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容易:女人撑起航天领域半边天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9岁的容易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副主任、长征二号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全程参与了发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的飞行任务。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学术带头人,容易动情地说,祖国正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同她一样默默无闻工作在航天战线的女同胞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半边天。以下,让我们走近容易以及那些可敬的女航天人的精彩人生……
  老院士的嚴谨态度让她钦佩
  


  记者(以下简称记):冒昧问一下,您的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容易(以下简称容):我的名字被许多人问起过,父母给孩子起名字,总是寄予了他们的美好愿望。起这个名字,父母是希望我的人生能走得顺利一些,遇到的困难少一些。如父母所愿,我从小学习都是最好的那个,后来我考进国防科技大学,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读硕士、博士,再到毕业工作,一直都很顺利,就连结婚生孩子也是一帆风顺。这可能是名字带来的好运吧!
  记:一般人认为,航天科技是男人的领域,高考时,您为何选择了与航天有关的专业?
  容:小时候,我喜欢听嫦娥奔月的故事,经常会对着月亮出神,想象着在广寒宫里生活的嫦娥该是如何的寂寞。年龄稍大些,我明白嫦娥奔月不过是个神话故事。其实人类早在1969年就登上月球了,只不过完成登月壮举的是美国人。通过查阅资料我还知道,美国人是通过火箭把航天器发射到月球轨道来实现登月的。那时,我对火箭产生了兴趣。上学后,我爱看航天方面的杂志和书籍。高考填志愿时,我填报的是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系,并被顺利录取。虽然从事航天事业的男性居多,但女性特有的细致、认真、坚韧和执着的特质,决定了她们可以在航天领域,特别是航天科技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女性科研人员的数量和比例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以我所在的运载火箭总体研究室为例,女性科研人员比例就接近40%。
  记:您与老前辈们一起工作,进步一定很快吧?
  容:2006年,我以博士后的身份进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工作,从事载人登月技术途径和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等研究工作。由于研究的课题比较尖端,我经常要向老前辈们请教。这些老专家们新颖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航天更加着迷。有一次,我写了一份报告,请龙乐豪院士帮我批改。龙老用铅笔一字一句地在报告上改动,他希望报告简洁明了,哪里多了个字、少了个标点符号,他都会标记出来,不仅把握大的方向,对细节要求也很严格。这些专家们的做事态度让我很钦佩。我所在的科室有着光荣的历史,在过去的49年中,这个科室走出了多位航天管理将才,数位两院院士。龙乐豪、刘竹生、余梦伦等航天领域的重量级人物都是我们科室的前辈。如果说我能在火箭研究领域取得些许成绩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记:第一次参加火箭发射任务时,您紧不紧张?
  容:2009年,我开始从事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故检逃逸总体设计工作。故检和逃逸系统是为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而专门研制的,也是载人火箭特有的系统。火箭故障检测系统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为了适应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故障检测系统也发生了很多技术状态变化。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的事故,火箭就要当机立断,通过逃逸塔等设施,让航天员脱离险境。这个过程主要由火箭自动完成,但是由专家组成的决策小组也会根据地面的数据判断,及时做出补充,确保万无一失。第一次参加发射天宫一号任务时,我坐在指控大厅里,感觉像在考场里一样,既激动又紧张。火箭升空的那一刻,我突然变得冷静了,当时心想,经过这么多轮严密的技术攻关和验证,有什么可紧张的!
  记:长征二号丙型火箭发射飞行失利时,您在现场吗?
