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分析

来源 :商业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创新联盟作为零售企业发展的新型模式,可通过资源共享、协调管理等方式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本文实证检验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对流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中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管控能力对流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协调管控能力对流通绩效的影响最显著,合作伙伴选择能力次之,沟通能力最弱;资源共享在零售企业供应链创新联盟与流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契约关系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其他文献
2019年发表的“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论文,央视、中国科学报、新华社等十几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在中国地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中国火山地质研究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为提升中国地质科学对地平火山岩体和金伯利岩体的认识和研究,提升了我校的名誉,也为获得乌兰察布市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规划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区地下产生了众多空洞,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加以治理,首先需要确定空洞的范围和埋深,而微动探测法和高密度电法均为探测地下空洞的常用方法.论文以广东某矿山地下空洞探测为例,通过对微动探测法和高密度电法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对比解释,确定了工区基岩面的深度和岩溶引起的空洞,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为该区域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高校国际化重要平台的中外合作办学,其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尚未完善,诸多问题逐渐凸显,为促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亟需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通过以“教育质量保障三角形”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依据“教育质量保障三角形”模型对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完善的建议:科学定义教育质量标准、完善教育质量检测流程(“教育质量保障三角形”模型中的两个角)形成管
为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乡规划专业应更加重视实践型、技术型、综合型人才培养.基于现有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从调整核心课程、丰富选修课程、压实技术方法、加强实践实验内容四个方面提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开展新形势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进的协同教学,以期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助力.
从“互联网+”到数字中国,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发展、旅游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数字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旅游产业的新能动.在梳理河北省长城旅游数字化发展的概况基础上,分析出长城文化旅游数字化进程中存在产品开发缺乏创新、品牌定位不清晰、公共服务体系欠完善、数字旅游人才缺失等问题,并从数字旅游产品体系、统一品牌多元传播、数字营销平台、数字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消费成本结构视角下,我国流通业态创新呈现出主业态凸显、多业态并存、消费阶层明晰的显著特征.依据流通业态不同环节特征,本文构建“数字+物流”联动模式、“批发+零售”互补模式与“连锁+物流”共配模式,并进一步探索创新模式实现路径,以期为流通业态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驱动.
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变为高质量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流通环节,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期刊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过大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一体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主要矛盾、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至关重要.为厘清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演变特征,本文以收敛模型为研究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存在α收敛,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在控制了变量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变量后,才能实现条件β收敛.
本文利用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省域消费扩张与要素市场发展的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静态层面来看,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消费扩张确实起到了促进要素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这种积极效应呈现出持续减弱的过程.从动态层面来看,在以全国为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省域消费扩张对要素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仍然存在,但是分地区的检验结果显示东部的消费扩张并未起到促进要素市场发展的作用,但中西部的积极作用仍然存在;另外,全国样本与西部样本
推动城乡消费差距的弥合是新时期我国共建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鉴Hansen提出的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思路,分别从相对差距与绝对差距的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条件、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发现:在相对收入差距的约束条件下,2011-2020年我国省域间资源禀赋条件的改善显著抑制了城乡消费差距的扩大,并且随着收入差距的缩小,资源禀赋条件所起到的积极效应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绝对收入差距的约束条件下,资源禀赋条件对消费差距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双门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