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路

来源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的小路是一条幸福美满的路。它承载着家乡的一年四季,给人们带来了欢笑,也见证了人们的辛勤汗水。
  春天,路两旁的果树开花了。路旁有人开始下田耕种了,人们用锄头把土地整成一块块长方形的菜畦,在菜畦里撒上辣椒种子、丝瓜种子、冬瓜种子等,再用水壶轻轻地洒水,生怕伤到了小小的种子,通常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太阳高照时,人们围坐在路边的树阴下,吃几口饭,喝几口水,唠几句嗑,一阵笑声后,又回到田里劳动。
  夏天,路两旁五颜六色的荷花正对着我们微笑。人们提着小篮子从小路走进菜园,摘辣椒、丝瓜、冬瓜……把这些菜提回家,个个心里都美滋滋的。我们小孩子一闻到这诱人的菜香味,就吵着要吃呢!
  秋天,路两旁的水果成熟了。黄澄澄的是橘子,好像在对我们说,快来摘我吧。紫莹莹的是葡萄,捂著脸好像很生气,因为小鸟准备啄它们。人们为了保护葡萄,给它们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纸。我们想摘橘子吃,可是橘子树太高了,路边的阿姨热情地搬来梯子。我们爬着梯子,攀上旁边的树枝,手脚并用地向上爬,真像小猴子。好不容易吃到了又甜又酸的橘子,我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冬天,路两旁的树还是那么茂盛。一场大雪过后,所有的树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我们在路边打雪仗,堆雪人。我们唱呀,跳呀,开心极了!这时,妈妈要大喊好几声回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从小路跑回家。
  噢,家乡的小路都是用鹅卵石铺成的,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一代一代流传着,村里的人都喜欢听。我爱家乡的小路。
  (指导老师 曾少科)
其他文献
听,清脆的驼铃声回荡在天际,一队人马浩浩向西,穿越长河落日冰山雪,叩醒了大漠万丈狐烟村。丝绸路,千万里,书写了连接东西的传奇。今天,咱们就去看看丝绸之路上的蔗糖和织锦吧。  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dan)或榨取蔗浆直
期刊
《断章》里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的家乡在株洲,是一个景色优美、让人生活幸福的城市。  清晨,当车徐徐驶上五桥时,我看到了我们株洲的母亲河——湘江。它宛如一条长长的银带,从桥下飘过,飘向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桥天相接、水天一色,美丽极了!此时天边的太阳好似在闹小别扭似的,红彤彤的脸蛋藏在了云的后面,身边的云朵也好像被它气红了脸一般。就在
期刊
天使播报  快报,快报,燕国乐毅连攻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岌岌可危!  乐毅:我一口气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可谓是劳苦功高,不知新上位的燕王将会怎么奖赏我呢?  燕惠王:想他乐毅功高震主,想必是要自封为王了,我可不能让他得逞。  田单:哈哈,乐毅终于走了,我的机会来了,看我不把燕军打得落花流水。  骑劫:区区两座城池,乐毅三年都攻不下来,如果我把它们攻下了,会不会扬名立万?  燕国乐毅指挥燕、赵、楚、韩、
期刊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有人设计出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飘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亦有一种大型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等风筝
期刊
听,远处传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哼唱,咦,是谁在唱歌?歌声真动听,歌词真美妙!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此时此刻,我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美景呢!  走在田埂上,我看见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麦穗儿扬起高昂的头颅。一阵微风吹过,麦田泛起金色麦浪,麦穗犹如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在田野里尽情地欢唱。农民们又要大丰收了,他们个个挥动着手
期刊
準备材料: 纸、竹子或者木条、尼龙绳、线、铅笔、直尺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风筝吧,天气晴朗的时候拉上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看着自己的风筝晃晃悠悠地飞上蓝天,似乎将自己也带了上去,变成小鸟自由翱翔!今天百晓生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款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小伙伴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
期刊
前几天,我去西仓逛了逛,看到了一位老艺人以及他做的手工藝品。  西仓,一个古老的交易市场,只在周四和周日开放,如集市一般,卖什么的都有。我在市场里来回逛着,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映入了我的眼帘,吸引了我的注意。他面前摆着一个小摊子,这个摊子上摆的东西有点特别,全都是用废弃的饮料罐做的桌子、椅子、杯子、自行车等。哇,用废弃的饮料罐竟能制作出这么漂亮的手工艺品,我被老人的妙手震撼了。尤其是那张椅子,
期刊
1976年柴静出生在山西临汾,15岁的时候她到湖南长沙读大学,会计专业。柴静有一个做主持人的梦想。她毛遂自荐给当地一个很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年轻人正是刺头,央视评论部副主任陈虻第一次见柴静时,翘着腿问:“你对新闻的什么感兴趣啊?”柴静也翘着腿回答:“新闻背后的人。”陈虻觉得这丫头挺有个性。可柴静进了《东方时空》的《时空连线》就傻眼了。她对主流新闻话语非常陌生,评论不会写,坐在桌旁干瞪眼。白岩松看着她
期刊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那一刻吗?曾经宁静祥和、秀美如画的村庄被撕裂出了一道道口子……从此许多家庭的命运被改写,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汶川这片土地上上演,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转眼十年过去,那些在汶川地震中曾让我们感动的人,都还好吗?  “敬礼娃娃”郎铮  汶川,你还记得那个“敬礼娃娃”小郎铮吗?2008年5月13日,时年3岁的小郎铮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营救出来。小郎铮躺在一块小木板
期刊
今天,我去好朋友家里玩。  我在窗台上看见了几盆植物,便问道:“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呀?”  朋友告诉我:“这些是多肉哦。”  “多肉?明明没有肉,难道这花可以当肉吃?”我的心里充满了疑惑。  “多肉是一种植物,它可是一个大家族,有很多品种。你瞧,这盆像一个个圓柱子,上面长满刺的是‘大卫’。这个是‘若绿’,它的叶子很绿,很厚,长得像一个圆球……”朋友说得头头是道。  我端起一盆多肉植物仔细地端详起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