  容:当时我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长征二号F火箭的试验,为了配合后方工作,我连夜离开酒泉飞回北京,进行关于长征丙型火箭飞行失利故障原因的汇报工作。为了不让长征二号F火箭带着隐患上天,为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我连续数日超强度工作,已经达到了身体极限。一天夜里,因为过度疲倦,我俯在桌子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同事魏远明推门进来,惊醒了我,我问他:“小魏,你怎么在酒泉?”他被我的问话弄得摸不着头脑。原来,当时我还以为在酒泉,实在是太忙太累了,以至于不知身在何处了。经过整个团队的协作,终于弄清了长征二号丙型火箭飞行失利的原因,为长征二号F火箭的成功发射排除了障碍。
  “娘子军”撑起卫星城半边天
  记:您多次参加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每次都会有几个月时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度过,那里的女性工作人员多吗?她们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也是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有太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常年坚守在此,其中女性占到了20%。每次我执行发射任务,都要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生活几个月,也得以和那些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姐妹们共处。她们中间,有扎根卫星城几十年的中坚力量,也有刚毕业的高学历科技工作者。那里有首位女火箭点火手,有掌控塔架平台系统的“女掌柜”,也有发射场上的“女剑客”,更有相貌靓丽被称为“飞控女神”的“80后”川妹子,她们是一代代女航天人无悔坚守的缩影。
  记:能说一说这些可敬的航天女将的故事吗?
  容:先说首位女火箭点火手史常香大姐吧。史大姐在卫星城工作了20年,执行过6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8次担任点火手。多年来,火箭点火手几乎都是男性,2011年,因为点火方式改变,史大姐所负责的岗位承担起了点火任务。首次接到执行点火任务的命令时,史大姐心里一度很紧张。虽然是在“0”号指挥员喊倒计时结束,下达点火口令后按下发射键,这个看似简单的触发动作,却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敏锐地观察到相关数据是否正常。这是火箭发射前最后一个关键性动作,万人瞩目,点火手的压力可想而知。史大姐心理素质过硬,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执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时,史大姐负责主控微机岗位,这是测试发射设备的“指令官”,她不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百个指令输出,同时还要兼顾到上千个控制系统参数的实时判读。史大姐都能做到准确无误,让男同事都感到钦佩。   记:掌控塔架平台系统的“女掌柜”的故事也一定很精彩吧?
  容:“女掌柜”的名字叫张卫红,也是一位在卫星城工作多年的老大姐。张大姐不仅责任心强,还有一双让人信赖的“火眼金睛”。有一次,因为遭遇强劲大风的冲击,发射塔五层平台底座上的一颗螺母脱落,在检查设备过程中,张大姐一眼就发现了这个细微的故障,及时進行了加固,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有一次,发射前平均风力达到了每秒钟十七八米,伴着风沙,平台根本无法打开,能不能保证按时发射成了难题。面对上级部门征求意见,张大姐必须当即做出准确判断,压力着实不小。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团队日常演练的纯熟度,再加上对天气预报的仔细分析,张大姐给出了可以发射的答复,为领导最终决策提供了依据。果然,在发射前,风速降到了可发射范围内,发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记: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发射,中间只隔了一个多月时间,发射任务重,大家一定很累吧?
  容:两次发射正值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任务重而且艰巨。就拿被称为“女剑客”的张艳来说,她比其他人更忙。张艳是个“80后”,负责配电技术总体岗位,主要保障各个分系统测试,以及从火箭卸车到飞船测试再到船罩加注、转运直至最后发射时一系列关键节点的用电安全。对于火箭和飞船专业人员来说,成功发射意味着可以暂时松一口气,可是配电系统的大考远未结束。所有工作,电要先行,地面设备必须要立刻投入发射后恢复工作中,时间非常紧张。张艳和同事们要挨个检查配电室的所有充电柜、测试房间再到发射塔上的各个用电设备,每一处细小的地方都要查到,每一个点都需要进行手动恢复。天宫二号发射后,接下来就是神舟十一号的发射前准备,张艳和同事们连续工作了十多天,完成了所有恢复工作。组里只有张艳一个女性,可她却和男同志一样拼命,捍卫了她“女剑客”的称号。
  儿子为造火箭的妈妈自豪
  记:那些扎根在卫星城的女人令人敬佩,她们都是志愿来的吗?
  容:都是志愿来的,在我眼里,她们更可敬。被称为“女剑客”的张艳是陕西咸阳人,她从长安大学硕士毕业后本可以留校任教,可她不顾家人和导师的劝阻,来到了环境艰苦的酒泉。尽管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当她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时,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失落,这里比她想象中荒凉多了,肆虐的沙尘暴一来,连心情都是灰暗的。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张艳认为,既然选择了梦想中的事业,就得有所牺牲。随着心态的转变,她越来越享受航天工作带给她的价值感。张艳和爱人工作忙,父母就常住酒泉帮她带孩子。亲眼看到了女儿工作的环境,感受过火箭发射时的震撼和自豪,父母越来越能理解张艳的选择,现在老两口全力以赴地支持女儿的工作。
  记: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女员工,可能就没有张艳那样的福气了吧?
