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勇:用镜头为武汉加油

来源 :生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9月,喜欢拍照的学校图书馆文献检索员黄士勇,用自己新买的相机拍了一组关于江汉路步行街的照片,当时政府投资1.5亿元将江汉路步行街打造成“城市名片”,江汉路一派簇新的景象。当时网上论坛这个与网友交流互动的平台才刚刚兴起,黄士勇注册了一个网名whhb123,将自己拍的图片放在了论坛上。没想到引来一些同好者的好评,生活中喜欢安静,不太言谈的黄士勇觉得挺有意思的,便将帖子取名为《行云的武汉,流水的三镇》,每次在武汉三镇行走时拍到好看的图片,就会上传到论坛上。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8年,8年时间之内,他一共发布12000多幅武汉美图,引得240多万人次的点击率。
  这一串数字被媒体披露,摆在面前,平常的行为便变得有点意义非凡,黄士勇的这一行为也备受关注。当媒体采访他时,他说:“我并未想立史,我只是在不停的拍照中获得享受。”
  从江汉路步行街开街到洪山广场建成,从江滩改造到琴台大剧院揭幕,从武汉大道通车到楚河汉街落成,踏遍三镇大街小巷,跟拍武汉城市建设发展与变迁,展现的全是城市美好的面貌,“用照相机记录武汉,更多的是随手的习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只是把自己觉得值得一拍的城市场景随手记录下来,这有点像是用图片在写日志一样,图片会让我觉得生活在这个城市更生动一些。”
  用行走丈量武汉的广度,用照片记录武汉的纵深,这个帖子还在继续完善中,相机装备已经用过6套,在摄影这条“不归路”上,黄士勇仍然乐在其中,而对武汉的关注,是身为一个武汉人最原始的冲动,黄士勇说:“不是我刻意在描绘武汉,武汉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只是我感觉武汉的将来会很不错。”
  
  
  《生活家》:从一个公民的角度出发,你觉得你够投入在武汉的生活吗?
  黄士勇: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因为我是在武汉出生、武汉成长、又一直在武汉工作生活着的公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已经融入到了这个城市中,其实这就是我自己的城市,我们也都是构成这个有机城市的一个个微小的细胞,只有我们都融入到这个有气体里,这个城市才会充满活力。
  《生活家》:拍了武汉那么多地方,请推荐一个在武汉你最喜欢的去处。
  黄士勇:这个还真不好说,所谓最喜欢,还要看自己的心境,我只能说我自己最喜欢去的几个地方是:琴台大剧院及周边、东湖落雁景区以及汉阳江滩大禹神话园等。
  《生活家》:从个人角度出发,有什么东西是你觉得武汉应该有而现在还没有的?
  黄士勇:从一个最关系到我们老百姓个人实际生活的角度想,就是应该是地铁,尽管多条在建,但这确实是武汉最应该有的。从个人的精神世界考虑,这个城市还缺少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人文关怀。
  《生活家》:在武汉生活,最难习惯的是什么?
  黄士勇:在武汉生活,恐怕最难习惯的估计还是许多人不按规矩来,开车的、骑车的、走路的,明明可以各行其道,但往往是混作一团。
  《生活家》:您觉得武汉对您最无法割舍之处在哪里?
  黄士勇:我生活、成长所伴随的一切基本都在这里,这里有我的家人,我最熟悉的场景,总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我最熟悉而无法割舍的城市。
  《生活家》:用一句话描述武汉在你心中的意义?
  黄士勇:很简单,武汉就是我的家之所在。家是什么,家就是你无论到哪里,你的心之所系的地方。
  《生活家》:2012,您对武汉有什么新的期望?
  黄士勇:我期望这个城市能更加清新、靓丽,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能感受到更多的愉悦,人们的行为举止能更加文明。
  《生活家》:武汉要建成全国中心城市,你觉得需要多长时间?
  黄士勇:这需要我们大家从点滴做起,共同努力,要从软、硬件上都达到一个全国中心城市的目标,不是光有我们自己的感觉,还需要国家和周边省市的认同才能算建成全国中心城市,我觉得这需要5~10年的时间。
  《生活家》:梦想对你来说是什么?
