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古德温“天生的银行家”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k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德溢继任CEO以来,苏格兰皇家银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排名跃升了近300个名次,成为欧洲第二、世界排名第五的人银行集团。
  
  在中国,弗雷德·古德温(Fred Goodwin)这个名字相对来说还比较陌生,一般人只会把它当作一个欧洲人名字的简单代码一扫而过,但如果把这个名字和在欧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五的苏格兰皇家银行CEO的职位联系起来,恐怕会一下子抓住人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在欧洲甚至美国华尔街,这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金融界有一种说法——“苏格兰人是天生的银行家”,汇丰银行主席、苏格兰人艾尔敦坦言,苏格兰人有多项特点,不但会小心管理别人的财富,而且是处事保守、节俭及喜欢旅游的一群,这正好符合银行家的要求。
  古德温给人的印象是严谨低调、寡言强干,虽然有些急躁但具有良好的执行力,而且这种执行力往往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位外表温和且略显得腼腆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家被业界称为“碎纸机”,可见其办事作风的强硬和坚决。正是这些卓越的业务素质,古德温带领的苏格兰皇家银行才有了一次次质的飞跃。
  
  完美的“涅磐”
  
  七年前,古德温正式就任苏格兰皇家银行CEO,此时他加入苏格兰皇家银行也不过才两年时间。当时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仅是一个地区性的小银行,在世界排名不过是300名。但在古德温继任CEO以来,苏格兰皇家银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排名跃升了近300个名次,成为欧洲第二,世界排名第五的大银行集团。可以说,古德温带领苏格兰皇家银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涅磐”。
  美国《商业周刊》这样评价说:“依然是苏格兰皇家银行这个名字,但是它不再是过去的那个苏格兰皇家银行,今天的它已经从爱丁堡一个区域性的银行成长为世界知名的银行,它已经牢牢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庞大的帝国,触角东至中国的北京,西及美洲的伊利湖。”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全球性崛起始于其2000年3月6日对英国排名第四的国民西敏斯银行的并购。当时,苏格兰皇家银行以370亿美元巨资收购了资产规模是其自身三倍的英国国民西敏斯银行。这是古德温上任后不久的第一把火。
  这起英国银行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震惊了英国银行界,因为大鱼吃小鱼是资本圈的市场规律,但苏格兰皇家银行对西敏斯的并购可以说是这一常规的“叛逆”。更甚者是此次并购案中古德温所显露的金融智慧更令英国银行界对这位一直蛰伏在银行界,低调温和、不动声色的CEO刮目相看。
  在并购之前,西敏斯银行早已陷入濒临倒闭的危机之中,英国的媒介和金融界都在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当然也有其他的金融机构对其“虎视眈眈”了。这时古德温没有急于行事,而是一反常态的沉着冷静,在静观其变,同时他悄悄地为并购制定了缜密的计划。等到西敏斯银行“病入膏肓”之际,古德温出其不意,各个击败对手,成功地把西敏斯银行收归旗下。
  这一次并购的成功,不仅壮大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实力,同时也提升了其在欧洲银行界的影响力。但并不意味着一切就万事大吉,两家银行如何更加有效的融合,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如何协调运转,这是摆在古德温面前的新难题。接下来的“治行运动”成功证明了古德温的“碎纸机”办事风格。
  并购后的两年时间里,古德温成功的整合了两家银行的业务比如两家银行在公司客户业务方面的品牌统一;零售业务方面则实行多品牌战略,同时保留西敏斯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品牌,从而将客户流失量降到最少。在公司后台的IT平台上,各个业务的产品、财务和风险控制都统一实行中央管理,有效防止了品牌过多而造成的内部混淆与相互竞争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在整合的过程中,古德温果断地削减了18000名员工,这个数目相当于集团员工总数量的18%,这一大刀阔斧之举有效节约成本达64亿美元之巨。
  2002年,古德温顺利完成了两家银行的整合,比预期提前一年。在同一年,全球产业面临低潮,整体利润下降30%,这种情况下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利润竟然骄人地增长了27%,且股价比十年前增长了10倍。此时的古德温控制着全球市值超过700亿美元的资产,这也超过了当时的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和瑞士银行的规模。这一年古德温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年度商业人物,整合西敏斯银行的成功被该杂志称为“漂亮的战略性接管”。从此,苏格兰皇家银行跻身欧洲知名银行之列。
  2003年,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税前利润较2002年上升了29%,创造了109英镑亿的新历史纪录。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摇身一变成为世界第五大银行。同一年,苏格兰国家前100有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中,古德温稳居榜首。
  伦敦零售银行主管飞利浦·米德尔顿这样评价古德温:“在金融服务业领域,把一个小区域商业银行经营成为世界级大银行的银行家,人们心目中对他既尊重、更敬畏。”
  