  容:因为家人大多远在千里之外,对于这些女航天人来说,无法向父母尽孝成了她们心中的愧疚。张卫红大姐的家人在河北,父亲病重时她没办法守在身边,每年只能利用休假的一小段时间回去陪陪他。直到去世,父亲也丝毫没有埋怨过女儿。每次张大姐说起这件事,眼圈总是红红的。对于儿子,她这个工作狂也是心怀愧疚。她和老公经常加班,儿子从小练就了超强的自理能力。现在张大姐的儿子上高二了,对于儿子的成长,张大姐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操心,开家长会的次数都少得可怜。卫星城里的每一个女航天人几乎都是这样,虽然家人无法了解她们的工作内容,但是永远在背后默默注视着她们、支持着她们。
  记:酒泉卫星城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一些,购物方便吗?
  容:相比大城市,酒泉的生活条件单调艰苦,不过我接触到的姐妹们却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力创造着属于她们的幸福生活。有任务时她们经常加班彻夜不归,完成任务后,她们会尽力挤出时间和家人、孩子互动。31岁的魏笑担任某遥测设备组组长,执行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后,她亲手给女儿做了一个手工小房子,所有材料都是网购的。每年的“双11”购物节,魏笑都下了不少单,被同事们称为“淘宝达人”。酒泉生活条件有限,很多时候购物基本靠网购,收货也很便利。大家工作、生活在一起,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姐妹们一起聊天、打球,组织一些体育活动,欢乐无限。
  记:您的孩子还小,每次执行任务都要和他分开数月,孩子习惯吗?
  容:这是没办法的事情。2016年中秋节,正好是天宫二号发射的日子。工作间隙,我给6岁的儿子通了几个视频电话,老公不在家,我用手机指点他做这做那,小家伙乖巧懂事,动手能力挺强。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置身新的环境,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要求也会跟幼儿园时不一样,儿子天性活泼好动,从在幼儿园时的无拘无束,到进入学校每堂课需要坐40分钟,这期间的变化我怕他难以适应。每次我问他在学校里怎么样,儿子总说很好,老公也说儿子适应得快。老公怕我担心家里,总是报喜不报忧。当儿子想我的时候,老公会指着天空说:“你妈妈正在造火箭,等你长大后,就能坐着妈妈发射的火箭遨游太空了。”受我的影响,儿子很喜欢航天类的东西,他也为有个会发射火箭的妈妈感到自豪。
  记:您的工作担子非常重,是怎样平衡事业和家庭关系的?
  容:平时我工作忙,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无法照顾家庭和孩子。但我有个理念,哪怕工作再忙,也要让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感受到你是非常挂念他们的。比如在北京时,哪怕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我也一定要赶回家看看孩子,看看家里还有没有事情需要我干,让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感受到我对这个家庭的热爱。儿子出生后这些年,作为一个母亲,我一直在尽力寻找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在我心里,火箭是第一位的,孩子也是第一位的。如果工作允许的话,孩子的一切事务我都会做到亲力亲为。火箭是我的另一个孩子,对孩子,对火箭,我投入的感情是同样的。
  〔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在正常的亲子关系中,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父母会采取批评的方式加以矫正。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却“不会”批评,比如在怒气中乱骂孩子,上纲上线或者翻旧账;有的父母则“不敢”批评,担心影响亲子和谐;也有一些父母“懒得”批评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没空”批评,把管教责任丢给保姆、幼儿园或孩子的爷爷奶奶。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要想管好孩子,就必须学会批评。  
期刊
独生女儿萍萍前年底出嫁,暂时没要孩子,加之身在外地,小日子过得也不错,无需我们操心。去年初,我和丈夫先后退休,因心无挂碍,退休后的生活怡然自得。老伴60岁刚出头,身体不错,每天早晨6点去附近的公园打打太极拳,回来时捎点早餐;早饭后,他在家看报看电视,我去菜市场买菜,然后一起准备午饭;下午,天气好的话我们就一起出去走走,天气不好就在家里做做家务看看电视;晚饭后我去跳广场舞,他去找老哥们儿下棋。  平
期刊
