟形式纳入内部化优势范畴不妥,而是应将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作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外的第四类优势,以形成OLIM范式。
  (三)区位优势的局限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应更多地考虑区位和制度因素对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会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产生影响(林季红,2007)。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   首先,它没有很好地分析金融因素的作用。虽然Dunning指出了金融优势通常是由跨国公司的规模、效率、技术等创造的,但是他并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具体采取什么样的积极策略,才能发挥这种优势(林季红,2007),也没有足够重视汇率变动对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其次,OLI包含的解释变量有一些对国际投资活动的价值估测等于0;再次,有学者质疑OLI中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生产折衷理论涉及的变量之间是独立的,没有考虑其中的关联性;最后,小岛清(1982)批评OLI是拘泥于完全的微观分析,而无法进行宏观分析。
  三、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
  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个优势发展的视角来看,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含义和内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丰富如下页图1所示,结合投资动机的发展总结如下:
  (一)所有权优势(0)的发展
  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O优势,尤其是O优势结合了Dunning和Lundan(2008)引入的制度因素。为了解释跨国公司的发展和边界,Dunning区分了Oa(资产所有权优势)和Ot(交易性所有权优势)(Dunning,1988)。曾小龙、吴昌南(2008)认为,Oa优势来源于企业对优势资产的独占,如资源、市场开发和渠道。Ot优势来源于企业对资产的协调和使用能力;然而,考虑到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形式及其在非市场领域的表现,由此引入了制度所有权优势Oi,与Oa和Ot共同构成了O优势(Eden,Dai 2010,Lopes 2010,Lundan 2010)。Narula(2010)为企业微观层面的分析带来了新的O类型学的出现,其主要讨论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问题。
  (二)内部化优势(I)的发展
  陈然方(2004)认为,组织能力强的企业为了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会主动扩张,而不是像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的为节约成本而被动进行决策。同时吴勇志(2010)从资源基础学派、组织学习学派、制度经济学派、经济社会学派四个视角对企业网络形成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学术界在企业网络本质认识上存在的分歧,尝试对当前的企业网络理论在逻辑上做出清晰的梳理。Jing Zeng,Zaheer Khan和Muthu De Silva(2019)也提出与之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内部化理论需要从“公司边界”到“本地网络边界”。传统的跨国公司是整合内部和外部的知识网络,而新跨国公司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信息时代的竞争优势,他们更可能在东道国市场调整其商业模式。
  (三)区位优势(L)的发展
  Narula和Santangelo(2012)认为,一方面,从微观角度,企业的位置选择受其认知和资源相关限制的影响,包含潜在的选择错误的后果,因此是一种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企业同时也会受到东道国政府和机构的约束,从而形成各自的L优势。因此,在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三大分类,并与L优势相结合。Li-Ying等(2013),参考Dunning和lundan(2008)的理论,提出了二分结构,将L优势细分。这其中包括与资源和资产有关的L优势(Lr),例如获得自然和人文资源或关键(知识密集型)资产,以及与制度相关的L优势(Li),包括东道国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诞生的,弥补了以前国际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将三大优势与其他理论结合起来,更为客观地解释了跨国投资行为。从横向来看,三大优势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扩展,投资动机也逐渐多元;从纵向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时间、战略以及外生变量被引入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
  第二,从所有权优势的角度看,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大力提倡双元创新,通过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在双循环战略下,国家也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跨国投资。因此需要从所有权优势入手,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大力扶持有优势的行业,加强技术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从内部化优势的角度看,我国企业要发挥自己的内部优势,通过转移定价与合理避税来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供应渠道,形成自身的供应链,发挥内部优势。
  第四,从区位优势的角度看,企业在进入东道国直接投资之前,对东道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风险等应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评估,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企业在东道国的风险。同时要了解东道国的制度和政策,充分利用当地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选择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投资区域与环境。
  参考文献:
  [1]  Hymer S.H.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1976.
  [2]  高薇.國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2011.
  [3]  冯俊华.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3-42.
  [4]  黄绍鹏.内部化理论及其思想渊源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5]  Hymer S.H.La grande‘corporation’multinationale:Analyse de certaines raisons qui poussantàl intég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ffaires.Revue Economique,1968,(14):949-973.
  [6]  崔敬.宏观区位研究——区位因子从微观向宏观的演化及其政策意义[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7]  林季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及进一步发展的新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7,(9):93-101+107.
