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调查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是一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的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毒性随种类或结构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黄曲霉毒素B1被公认为是目前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并且分布很广,对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制成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为了了解我国主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现状,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控制措施,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我们检测了采自全国18个大城市的主要粮食类486个样品、植物油类146个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将检测结果与国内和国际允许最高限量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黄曲霉毒素B1在全国各城市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粮食、植物油产品中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两大类主要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风险评估。本研究将为制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限量标准,建立我国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应急对策与预警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有2个花生样品、3个花生油样品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黄曲霉毒素B1在全国粮食类、植物油产品中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41%、2.06%;(3)全国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总体水平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严重,其中:黄曲霉毒素B1在城市17、城市3、城市8、城市4和城市2污染情况比较突出;(4)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水平(10%)下黄曲霉毒素B1全国平均值和95%置信上限值计算所得风险分别为3.5/106人、4.0/106人;以城市17黄曲霉毒素B1含量平均值和95%置信上限值为基础,计算的风险分别为3.7/106人、4.7 /106人。
其他文献
采用刷涂-热解法制备了Sb、Ru掺杂的Ti/SnO2电极。通过SEM、EDX、XRD和循环伏安扫描(CV)表征了电极表面形态、组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电催化氧化降解五
目的:探讨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抑制活力水平与肝癌的关系。方法:根据改良Erikson法,采用苯甲酰DL精氨酸对硝基苯胺(简称BAPNA)为底物。测定91例正常人及30例肝癌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抑制活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已成为重要的主流动力电池之一。分别从溶剂和添加剂2个方面综述了基于LiPF6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适用于锂
本文采用了一个集团模型.用电荷自洽的EHT方法计算集团的总能量,根据能量极小值可以定出LiC6的最稳定的几何构形.还计算了 Li和C之间的电荷转移和集团的状态密度,得出LiC6是
目的:通过检测CDC25A、CDC25B、SMAD3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青蒿琥酯抗食管癌作用机制。为食管癌治疗寻找新的药物。方法1实验标本采取食管癌、癌旁食管黏膜、手
烧结工序是钢铁联合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灾区”,目前SO2和NOx是减排的重点。烧结烟气循环是污染物“过程控制”的有效方法,同时可减少烟气排放量、回收热量。但是由于烧
采用原位生长法,以钛氧有机化合物为前驱物低温液相在磁性Fe3O4的表面直接形成纳米TiO2,制得Fe3O4/TiO2纳米磁性复合体,利用XRD、SEM、DLS、XPS和PPMS(磁性材料综合物性测量
给出一种从输出滤波电感的电流波动系数KRP 出发 ,设计开关电源输出滤波电感的新方法 .解决了目前一直沿用的传统的设计方法中依靠经验设计、缺乏完善的理论设计依据的不足 ,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常规和纳米Al2O3-13%TiO2涂层,并利用XRD、SEM、TEM对其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热震试验和火焰喷烧试验,研究两种涂层的热冲击性能。结果表明
<正> 浙江花园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花园基地"年产6吨维生素 D3结晶和年产1000吨维生素 D3饲料添加剂项目"已经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被评为"200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2001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