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一杯好茶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d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茶学专业学子,今年是我和茶打交道的第六年。
  从本科读到硕士,茶学专业课学了不少,主要可分为三类:茶的种植、茶的生产和茶文化。这三类中,每一类都包括很多内容,茶的种植包括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茶的生产包括制茶、茶叶深加工、审评与检验等,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艺等。
  其中,制茶最能体现茶学专业特色,我学制茶也下了很大功夫。茶叶按照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黃茶、白茶。其中,不发酵的绿茶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冲泡后又具“清汤绿叶”的品相,是中国人喝得最多的一种茶。龙井就是绿茶的代表之一,在各种茶中,我最擅长制龙井茶。
  制做绿茶主要有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步骤。杀青是绿茶形状和品质形成的工序,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同时促进内含成分迅速转化,让茶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变红、变黄,保持应有的绿色,同时蒸发茶叶中的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
  杀青有蒸青、炒青、晒青等方式。龙井茶用的是炒青,也就是将茶叶在杀青锅内进行翻炒。炒青过程遵循高温和迅速两个原则。同时因为杀青锅的温度不是自动控制的,还要随时掌握好杀青锅的温度,注意翻炒过程中锅温变化。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对于练习杀青十分恐惧。因为杀青锅内壁温度超过180度,锅外温度则更高,技术稍有不到位,手就会被灼伤,烫出的水泡很久都不能痊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周围一声声痛苦的“咝”,这肯定又是哪个“杀青锅调教技术”不到位的同学发出的。为了不破坏茶叶的味道,我们在不小心被烫伤时只能忍住疼痛,完成接下来的步骤再停下来涂抹药膏。

  我在一次又一次被烫伤中慢慢习惯了杀青锅的温度,也在一遍又一遍的实操中不断地精进着自己的技术。就像我的老师曾经说过的:“只有经过一个月杀青锅的考验,才可以真正称得上学过制茶。”我从多次炒茶失败的经历中知道了,原来杀青需要高温,但并不是越高越好。温度一定要先高后低,如果一直用高温炒制,茶叶容易变焦,而且叶绿素破坏较多,对绿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从第一次胆战心惊的杀青锅操作体验,到自己独立炒出一锅锅清香馥郁的茶,其中的“痛苦”和收获,让我感到满足与自豪,同时也让我多了几分对学习茶学专业的信心。
  茶自然冷却之后到了“揉捻”环节。揉捻是塑造绿茶外形的一道工序,我们可以把揉捻理解为两个动作。揉是使茶叶成条,捻是用外力破坏茶叶的细胞组织,让茶叶更好冲泡。在揉捻时,需要用双手将杀青后的茶叶抓在手心,紧贴水筛进行揉捻。每次练习时,我都严格按照“轻、重、轻”的节奏。在刚开始时,要轻压脆弱的茶叶;当茶汁被揉捻出来,比较湿润时,略微加重力道;最后基本成形时,轻揉以免揉碎茶叶。除了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掌握揉捻技巧以外,我还总结出影响揉捻效果的两个要点:一要控制力道,每一次的力度尽量保持一致;二要尽量把所有茶叶都抓握住,充分进行揉捻。
  茶叶经过充分揉捻之后,处于条索状态,并且有一定的紧结度,看上去表面很湿润,摸上去还会有粘手感觉。接下来就要为茶叶做形。我们需要再次把茶叶放进杀青锅,边加热边压制成扁平形。做形时,需要用手紧贴茶在杀青锅内进行压制。这时候锅里的温度一般达到60到70度,手离滚烫的锅底就隔了几片茶叶的距离,所以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在压制的过程中我发现,绝不只是简单用力,如果手上力度不均匀,就会导致茶叶多有碎叶,因此在开始时要用手轻抓、轻压,之后逐渐加重,以不出茶汁、不相互黏结、茶叶自然舒展最适宜。

  最后用锅或者烘干机进一步蒸发茶叶水分达到充分干燥,展现茶优雅的外形,同时产生香气,成为我们喝的茶。
  茶水的滋味、香气、叶底也是考量茶叶品质的重要标准。
  当茶水溶在唇齿间的时候,有人品尝到了这碗绿茶茶水的鲜甜回甘,
  有人从汤中闻到了板栗香,也有人觉得喝到了前天掉进锅里的头发丝的味道……
  茶水的万千滋味透过自己味蕾的接触,
  这过程中的甜、酸、鲜、苦、涩都在自己的舌尖打转。
