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嵬事变中杨贵妃的行动差异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馬嵬事变,贵妃之死,唐王朝自此一蹶不振。对此,历朝历代众说纷纭,《梧桐雨》与《长生殿》皆为书写其故事之本,两剧分别刻画了性格迥异的杨贵妃形象,由处于激烈冲突下的人物行动,便可发觉两剧之差异,而致使原因大致包含以时代因素和文学载体为主的外部原因,与以主题思想侧重和女性社会地位为主的内部原因两个方面。
  关键词:杨贵妃 唐明皇 洪昇 白朴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姻缘往事,于民间广为流传,以此作为创作题材的戏曲剧目不在少数,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下简称《梧桐雨》)和洪升的《长生殿》,皆能称之为李杨故事的经典代表作。两剧讲述了同一段帝妃故事,唐明皇与杨玉环特定的身份与身处环境,必然决定了人物关系的特殊性,李杨爱情之中所掺杂的政治因素,直接导致了他们悲剧性的命运结果,不仅使这段爱情关系最终走向破裂,更使国家陷入了危难的境地之中。马嵬事变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李杨爱情的转折点,即使两剧中杨贵妃死亡的结局是相同的,但是在曲折的情节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行动,却存在着细节上的迥异,由戏剧动作可探析人物的性格特色,继而探寻导致两剧差异的原因。
  一、 行动差异的体现
  杨贵妃在完整的马嵬事变中所呈现出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不同剧本与贵妃形象的呈现也存在着差异性,依据《梧桐雨》与《长生殿》中杨贵妃的行动举止分析,差异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兵变后的反应,二是对于生与死的抉择,三是临死前的反应。
  首先表现在杨贵妃得知兵变与赐死之事时的第一反应,《梧桐雨》中的杨贵妃选择假意换取唐明皇的庇护,《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则在镇定后认命请罪。《梧桐雨》第三折,众军杀杨国忠,高力士力劝赐死贵妃,杨贵妃言道:“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教妾怎生割舍?”a杨贵妃向唐明皇表达难舍的情意,处心积虑地唤起皇帝的同情心,希图得到一时庇护;《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埋玉》之中,众军喧嚷,陈元礼告知杨国忠之死的消息,“旦作背掩泪介 ”b,舞台提示中亦显现出杨贵妃的伤心之态,得知众军的请求,“旦牵生衣哭介 ”c。紧接着杨贵妃便哭着接受了赐死的安排,内心甚至笃信这些灾难皆为前世注定,薄命之人自当受到命运的惩罚,不仅将灾祸的责任揽下,还劝说唐明皇将己弃之。
  其次是两位杨贵妃对于生与死的抉择是截然不同的,事态已然焦灼,杨贵妃卑微祈求唐明皇的帮助呈现于《梧桐雨》之中,而《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却甘愿主动请死。《梧桐雨》中陈玄礼两番提出“愿陛下早割恩正法”的意图,唐明皇被迫当即做出选择,贵妃自知已无力回天,便哀求道:“陛下,怎生救妾身一救?”d贪生怕死之态表露无遗;“内又喊介”的舞台提示于《长生殿》第二次出现,唐明皇亦陷入两难境地,而杨贵妃首先惦念的是皇帝的安危,所以她请求下旨,“(旦跪介)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 ”e以自尽而换取天下太平与龙体康健。对比危难之时唐明皇的难舍,杨贵妃则表现出理智的一面:“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保宗社。”f相较于《梧桐雨》,洪昇笔下的杨贵妃则是一位舍生取义的女英雄,她的求死看似简单,实则正彰显出杨贵妃这一女性形象的伟大之处。
  最后到了马嵬驿兵变的焦点,也是全剧的核心高潮部分,贵妃之死。两剧中的贵妃在临死前的行动是迥异的,《梧桐雨》中的杨贵妃仅有埋怨,而《长生殿》中杨贵妃却为从容赴死。“(旦回望科)陛下好下的也!”g《梧桐雨》中杨贵妃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皇帝的责备,与被迫接受死亡的无奈之情;《长生殿》中杨贵妃先是礼拜佛堂,而后两番嘱托高力士,先叮咛要顾皇帝周全:“高力士,圣上春秋已高,我死之后,只有你是旧人,能体圣意,须索小心奉侍。再为我转奏圣上,今后休要念我了 。”h再有第二番嘱托,则托高力士将定情信物金钗钿盒作为她的陪葬品,最后陈元礼领众军用上前,她唯有遗憾武将们的无能:“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i两剧中杨贵妃对于死亡的抉择与行动,一个是被迫,一个却是自愿,难堪地死去无法得到观众的同情和怜悯,而为保帝王,身愿赴死的壮烈行动,却显示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二、 行动差异的原因
  《长生殿》与《梧桐雨》两剧中,导致杨贵妃对于死亡与命运的抉择不同的原因,大概能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涉及时代变迁与文学体裁的外部原因,其二是包括主题侧重与女性地位在内的内部原因。
