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技工院校也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与高职类和正规本科类的学生相比,技工的学生年龄更小。一般的技工生都是初中毕业,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多数人的眼中,技工生的学习成绩差,基本素质低,品行不好。外界的评价以及对未来没有方向,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并且大多数的技工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可以看见独生子女的缺点。因此,要大力规范技工生的行为,提高技工生素质,训练技工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技工生;规范行为;训练;养成习惯
根据统计,技工生最小的大概在15岁,最大的不超过18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性强,情绪起伏大。技工生离开家长的看管,就失去控制力,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在技校,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如意,导致技工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规划,开始混日子,上课懈怠,逃学,而技工生行为不规范影响的不只是自身,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节奏。本篇文章从技工生的角度出发,针对技工生的行为现状,为规范技工生的行为提出建议。
1 技工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能力的专业学校,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为社会的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中,技工院校的学生出现素质变差,学生没有纪律性,不尊重师长,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学校对社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人才,技工学校要加大对技工生的管理,培养技工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规范技工生的行为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为技工生作好职业规划,帮助技工生寻找目标,使技工生能融入到社会的变化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技工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缺失的主要表现
2.1 缺少学习习惯
从学生质量来说,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毕业生在考不上正规高中后才会考虑到技工学校读书。由此可见,技工学校的学生质量不高。技工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前不做预习,在课堂上不及时做笔记,在上课结束后不复习,不巩固所学知识,不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在学习时,没有计划,随意性强,甚至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考试是检验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但是技工生对考试不关心,在考试时抄袭或者完全瞎写,更有的学生在考场睡觉。
2.2 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技工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常常迟到早退或者无故旷课。在课堂上觉得课程无聊或者对教师不感兴趣就不听课,睡觉、打游戏、看电影等。技工生的行为不规范还表现在生活习惯上。随地乱扔纸屑,满口脏话,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注重个人卫生等。一些技工生的生活习惯很差,常常熬夜,三餐以零食为主。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健康。技工生的坏习惯很多却不知更改,在被指出错误时态度散漫。技工生在学校的坏习惯,也被带到工作中,上班迟到,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工作经常出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3 技工生规范行为养成训练的方法
行为是在长时间的固定状态下养成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规范技工生的行为要在合适的场合,采取正确的方式。技工生在校的期间一般是生活和学习为主,所以,在规范技工生行为的时候主要从生活和学习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技工生全面发展。
3.1 规范技工生的学习习惯
技工学校要控制好课堂教育,为技工生作好课后辅导。在技工学校,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因此,教授课程的老师一定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了解所教授的知识,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要向老师学习,在遇到不懂的情况一定要请教老师,得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态度要端正,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教学时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帮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生在课堂的行为,不定期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校生一般不注重细枝末节,因此,必須要让技校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决定人生”的道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人的成长。技校老师可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的比较,让技校生明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2 规范技工生的生活习惯
根据技工生的生活环境,帮助技工生培养合理的生活方式,训练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宿舍中,搞好卫生建设,学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检查寝室卫生,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管理技工生的用餐,禁止外卖等行为,鼓励学生去食堂用餐。
3.3 制定行为规范制度
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行为时,不能只注意训练而不做检查。检查是技工学校规范学生行为的关键,在坚持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行为的真实情况。不定时的检查也让学生对自身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检查还有和规范制度想结合,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规范的行为,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违规的学生进行处罚。检查力度要大,检查次数要频繁,以免学生出现懈怠心理,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
3.4 制定奖惩制度
要严格规范技工生中的差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奖惩以及评比制度。在评比中获胜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于评比中较差学生给予惩罚。当然,不能单一的惩罚也要有相应的鼓励。另外,要多让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要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丰富的活动,既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纪律,无形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是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的。
3.5 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共同规范技工生行为
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庭,如单亲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忙于生计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当孩子长时间积累的不良行为习惯暴露出来时,才意识到品行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学生进入到技工院校学习,不良习惯已经不容易转变,这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经常联系,就学存活在的不足交换意见看法,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技工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能并不完全,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技校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每一位技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为每一位技校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基俊.浅谈中等技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5).
