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能“引”善“导”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议导练”的教学模式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主要认知大部分来自新课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即“学”,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设置问题进行导“学”。 另外发现,同样的一节课,教学效果之所以大大不同,其关键还在于授课人的“导”。本文就这两点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别出心裁设置问题,打造灵动、高效课堂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还能驱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一合作探究一提升思维、解决问题和发展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
  (一)问题要能引起“共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一节刚开始上课时,教师播放《侏罗纪公园》电影片段(约2 min),同时导入问题:(1)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利用已灭绝恐龙的DNA真的能让恐龙复活吗?(2)基因、DNA、蛋白质三者是什么关系?(3)基因(DNA)在细胞核中,细胞核相当于司令部,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细胞核的基因是如何控制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的呢?强大的视觉冲击加上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与科学家、老师一同探究基因表达过程的强烈求知欲,学习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问题要能诱“思”,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腿思维的空间,有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的主动思维,发散思维。在讲授科学家推测“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它就RNA,即:DNA—RNA一蛋白质”,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RNA适于作为DNA的信使呢?”逐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深入思考:(1)DNA相RNA的区别有哪些?(可列表比较DNA和RNA在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区别)(2)RNA的种类有哪些?(学会分类运用知识)(3)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呢?(引出对转录过程的思考)(4)如果mRNA上的碱基发生改变,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否也会改变?(引出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并为基因突变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一个问题诱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注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并举。
  二、教师要善于灵变,运用多种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无定法,教也无定式,关键看教师能不能因材施教、适时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多种模式,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有课堂的高潮出现。
  (一)学做导游,善于“导向”。
  教师学做导游,先带学生从整体上获得知识的意义,把握了整体的知识构架,再学习局部的知识,学生就不会在前后知识的交叉中迷路,也不会在综合应用时找不清方向了。例如,在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教学中,学生在接触这本教材之初,老师带学生先从宏观到微观——从生态系统层次到群落、种群、个体、细胞稳态的维持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具体学习从细胞到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机制、意义,学生就不会有前后知识的衔接缺失,也能够理解细胞代谢过程中稳态的维持对于杌体的重要性。
  再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后,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印象比较深的往往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免疫调节往往会被遗漏,如果我们在接触内环境稳态调节之初就从稳态维持角度给予学生这样一个认识,然后再进入具体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部分内容的学习,学习后再进行总结,学生的认识会深刻得多。
  “入门”功夫不在于深,而在于广,将本模块、本章、本节内容的大概面貌明示于学生,可以使其之后的深入学习更有目标性,更便于他们将以后所学知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二)学做美术老师,善于“绘图”。
  惯用传统讲授课的教师和喜欢用多媒体直接放映的教师都有一个共性:教师讲得多而学生动手少。脑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了新知识24 h后检测,如果仅限于听教师讲授或者是与多媒体视听结合,24 h后的平均保持率最多也只有20﹪左右,而如果在课堂上直接像美术课一样要求学生跟老师一起动手画,也即有相关内容的实践练习,其保持率可达到75%。这是一令很传统的做法,常常被多数教师所摒弃,但恰恰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做美术老师,关键不在于教师自己绘图,而是要带领学生绘图,如果在绘图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据图讲解或对所学内容进行立即运用,则掌握的效果可提高到90%。
  (三)学做魔术师,善于“变式”。
  如在学习线粒体结构时,学生看到的是课本上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可再变化出显微结构平面图(纵剖面)、显微结构横剖面图等多种图形,训练学生抓住“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成嵴”的本质特征识别线粒体,同时还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叶绿体的横剖面图,等等。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后,学生掌握了细胞亚显微结构的信息提取方法,提升了能力,应用起来自然也会得心应手。
  再如,同样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课本上是以类似饼状图的形式出现的,变式后如果以线轴彤式出现,学生往往就容易忽略细胞周期的连续性。对于这种经过变式后学生的信息解读容易出现错位的,尤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高度注意和必要的训练。
  学无定法,教也无定式。在“学议导练”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各种灵变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高参与度和高积极性是知识获取的催化剂,活动承载着学生和知识快乐地驶向课标要求的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目标。
其他文献
如何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困惑。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
期刊
摘要: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原理,才能从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探究其性质。  关键词:研究有机物 方法 原理  研究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燃烧法和仪器法。不同的方法,原理也不同,只有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原理,才能从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探究其性质。  板块一、理解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原理  分离和提纯有机物的一般原则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期刊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虽然已经脱离了“哑巴英语”的时代,但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和信息闭塞导致学生对教材中频频出现的计算机用语和一些流行时尚的东西懵懵懂懂或者知之甚少,小学阶段从未接触多英语或英语基础差,学生思想单纯,性格内向等种种原因,农村英语口语课堂中还是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行为。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  教师的授课方式传统刻板,很难激起学生学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培养,更要承担着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亲情教育正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语文教育的必然。本文在借鉴有关情感教育、亲情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具有的亲情资源,试图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亲情教育  一、引言 
期刊
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它能把阻力化为动力,将被动变成主动,勇于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因此,如何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每一位教师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留心教学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时时处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信心。  一、鼓励为主,唤起自信心  无论哪一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作为语文教师,我关注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点
期刊
新课标把高中数学思想和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课标体现高中数学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
期刊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师准备和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着力点,那么创设问题情境需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启发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其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使他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坚持教学改革基本立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把握高中英语课堂的基本特征,提出转变教学观念以实现多成效整合,重构教学模式以达到多策略运用,完善教学评价以实现多向交流是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基本立场;基本特征;基本趋势  高中英语课堂改革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很多学校都在践行着改革,并取得典型经验,但在现阶段
期刊
教育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要使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成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他们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技能。  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我国从2001年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