  责任编辑:贾倩颖
其他文献
鸽子在方形的笼里  以鸽子的力量  它尚无法触及笼的边界  虽然它翅膀有力  目光深邃也不乏志向  然而它的空间  确实为方形  天穹的弧形  为它所羡慕的自由曲线  山峰的轮廓  张弛蜿蜒充满诱惑  然而它的空间  确实为方形  每天它都展翅飞舞  模仿天空的曲线  羽翼口哨般滑向天空  又轻风般洗过山林  然而它的空间  确实为方形  苦难的人们  苦难的人们  總是与时间为敌  奔波劳作  
好些年之前,你告诉一个英国记者说:“我的看法一直是,如果一首诗很好的话,它会强行开辟自己的道路。”你的经验仍然还是那样吗?  热切,兴奋,当我在1962年开始最认真的写诗时,一种变化的感觉传遍我全身。所以我总是把写作的时刻和提升、欢乐、意外的奖赏等联系在一起。小管是好還是坏,我得到了这个想法,光是苦干无补于事。从大主教中,我获得了恩典的观念,确实相信,除非一开始就有一种确定的预想小到的力量,否则你
宇剑,原名韩琮瑞,1991年出生,甘肃环县人,现居西安。有作品散见于《诗刊》《草堂》《扬子江诗刊》等刊物,著有诗集《一针剑血》。  买虏记  我们终究要落入家长设下的彀中  买房、结婚、生子和还贷款  这条路上,他们走累了,就转交给我们  我们终究逃不脱开发商的狡诈和利诱  纷纷交出身份证复印件、现金和征信报告  园林、地下车库、幼儿园和活动室,这些  看似遥远的事物  变成了实惠的全部理由  这
冬日黄昏,大地的孤独  缺失了阳光的抚摸,风很瘦小,撼不动大雪臃肿的身体  石头仍然坚硬,横眉冷对寒流锲而不舍的敲击  一只乌鸦拒绝了云卷云舒  用低飞,引导一个手握猎枪的人  还来不及掏出袖口里的晚钟,就掉进了银杏叶用黄金铺设的陷阱  冬日黄昏,大地的孤独是隐秘的、危险的  一群抱团取暖的土拨鼠,轻声叫嚣着掖在雪泥深处的病痛  万物懒于对镜梳妆,只顾以泪洗面  而我,怀揣残损之心,足不出户  像
立冬  草木交出命运  他们都有一颗贪恋红尘之心  被掏空的身体  如忽明忽暗的烛火  在秋风中摇摆  直到光一点点散尽  直到骨头一点点凉下来  如那些垂暮的老人  被秋風抽掉身体里的水分和血液  草木一样  被风一点点埋起来
毕亮,1985年生,2004年到新疆,现居伊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  民问历史  村委会院子里那棵白桦给了太多的阴凉  它被全村人记挂,每天给它浇水  几代村民浇過的水可以装满一座水库  这棵无意中种于1898年的白桦  在当年偶然地从山上被带下来  随手栽在果树丛中,一百年过去  果树和吃果子的人相继走进泥土  并继而成了它的养分  它还
年纪大不大没关系  知不知天命没关系  如果能像一棵垂柳  披头散发地站在溪边  听时光从容落水的声音  那种幸福,像卸下重负的旅行者  有奋不顾身扑向一张床的轻松  潺溪水流里,绿草挽着苍苔  细碎的阳光顺着岸边的芦苇,爬啊爬  仿佛在给时间指一条明路——  世上没有衰老的人只有衰老的心  慢下来的树,挽着孤寂在走  再也长不高了,还有根紧紧抓住大地  树叶出嫁了,流水带走了落英  牙齿稀落的树
1984年11月6日创刊的全国诗坛第一张大报——《诗歌报》,经过由刊期半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对开套红大报,到当今每月一期的大型原创性汉语诗刊——《诗歌月刊》,其间几度风雨,几经沉浮,至今已是三十五年。这年岁,于人生已近中年。而如今的《诗歌月刊》依然容光焕发、英气勃勃,让人深感欣慰。  三十五年一回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个空气澄明、万木争荣的历史时期。1978年12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生病,我祖母都坚信我被邪恶的眼睛击中了。她总是偷偷地告诉我母亲:“烧掉Isfand(芸香草种子)并把它撒在孩子们的头上,让邪恶眼睛从你家里移开。”对于我这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来说,没有什么比听到种子在火上爆裂的噼里啪啦声和看到白色的烟雾冒出来更令人兴奋了。作为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孩子,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小恶鬼正在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烟雾中。  我叫洁飞。1984年出生在伊朗中部的一个小城市。我
实在没办法  夜色仍向我们涌来  这不是海肯定不是  因为你是海  你是刚出云层的浅月  弯弯的孤独很瘦  没办法实在没办法  命中注定磷火要飞入你的眼睛  看命运像网像宁静  像空白像一种笼罩  争取自由是一种艰难的跋涉  撞碎了每一层带有企图的夜色  彼岸才是你  你不是海  你仅仅是滚滚而来  又匆匆而去的瘦和孤独  无奈  呼啸而过  远方痉挛地扭动手臂  路从脚下流走  多少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