  [8]  丁淑娟.实物期权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挑战[J].管理研究,2013,(9):174-177.
  [9]  林季红.试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发展[J].中国经济问题,2006,(4):25-31.
  [10]  唐彬,唐小明.关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的新思考及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1,(3):7-8.
  [11]  Lundan.What are ownership advantages.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8,(18):51-69.
  [12]  曾小龙,吴昌南.Dunning的OLI理论扩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8,(3):43-47.
  [13]  Eden L.and Dai,L.Rethinking the O in Dunning’s OLI/eclectic paradigm.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8):13-34.
  [14]  Narula,R.Keeping the eclectic paradigm simple.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8):35-49.
  [15]  陈然方.契约、组织能力与企业规模扩张[J].财贸经济,2004,(1):17-22.
  [16]  吴勇志.企业网络理论的四大流派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106-108.
  [17]  Jing Zeng,Zaheer Khan,Muthu De Silva.The emergence of multi sided platform MNEs:Itermalization theory and networks.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9:12-23.
  [18]  Buckley P.J.and Casson,M.C.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in retrospect and in prospec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2,(34):219-222.
  [責任编辑 文 峰]
其他文献
摘 要: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惠企利民的重要举措,对激发企业活力,拉动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复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此,学术界从减税降费的影响、平衡财政支出压力和着力点等多个侧面展开了研究,国内外学者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将有助于理清思路,落实政策,提升市场主体减税降费的获得感。  关键词:减税降费;财政风险;政府预算;财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0.42
互联网背景下,各成人高校致力于开展校园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工作,旨在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加强对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及财务工作的管理与控制.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探究电大成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原则及主要工作内容,针对财务管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以期为高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最基础的层级,是落实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既受到权责与人事不匹配导致的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的影响,也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所阻碍.当前,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仍面临职能定位不清、财政体制制约以及管理方式落后等困境.在基层减负的背景下,乡镇政府应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进行政府职能定位,并以此划分其所属权责,这不仅为乡镇政府切实减负提供了途径,也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从而更好地实现今后减贫政策的转型和新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信贷需求日益旺盛,研究其行为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信贷需求。为此,基于北京、河北等地16所高校大学生信贷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大学生的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并探讨城镇和农村两地大学生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性别、户口、付款方式等八个因素对于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有显著影响。城镇、农村大学生,在付款方式、信贷态度以及融资偏好三个变量上具有相同特征,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产品的特性共同促使旅游者在旅游决策前通过网络平台搜寻旅游目的地相关信息,其中网络口碑信息深刻影响着旅游者。因此,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旅游目的地主导者应利用组建网络管理人才队伍、重视联合互联网平台、整合营销传播、开展多方平台宣传、加强旅游目的地自身建设、提高旅游者传播意愿等方面策略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传播力,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口碑;旅游目的地;品牌
无论是药品和耗材加成的取消、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还是按病种多元化付费方式的推行,这些医改政策的颁布都要求公立医院破除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性质.在公立医院收入增长受限的情况下,成本管控成为医院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理念落后、管理不力、DRG病组成本核算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医院迫切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路径.
“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是当前医改对公立医院提出的根本任务与改革方向,是改革成败的关键.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纳入医改重点工作.各家公立医院陆续进行绩效分配方案的改革,从以收支结余粗放式绩效分配模式转变为以业务量为基础,多劳多得的绩效分配模式.绩转方案的转变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比率运用等财务管理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并成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研
高校班级的有效管理是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保证,因此班级的高效建设和有效管理是高校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抓住“四条主线”,以数据库的形式整合学生信息,做好制度化建设,守好校园安全底线,加强学风建设,增强思政育人成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通过构建科学、可行、长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机制,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高等教育改革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断深化,高校内涵式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实施促使普通高校薪酬体系逐渐成为关注人才流动的焦点.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根据相关基本原则加强薪酬体系的构建,着重从薪酬评估、绩效激励、分类付薪和长期性福利方面完善薪酬体系,保障优化高校薪酬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业财一体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可能.绝大部分高校目前已经实现了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业财一体化也势在必行.高校的业财一体化建设必然也会对高校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带来一系列冲击.从高校的内部控制角度切入,探究业财一体化背景下高校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的业财一体化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