  时代变迁与社会思潮的变化,密切影响着文人的创作。白朴身处金朝亡国和元王朝统治的阶段,将亲身经历和社会现实与“安史之乱”这段故事联结起来加以创作,在剧本中刻画了“因歌舞而坏江山”的一代昏君,更是将抨击的矛头指向面对元代外族入侵,束手无策的“文武两班”,寄托了白朴的情志与故国之思。第二折渔阳叛乱,玄宗仍在御园与杨贵妃纵情声色,李林甫前来报告安禄山反叛之事,他甚至责怪臣下扫了他的雅兴,面对无人出战的局面,亦满是怨言:“你文武两班,空列些乌靴象简,金紫罗襕,内中没个英雄汉,扫荡尘寰。 ”j指出统治集团的腐败,造成了异族侵略这一事实。洪昇乃是清初之人,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对于封建制度、礼教和思想都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从而引发诸多文人思想上的转变,他们逐渐追求个性自由,洪昇便是受其影响的文人之一。《长生殿》中唐明皇面对众军相逼,不妥协的性格,与杨贵妃对于爱情,所追求的平等与专一,皆为时代思想进步的体现。
  《梧桐雨》是元杂剧,而《长生殿》则为清传奇,两剧在文学体裁上的差异,亦间接导致了贵妃于危难之际行动上的差异。作为元杂剧,《梧桐雨》具有相对完整和严谨的格式体制,四折一楔子,采用北曲联套之形式,每折一套曲,以唐明皇为主唱,杨贵妃则没有唱词,作者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塑造成了头脑简单的宫廷尤物,只能从对白中揣摩其心理,形象略显单薄;而《长生殿》则具有更多叙述方面的长处,并非一人主唱,形式上也更加自由,洪昇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贵妃形象,饱满而富有人物色彩。   除去外部因素的影响,剧作家对于作品主题的构思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思想主题侧重必然导致了主人公的行动差异。白朴创作的乃是一出政治剧,而洪昇所作却是一部历史言情剧。《梧桐雨》将爱情纠葛贯穿于政治悲剧之中,“楔子”首先讲述的不是李杨故事,而是政治问题。白朴对于李杨爱情呈批判态度,这一点在唐明皇态度中便有所体现,当他权衡了江山王业与个人生死的利弊,而后便选择了背信弃义。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的私通暧昧,七夕乞巧时的虚情假意,皆使观者感其爱情关系的虚伪,白朴想借这场爱情悲剧来谴责当朝统治集团的淫逸乱政,总结历史兴亡与成败之教训,以示惩戒的创作意图。洪昇于《例言》中表达“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专写钗盒情缘 ”k,此“专”便足以推断出,《长生殿》是以李杨“钗盒情缘”为核心,“垂戒来世”为辅的爱情故事。相较于《梧桐雨》中作为政治化身的唐明皇,《长生殿》中的唐明皇自始至终都未曾改变过心意,苦守生死与共的誓言,危难关头亦不肯松口,感叹“堂堂天子贵,不如莫愁家 ”l,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皇帝形象。另外《长生殿》中并未描绘杨贵妃与他人的私情,未提及曾为寿王妃的前史,为两人坚贞的爱情做足了铺垫。
  杨贵妃作为女性主人公角色,剧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必然流露出社会中女性的真实处境与地位,与潜意识中对女性社会地位的看法与态度,从而表现在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与行动的刻画之中。白朴遵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洪昇主张女性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梧桐雨》中杨贵妃背叛爱情,是蛊惑君王的红颜祸水,她自私自利,全然不顾国家与君王的安危,临死前苦苦地央求,更印证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俗,女人是男性的附属品,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而《长生殿》中的杨贵妃,具有勇敢与忠贞等美好的精神品质,她追求平等而忠诚的爱情,第十八出《夜怨》中当得知唐明皇宿于翠华西阁,她怨恨道:“把从前密意,旧日恩眷,都付与泪花儿弹向天……可知道身虽在这边,心终系别院 。”m第二十二出《密誓》七夕乞巧之日,叹息道:“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n刻画了杨贵妃真实的个人情绪,将她敢爱敢恨的个性凸显出来,危难之际亦能将生死置之度外,气魄丝毫不输朝堂上的官员,于生死离别之际,尚且能保留理智且逻辑清晰的头脑,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
  三、结语
  历史无法更改,杨贵妃注定要在马嵬坡殒命,而《梧桐雨》和《长生殿》两剧中的杨贵妃,面对马嵬事变的行动,乃至对于生或死的抉择存在着主动与被动的差异。由金入元的白朴将时代给予他的伤痛,融进了剧作的情节与人物当中,思想的进步带给洪昇塑造杨贵妃人物的影响;元杂剧严谨受限的格式与创作清传奇自由的形式;剧作主题亦有政治与言情之分;白朴遵从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洪昇则大力倡导独立自由的思想,诸多因素皆为導致杨贵妃死亡前的行动差异之原因。