  银行界的马基雅维利
  
  尽管古德温在执掌苏格兰皇家银行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他在资本并购上的大刀阔斧行为也遭到了同行的非议。对于一部分来说他是资本运作的英雄,对另一部分人来说,他就是银行界中“被人惧好过使人爱”的马基雅维利。
  有人评论说他这个人太强势,总是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轻易地接受下属所提出的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并购上,他会因为成本削减的需要对被并购方的雇员以及工会采取常用的大幅裁减和疏离手段。
  但是,古德温不惜任何代价为客户赢利、对于客户始终如一忠诚的特点也让他名声在外。尽管争议颇大,但是从来没有能够影响到他,这个外表温和、行事低调的出生在苏格兰工程师家庭的银行家表示自己对投资者的承诺和客户的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必要时他能够抛开一切。
  2004年8月,苏格兰皇家银行旗下的美国国民金融集团出资收购了美国零售银行ChaderOne,耗资105亿美元。这一合并使得当年苏格兰皇家银行在美国的资产增长额达到了1280亿,苏格兰皇家银行也一跃成为在美国最大的欧洲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在美国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从19%上升到25%。因为这次并购,旗下的美国国民银行也在美国银行排名中升至第7位。
  这一并购的巨大成功,显然得益于并购前古德温严格有序的调查和执行力。在做出决定前,苏格兰皇家银行花了500天工时的人力投入在对Charter One的经营状况和账目情况的深入调查、分析上。而在并购完成的记者招待会上,严谨的古德温很平和的宣布更是让人出乎意料,因为他说自己已经着手为另外几起并购案做准备。
  据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6月30日,其总资产达到了7021亿英镑。在古德温看来,并购对于整体资产的增长的贡献率只有三分之一,其余均靠苏格兰皇家银行自身品牌的自然增长来实现的。在苏格兰皇家银
其他文献
王晓滨非常崇拜如“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世界著名投资银行的高手们,甚至包括索罗斯,她说自己“今生奋斗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出色投资银行家。”    2007年7月9日晚23时,高能资本的所有管理层同时收到董事长王晓滨的一条短信息:“即将公布公司的下一个蓝海战略”。此时,王晓滨正在家里思索着自己公司未来的发展问题。  “去年下半年至今是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不是发愁公司赢利问题。而是一直在考虑公司未来
期刊
土地价格对于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城市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推进土地资本运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理论和政策问题.
本文探讨建立健全电厂内部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怎样制定审计整改计划和方案,提高审计整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进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近年来,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还需要保证其能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电力服务.继电保护
中国“全民皆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据说在北京CBD白领中流传的是:高管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职员的大开间则是“散户厅”;而三点股市闭市后约见客户谈业务,也是坊间的潜规则。  自2005年6月上证指数达998点至今,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的指数翻番、数倍的平均盈利,市值从5万亿元到17万亿元的财富膨胀,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确开启了一个“全民皆股”时代。  股市赚钱的消息几乎在上至政界名流,
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确保两岸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更是目前两岸业界同仁必须携手承担、共同努力的历史任务.
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是自然人的智力活动成果.尽管人工智能对某些类别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效率产生较大影响,但仍然没有改变人类创作行为的本质,本文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
如何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实施卓越绩效管理rn对已经采用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实施绩效考核的企业,可以按照卓越绩效方式的理念进行适当的调整,调节出现的问题,取得直接的效果.
五、Robert E.Quinn的分类美国密歇根大学Robert E.Quinn教授基于竞争价值观框架的企业文化分析模型,用两个主要的成对维度(灵活性—稳定性)和(关注内部—关注外部),将企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