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导游教学中的一种新尝试,发展性教学评估的重点在于他更加重视师生关系,更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的发挥。因为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也是反映课堂教学质量的载体。着重探讨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具体价值。
【关键词】 导游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
一、研究导游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从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促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全面发展的条件很多,而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是决定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导游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教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最终是学生的活动,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控制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传统的《导游基础》课的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中心”、“本位主义”概念,教师以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以单纯掌握知识为出发点,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效率不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教学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突破口,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教师必须要将角色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上,平时注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宗教、民俗民情、民族、风物、特产、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等方面的知识,让她们独自建立知识小手册,培养她们的学生热情,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一方面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导游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优点分析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与旅游业的发展和导游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矛盾。要培养具有强烈服务意识和熟练服务技能的导游人员,必须要把尊重、热爱学生作为前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长、水平和差异,因材施教;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认可每个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认识方式、学习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有一个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千篇一律;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她们树立自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目标及学习方法,让她们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自信,比较自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调动她们学习的潜力。总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信、自尊、自立,尊重别人,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所以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也就呼之欲出。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渐为融文字、丰富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中职《导游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形式新颖、直观性强、课堂容量大等特点,教师可结合中职旅游专业的特点,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包括相关的资料、图片、光盘等,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材料,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导游基础》课的学习中,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笔者在教《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时,首先利用幻灯片再现故宫的图片,并配以以中国古典音乐,自然地吸引学生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然后依次再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木头圆柱、大梁、开间、斗拱、屋顶、山墙、藻井的图片,使学生宛如走进了古代,感悟到了祖先的智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大批既掌握必需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开展《导游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旅游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主要景点景区的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宗教特点、历史人物等,将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技能训练中,改变以往重书本、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缺补漏,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笔者在完成《四大宗教》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赴圣安寺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对佛教的发展简史、佛教的教义、佛教尊奉的神灵、中国佛教的建筑等知识,都能运用自如,转化为导游语言,提高了她们的实际导游技能,又使她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更多适用于旅游专业的导游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质疑,进行导游知识方面的社会调查,考察历史遗址、遗迹以及主要景点景区、搜集图片、编写导游词等等,为学生学习《导游基础》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使她们学到书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并养成探究积累知识的习惯。开展实践性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指礼教文化,是一种由人类自身建造,与自然秩序相对的文化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和理想追求,它渗透在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所有方面,高素质的导游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三、评价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要兴旺发达,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保护旅游资源是每个人的职责。课堂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布置“由因寻果”或者“由果追因”的分析探究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建德新安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观察评价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水平,同时对学生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能否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2)能否从地图上获取必要的信息;(3)能否借助地图探究地理问题和做出表达、判断、评价与决策;(4)能否用地理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5)能否分析观察的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做出解释;(6)能否将证据与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逐条反思,弥补不足,进而掌握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评价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纽带。在本节教学实践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导游专业课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能力培养型的导游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课堂上重视教学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82
[2]彭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6
【关键词】 导游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价值
一、研究导游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从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促使旅游业健康持续、全面发展的条件很多,而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是决定旅游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导游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教学,变学生厌学为好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最终是学生的活动,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她们才能控制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传统的《导游基础》课的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中心”、“本位主义”概念,教师以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以单纯掌握知识为出发点,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学效率不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中职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教学必须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突破口,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教师必须要将角色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上,平时注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宗教、民俗民情、民族、风物、特产、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等方面的知识,让她们独自建立知识小手册,培养她们的学生热情,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一方面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业务能力和创新素质,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导游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优点分析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与旅游业的发展和导游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矛盾。要培养具有强烈服务意识和熟练服务技能的导游人员,必须要把尊重、热爱学生作为前提,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特长、水平和差异,因材施教;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认可每个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在认识方式、学习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有一个选择的空间,而不是千篇一律;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她们树立自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发展目标及学习方法,让她们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缺乏自信,比较自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调动她们学习的潜力。总之,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自信、自尊、自立,尊重别人,从而使教学顺利进行,所以教学评估的重要性也就呼之欲出。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渐为融文字、丰富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所取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中职《导游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趣味性,多媒体教学具有灵活、形式新颖、直观性强、课堂容量大等特点,教师可结合中职旅游专业的特点,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包括相关的资料、图片、光盘等,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材料,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导游基础》课的学习中,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笔者在教《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时,首先利用幻灯片再现故宫的图片,并配以以中国古典音乐,自然地吸引学生走进中国古代建筑,然后依次再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木头圆柱、大梁、开间、斗拱、屋顶、山墙、藻井的图片,使学生宛如走进了古代,感悟到了祖先的智慧,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大批既掌握必需的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开展《导游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旅游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使学生充分了解主要景点景区的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宗教特点、历史人物等,将所学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技能训练中,改变以往重书本、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缺补漏,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笔者在完成《四大宗教》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赴圣安寺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对佛教的发展简史、佛教的教义、佛教尊奉的神灵、中国佛教的建筑等知识,都能运用自如,转化为导游语言,提高了她们的实际导游技能,又使她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更多适用于旅游专业的导游知识。通过课堂讨论和质疑,进行导游知识方面的社会调查,考察历史遗址、遗迹以及主要景点景区、搜集图片、编写导游词等等,为学生学习《导游基础》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使她们学到书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并养成探究积累知识的习惯。开展实践性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指礼教文化,是一种由人类自身建造,与自然秩序相对的文化意义上的社会秩序和理想追求,它渗透在人类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所有方面,高素质的导游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
三、评价过程与方法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突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区域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要兴旺发达,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保护旅游资源是每个人的职责。课堂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布置“由因寻果”或者“由果追因”的分析探究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建德新安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通过观察评价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水平,同时对学生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能否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2)能否从地图上获取必要的信息;(3)能否借助地图探究地理问题和做出表达、判断、评价与决策;(4)能否用地理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过程;(5)能否分析观察的结果,与猜想和假设进行比较,做出解释;(6)能否将证据与地理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评,逐条反思,弥补不足,进而掌握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评价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纽带。在本节教学实践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极大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导游专业课堂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能力培养型的导游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在课堂上重视教学评估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82
[2]彭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