  adgj姜丽华整理:《元人杂剧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0页 ,第50页 ,第50页,第47页。
  bcefhiklmn洪昇:《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76页,第77页,第77页,第78页,第78页,第79页,第1页,第77页,第54页,第69页。
  作 者: 王翰琳,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戏曲理论与批评。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其他文献
充分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结合网络资源编写英语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  一、创设生动逼真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激
摘 要:以“洞”窥人,以“洞”窥世。面对黑洞大喊一声“喂——出来”!让人类的善良出来,让智慧出来,让坚韧出来,让仁慈出来,让幸福出来……  关键词:荒诞故事;人性;漏洞;真善美    《喂——出来》是日本作家星新一的一部微型小说。小说从一个村庄遭遇到一次台风写起。台风卷走了村庄里的一座庙,在原来庙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洞,科学家、学者、记者纷纷前来观看,可是最终一无所获。学者于是下令“填洞”。一位
摘 要:小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是旅法作家戴思杰的代表作品,戴思杰用法语创作了一个发生在中国特殊年代的故事。作者的双文化背景决定了小说中包含了许多中法文化上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试图运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对小说中的文化冲突进行简析,使读者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地理解该小说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法国华人文学 文化冲突 文化维度  一、引言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旅法华人作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
Bering白令KLASSE14ODM  腕表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除了时间功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配饰功能了,选择一款外表除了考究它的性能功能甚至机芯各个方面之外,颜值与自身气质匹配也是一大考究。选对了一块腕表,给自己的搭配加分不亚于一双潮鞋甚至是一件衣裳,特别是男士,本身配饰就是简练明了为主,对于腕表的搭配选择就更加重要了,春节临近,那我就来给大家推荐四款表,提升大家的搭讪指数。 1
这是一款黑鹰公司最新推出的M1911系全尺寸自动手枪。高品质的影子鹰政府型手枪是专门为收藏者打造的精品,制造精良,外观精致漂亮,并且加装了由Trijicon公司研制生產的RMR内红点瞄准镜,售价高达4795美元。  影子鹰政府型手枪虽然属M1911系手枪,但口径并没有采用传统的0.4 5英寸,而是采用了9mm,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其握把左右侧面制有波浪形防滑纹,前后方制有颗粒状防滑纹。其全枪
這是一款由德国黑内尔公司出品的M4类型卡宾枪,采用气吹导气式自动方式。该枪外观为沙漠色涂装,包括护手、机匣和枪托均为沙漠色,而枪管、小握把、弹匣、枪托杆和枪托尾部的橡胶缓冲垫是黑色的。铝合金护手截面呈八边形,护手四个正方向侧面设有导轨,其中顶部导轨与机匣顶部导轨连为一线,护手长258mm。枪管口部加装标准的鸟笼形消焰器,有多种长度枪管可供用户选择,由长至短分别是406mm、368mm、317mm和
儿童写生画训练,相对想象画之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知识技能与经验,一般认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才能展开训练,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中很少出现此类课型。美术活动组的低年级学生,我们考虑其能力有限,也没有开展写生画训练。但是,我们在培养学生搞美术创作时发现,多数学生没有题材可画,凭空想象出来的画面空洞苍白,不然就是照搬书本。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带上速写
摘 要: 通过文本解读可以发现,“兴”之于《诗经》叙事,主要有三点功能:一是作为叙事之发端,二是参与完成叙事之起承转合,三是辅助营造叙事之背景;而“比”之于《诗经》叙事,也有三点功能:一是借“比”叙事,二是辅助塑造人物形象,三是和“兴”一样参与起承转合。统而观之,比、兴皆为“托物寓情”之辞,因“寓情”之需,主体融入客体,使客观物象由此浸透了主观情感;因“托物”之需,客体进入主体之行动序列,进而深度
我为什么怕数学
美國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