主持人语:  近年来,“寻根热”兴起,波及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不少家长带孩子回乡寻亲,重温家族历史,讲述家族故事,传递优良家风、家训。“寻根”的意义,一是如《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所言:“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孩子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越能在挫折中应对压力。”二是让孩子了解家族先辈及宗亲的生活环境与生存模式,认识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此外,通过“寻根活动”,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帮
期刊
女儿上初中后,我们一家搬到了市中心的学区房。妻子的单位离得太远,我动员她辞了职,专心在家照顾女儿。过了一段时间,妻子跟我抱怨:“不上班了好是好,可天天闷在家里也难受。”我给她出主意:“那你就出去逛逛街,调节调节心情。”  结果,妻子出去逛了几次,带回家一大堆名片:按摩店的、美容院的、汗蒸房的、健身馆的。她说:“我都奔四的人了,得学会爱惜自己。你给我办张年卡吧!”我问她想办什么卡,她说:“我还没拿定
期刊
我和妻子阿梅曾是大学校友,毕业后一起到广州打拼。她在一家外贸公司做销售,我在一家计算机公司做技术人员。  经不住父母催促,我们租房结了婚。婚后我俩盘算着,一起努力拼几年,双方父母再资助一点,就能付首付在广州买套小房子,有个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家。正是冲着这个目标,我俩都很努力,尤其是阿梅,一心想成为销售强人,主动拜公司一名王牌销售当师傅。  王牌销售姓潘,业内称她“潘姐”。自从潘姐答应带阿梅那天起,
期刊
间歇性争吵  ——只为求一个拥抱  小昔(化名)是一位“80后”女子,最先是通过电话向我求助:老公突然向她提出离婚,让她忽然感觉天都塌了,不知道怎么应对。我了解大致情况之后,与小昔约了面询。她的婚姻故事便在咨询室铺陈开来。  小昔和大卫(化名)结婚8年了,大卫在一家企业上班,经常在外面跑业务,在家的时间很少。小昔工作清闲,业余时间看看书,听听音乐,把家里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按说小两口的日子应该过
期刊
家里突现“空降兵”  家里原本平静和谐的气氛,因为沈凌的到来被打破了。沈凌是沈厉的妹妹,我的小姑子,她比沈厉小7岁,跟我们年龄相差比较大。  我和沈厉毕业后来到深圳工作,在这里买了房,平时与老家的联系不太多,所以婆媳矛盾、亲戚之间家长里短基本上不会困扰我的婚姻,谁想到沈凌会当这个空降兵,忽然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而且这空降兵威力够大,刚出现就把我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好些日子没个安宁。她是跟
期刊
从一张化验单,懂医的婆婆发现孙子非儿子亲生,愤怒地把儿媳陈萍和孙子赶出家门。此后两年间,围绕着非亲生儿子,陈萍经历了两次诉讼,儿子患白血病更让她感受到了人情冷暖。生父的冷漠与自私,让人齿寒;继父的宽容和爱,让人唏嘘。親情和血缘到底哪个更重要?
期刊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每个人都像一个棋子般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每个初入职场的人都曾经为“关系”伤过心、耗过神,搞不定关系,在职场会步履维艰;搞定了关系,就会成为职场赢家。    记得22年前我刚入职场时,父亲嘱咐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到了外面要和人处好关系。”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经历职场的浮沉和磨砺,我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在现实中,每当我遇到艰难和坎坷时,就会想起父亲的嘱咐,
期刊
【编者按】  前几年,随着手机游戏的出现,手机功能得以拓展,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能玩游戏,于是,手机成了广大年轻人的新“玩伴”,大量年轻的“手机控”随之出现——他们成天机不离手,把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而最近两三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的功能进一步拓展,看新闻、聊QQ、发微信、刷朋友圈,手机的影响力迅速向中老年人扩展,大量中老年朋友正成为新的“手机控”群体——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能离开手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