[2]刘碧云.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罗绍明.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
关键词:技工生;规范行为;训练;养成习惯
根据统计,技工生最小的大概在15岁,最大的不超过18岁,这个阶段的学生,叛逆性强,情绪起伏大。技工生离开家长的看管,就失去控制力,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在技校,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如意,导致技工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规划,开始混日子,上课懈怠,逃学,而技工生行为不规范影响的不只是自身,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节奏。本篇文章从技工生的角度出发,针对技工生的行为现状,为规范技工生的行为提出建议。
1 技工学校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能力的专业学校,很多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为社会的发展建设做出巨大贡献。但是,近几年中,技工院校的学生出现素质变差,学生没有纪律性,不尊重师长,知识技能水平不高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学校对社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企业输送人才,技工学校要加大对技工生的管理,培养技工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规范技工生的行为要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为技工生作好职业规划,帮助技工生寻找目标,使技工生能融入到社会的变化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发挥自身价值,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技工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缺失的主要表现
2.1 缺少学习习惯
从学生质量来说,技工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毕业生在考不上正规高中后才会考虑到技工学校读书。由此可见,技工学校的学生质量不高。技工生的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上课前不做预习,在课堂上不及时做笔记,在上课结束后不复习,不巩固所学知识,不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在学习时,没有计划,随意性强,甚至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考试是检验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但是技工生对考试不关心,在考试时抄袭或者完全瞎写,更有的学生在考场睡觉。
2.2 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技工生不但学习习惯不好,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常常迟到早退或者无故旷课。在课堂上觉得课程无聊或者对教师不感兴趣就不听课,睡觉、打游戏、看电影等。技工生的行为不规范还表现在生活习惯上。随地乱扔纸屑,满口脏话,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注重个人卫生等。一些技工生的生活习惯很差,常常熬夜,三餐以零食为主。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着健康。技工生的坏习惯很多却不知更改,在被指出错误时态度散漫。技工生在学校的坏习惯,也被带到工作中,上班迟到,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工作经常出错,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3 技工生规范行为养成训练的方法
行为是在长时间的固定状态下养成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因此,规范技工生的行为要在合适的场合,采取正确的方式。技工生在校的期间一般是生活和学习为主,所以,在规范技工生行为的时候主要从生活和学习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技工生全面发展。
3.1 规范技工生的学习习惯
技工学校要控制好课堂教育,为技工生作好课后辅导。在技工学校,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技能。因此,教授课程的老师一定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了解所教授的知识,为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要向老师学习,在遇到不懂的情况一定要请教老师,得到正确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态度要端正,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教学时严格要求学生,为学生做好榜样,帮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学生在课堂的行为,不定期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技校生一般不注重细枝末节,因此,必須要让技校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小事决定人生”的道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人的成长。技校老师可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的比较,让技校生明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2 规范技工生的生活习惯
根据技工生的生活环境,帮助技工生培养合理的生活方式,训练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宿舍中,搞好卫生建设,学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检查寝室卫生,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管理学生的作息时间,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管理技工生的用餐,禁止外卖等行为,鼓励学生去食堂用餐。
3.3 制定行为规范制度
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行为时,不能只注意训练而不做检查。检查是技工学校规范学生行为的关键,在坚持时采用合理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行为的真实情况。不定时的检查也让学生对自身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检查还有和规范制度想结合,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规范的行为,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违规的学生进行处罚。检查力度要大,检查次数要频繁,以免学生出现懈怠心理,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
3.4 制定奖惩制度
要严格规范技工生中的差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奖惩以及评比制度。在评比中获胜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对于评比中较差学生给予惩罚。当然,不能单一的惩罚也要有相应的鼓励。另外,要多让学生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要给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丰富的活动,既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和纪律,无形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是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的。
3.5 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共同规范技工生行为
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庭,如单亲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忙于生计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当孩子长时间积累的不良行为习惯暴露出来时,才意识到品行教育的重要性。这些学生进入到技工院校学习,不良习惯已经不容易转变,这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经常联系,就学存活在的不足交换意见看法,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技工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可能并不完全,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技校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每一位技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为每一位技校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基俊.浅谈中等技工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5).
[2]刘碧云.技校生职业素养调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3]罗绍明.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