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法、频率法与24 h尿钠法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的比较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称重法、频率法与24 h尿钠法评估人群食盐摄入量的差异和相关性。

方法

于2011年6–9月在山东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 184名。分别采用24 h尿钠法、称重法和频率法进行食盐摄入量调查。同时记录3 d内家庭用餐人员(包括客人)的性别、年龄、就餐情况、劳动强度。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膳食习惯。

结果

24 h尿钠法、称重法和频率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分别为14.0、12.0和10.5 g/d。与24 h尿钠法相比,称重法和频率法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低2.0 g和3.4 g,分别低估了14.3%和24.3%;利用称重法和频率法低估和高估食盐摄入量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2.4%(856/2 020)、55.3%(1 117/2 020)和20.7%(418/2 020)、16.3%(329/2 020),即分别有36.9%(745/2 020)和28.4%(574/2 020)的个体其食盐摄入量在24 h尿钠法结果的±25%以内。称重法和频率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均与24 h尿钠法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07。采用三种方法调查的食盐摄入量均随着调查对象自我感觉咸淡口味的加重而逐渐增加。自认为口味偏淡、适中和偏咸的三组人群采用三种方法调查的平均食盐摄入量分别为:24 h尿钠法为13.6、13.6和14.7 g/d;称重法为11.0、12.0和12.7g/d;频率法为9.3、10.2和11.9 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尿钠法:F=0.47,P<0.05;称重法:F=5.83,P<0.05;频率法:F=12.53,P<0.01)。

结论

与24 h尿钠法相比,称重法和频率法均低估了实际食盐摄入量,通过调整低估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人群食盐摄入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低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济南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场所,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 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因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成长,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发达国家儿童哮喘患病率已超过10%[1].在我国,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约为3%[2].随着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发现肥胖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哮喘发生和控制不佳的一个风险因素[3].为评估肥胖与哮喘的关系,进一步推广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笔者对郑州市的学龄儿童展开调查,
期刊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便携式CD4细胞计数分析仪(PIMA)的应用价值.方法 样品采自2012年5-8月在云南省CDC的自愿咨询检测点(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进行CD4细胞检测的HIV感染者,共196例,采集其25μl末梢血及5ml静脉血.使用PIMA分析仪检测同一HIV感染者末梢血及静脉血CD4细胞计数,同时采用Calibur分析仪进行静脉血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居民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连续3 d 24 h回顾法获得的33 828名18~60岁调查对象的膳食消费数据(不含调味品),计算每人每天在家、在外就餐时各种食物、能量以及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分析在外就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2002年我国18~60岁成年居民的在外就餐率为28.3%(9 562/33 828)。男性、女性在外就餐
美国癌症预防基金会( Prevent Cancer Foundation, PCF)成立于1985年,自成立以来,在癌症预防领域已经发展为美闰公众认可的领导机构。其宗旨是通过癌症预防和早期检测来拯救生命。该机构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支持预防癌症研究项日,为预防癌症专业人员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还为癌症患者和家属普及癌症相关的基础知识。
近年来,关于细颗粒物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细颗粒物(PM2.5)可以通过激活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诱导人体的抗胰岛素作用,进而诱发Ⅱ型糖尿病。然而,PM2.5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依据。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岁人群FBG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于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7个市(州、地区)选取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35岁常住人群,排除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0.9 mm)者及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共获得有效调查对象13 935名。测量其FBG及颈动脉IMT值,根据
期刊
目的了解山东省胶州市吸食新型毒品暗娼(简称吸毒暗娼)梅毒螺旋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状况。方法2013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胶州市暗娼人群,通过匿名现场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新型毒品滥用及性行为相关信息等,收集静脉血进行梅毒螺旋体和HSV–2检测,并对调查对象采集尿样进行尿甲基苯丙胺检测。对吸毒暗娼与不吸毒暗娼的人口学特征差异、性行为特征以及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