  黄士勇:梦想,对我而言就是让自己的思绪随意飘荡在一个无拘无束的世界里,我的心灵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翱翔。
  《生活家》:如果2012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黄士勇:泡一壶好茶,听几首好曲,静静的和家人在一起面对,这个既不可怕,对我而言也真无所谓,人总是要走向自己的终点,区别仅仅在于早和晚。
其他文献
2009年当朱静来到武汉担任琴台音乐厅分公司的经理一职的时候,她能够意识到自己将在武汉这一全新的地域进行一个开拓,“武汉的演出市场比较北京等一线城市来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朱静说,“但是正因为此,我们的工作才更加有意义。”采取拓荒的态度来开辟市场,朱静一直期待在这座地处中原的城市中施展宏图,借助琴台音乐厅这样一个文化场所的中心,使得武汉这座生命力旺盛的市民化城市在另一方面的精神需求也能得到提升。2
期刊
时尚之都伦敦吹响了奥运的号角,身在光谷的运动达人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一波运动的热潮。就如同08年的那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一样,将是全民健身的开始。  毫无疑问,光谷即将成为武昌的新中心,强大的高校资源和外资企业,累计拥有消费人口60万,未来三年,光谷商圈每年将拥有800亿的消费力。而运动消费,将成为都市人健康生活的重头戏。  光谷壁球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壁球就是港台电视剧里都市白领们经常进行的一项运
期刊
谢正茂说这是一个青铜年代,拥有一直努力向上的力量和良好的势头,在挣扎中蜕变,在蜕变中创新,走过了原始积累的“黑铁时代”,离巅峰的“黄金时代”尚远。无论是对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是对当下的创意行当,亦或是在此生活了十多年的武汉来说,都是同理。  谢正茂是湖南人,高中毕业后只身闯荡异乡,开始漫漫求学路。异乡情愫的浸染和生活习惯,使他在毕业之后自然而然的留在了武汉。  大学毕业至今,十几年的光景,一直在武
期刊
1984年出生,2005年毕业后涉足职场,第一份工作是在智联招聘做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历经6年的职场历练,2011年年底他被正式任命为智联招聘武汉分公司总经理。在别人眼中,祝亮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用六年时间快速完成了职场蜕变。  年仅27岁,就带领着一支100多人的团队在网络招聘这个行业激情奋战,他本身的职场经历就是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城市努力打拼的精彩样本。  毕业六年,未曾换过工作,一定坚守在智
期刊
看董松岩的外貌,很难让人预料到他是一位接近30岁的人,业已成家,育有一子。他的表情依然青涩,表达内敛,做派学院,青春、梦想、校园……是从他嘴里吐出最高频率的词汇。  和他交谈,很容易进入一个虚拟的故事环境。他把发问者的问题进行扩充,用倒叙的手法,剪成一辑一辑的片段,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他自己。这和拍电影很不同,电影里的故事大多都是别人的。  19岁时,他给人的招牌印象是“热血”,拿着
期刊
武汉从不缺少宏大叙事的背景,一条长江穿过,项羽在此阅马洗剑,万里长江第一桥在此飞渡南北。  记忆中的武汉骄傲,是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国的芝加哥,是中国首都的备选之地,却在幾十年来四方崛起的时候,造成了尾大不掉的中部塌陷。  作为战时的武汉,却又是最安全之所,大片租界地掩护了无数进步人士,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因为天气有点火爆之外,乐安天命,热情直爽。  而本身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武汉人也酝酿出一股小富即安的理
期刊
王伟是一名资深室内设计师,设计的房子不计其数,钟爱艺术的他,在拿到自己新房的钥匙之后,就开始想着如何为自己构筑一个理想的居所,这个地方必须要融生活、工作、休闲、享受为一体,让艺术和生活完美结合,让设计传递一种美感、一种文化、一种精髓。  简洁、随意、个性独特是这套作品构思和创意的宗旨。王伟始终把握大气、稳重的基调,以呈现文化的积淀。各式贴近生活的材料与细心的处理,使居室演奏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乐章,营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在日渐稀薄的文化生态里,为凝聚一种沙龙文化而努力。这种寻找的意义,就像沙漠中的绿洲对于处在沙漠中渴望水和食物的人的意义。  完整认知世界  一杯水,在理科生眼中可能只是H2O,但在文科生看来或许就是一个灵动的世界。在我国,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很容易让一个人走向偏狭的一方,从而无法看见事物完整的一面。而刘道玉在《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和《中国高校之殇》里也表达了对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
期刊
在武昌洪山宾馆进行为期三天的西泠印社春拍征集活动中,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陆镜清正穿梭于展堂,细鉴来访藏友带来的各类藏品。“西泠印社的春拍征集为全国巡集模式”陆镜清介绍道,“在武汉这一站后,我们还要去上海和广州。市场经济发达后,对文化的需求正与日俱增。”在他看来,武汉的经济发展推动了艺术品收藏市场各方面的投资和消费中介机构的拓展,已成为潜在艺术品消费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陆镜清认为,武汉的
期刊
一个微小商机跟一座商业新城之间有多远的距离?有人说无非是往里面加点儿诸如资金、创意、坚持等催化剂,但在那些多年把自己泡在各色商业项目里的专业从事商业管理的“军师”心中,或许还有别样的答案。    定位谋略  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并了解自己能做成什么事,这就是定位。“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就像奔驰从来不会自己做轮胎,它只是让每一步都更专业化了而已。每个从商者都想做成美国的第五大道,但如果他们认清了所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