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患者肠道微生物(gutmicrobiota,GM)组分和基因功能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初筛对象,选取首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OP)患者24例、低骨量者30例及骨量正常者9例,收集粪便样本并提取微生物DNA,借助Illumina平台进行16SrRNA基因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GM结构在不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检验科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检验科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检验科 71005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 710054西安市阎良铁路医院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肠道微生物(gut microbiota,GM)组分和基因功能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
方法以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初筛对象,选取首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OP)患者24例、低骨量者30例及骨量正常者9例,收集粪便样本并提取微生物DNA,借助Illumina平台进行16S rRNA基因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GM结构在不同组中存在差异,消化链球菌科、罗姆布茨菌属、梭菌目未确认属、巨单胞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克雷伯氏菌属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为OP组差异菌群。GM基因注释结果显示基因数目与BMD值呈正相关,基因KEGG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基因功能条目均与BMD值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提示,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氧化磷酸化对鉴别OP分别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0、0.72、0.73和0.75。
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助于分析PMOP患者GM组成、分布和基因功能改变,为研究GM调控BMD变化进而影响OP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睾丸/睾丸旁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型肿瘤。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左侧阴囊肿大,CT检查示左侧睾丸多房囊性占位,行根治性左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性黏液囊腺瘤。术后随访3年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同侧肾脏原发两枚不同病理类型肾癌罕见,本文报道1例。患者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术前增强CT提示两枚不同强化类型的肿瘤分别位于右肾上极、中极,术前诊断为右肾占位,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两枚肿瘤,一枚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另一枚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36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女性原发性尿道腺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尿道黏液腺癌合并印戒细胞癌患者,外院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检查提示肿瘤残存,后再次行尿道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随访11个月肿瘤无残留、复发。
自噬是细胞维持稳态的一种重要机制,不仅在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起"管家"作用,而且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自噬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有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疾病的发病阶段,还是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自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自噬在前列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人冠状病毒OC43(humancoronavirusOC43,HCoV-OC43)与SARS-CoV-2(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自1967年发现以来在人群中持续流行,现已成为常见的季节性呼吸道病毒之一。致病率和致死率更高的SARS-CoV-2在2019年底出现,后又伴随多种变异株的出现,其传播和感染能力不断增强。HCoV-OC43与SARS-CoV-2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物种进化、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上可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儿童急性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Foxp3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异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初诊治疗前的急性BCP-ALL患儿38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分别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hiFoxp3 Treg细胞比例及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T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和肝脏浸润的自然杀伤样B(naturalkiller-likeB,NKB)细胞变化,分析IL-18在体外对NKB细胞水平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入组43例HCC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normalcontrol,NC),采集抗凝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离肝脏内淋巴细胞(intrahe
目的观察IL-24在体外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25例NSCL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分选单核细胞,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单核细胞中IL-22R1、IL-20R1和IL-20R2mRNA表达。应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IL-24(10ng
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后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方法利用TargetScan和miRDB两个数据库对两种病毒感染后同时上调或下调的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剔除在上调和下调中均出现的靶基因。对上调和下调表达的靶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筛选与免疫应答相关的GO和pathway中所包含的靶基因及其对应的miRNA,并进一步筛选同时参与免疫相关GO和pathway的上调或下调的靶基
目的鉴定SseK3蛋白宿主中新的生物学底物以及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two-hybrid,Y2H)从HeLacDNA文库中筛选SseK3潜在结合蛋白;通过细胞共表达和体外活性试验检测SseK3对底物蛋白的精氨酸N-乙酰葡萄糖胺化(Arg-GlcNAc)修饰;通过点突变检测SseK3对底物蛋白的修饰位点;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检测底物蛋白的Arg-GlcNAc修饰对其互作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酵母双杂交和基因测序结果表明,SseK3的一个全新底物是Snapin;SseK3在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