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立体教学体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信息技术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职责。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化创新,立足社会发展及教育教学目标双重要求,致力于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笔者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立足课堂,联系课外,联动家庭,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立足课堂教学阵地,优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掌握效果。
  课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习有效性。
  1.要强化信息技术学习意义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因为信息技术不属于应试学科,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不足,思想不够重视。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大到国防科技现代化,小到生活中的智能电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必要性,明白未来社会将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学好信息技术学科是融入社会的必备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
  2.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教师都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角,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专门设置合作小组,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学研究,对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Word文档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后,示范有关文档打开、复制、替换及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方面的内容,操作之后向学生提供一段文字,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操作要求进行尝试。这样的学习任务不仅交给每位学生,而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在独立学习、思考操作的基础上,更要相互研究分析,对于掌握效果不佳的操作步骤交流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集体智慧得到激发,而且增强训练效果。
  3.要联系学生学习生活选择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许多交集,教师在对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采取移花接木的形式,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融入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生动性,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如在为幻灯片添加声音、插入影片等具体步骤操作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进行要点提示后,可以向学生提供班级文娱晚会时的一些声音与视频、图像资料,学生可以从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插入处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兴致勃勃的操作中增强了对每一步操作技巧的掌握效果,成效非常明显。
  二、紧扣课外活动空间,拓展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紧扣课堂教学外,还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有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1.要建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都可以将其吸纳进来,建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并且对其他学生开放,鼓励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有这样的兴趣小组作为载体,教师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课堂45分钟之内无法满足的学习探究欲望和兴趣爱好,这样的兴趣小组能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延伸。
  2.要指导制订兴趣活动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收放结合的途径,放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按照制订的计划逐步推进,收是在重点环节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在兴趣活动计划制定方面给予必要的业务辅导,在活动时间、进度、内容安排方面提出参考性意见和指导性原则,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共同研究,拟订可操作性的活动计划。
  3.要自主开展兴趣拓展活动。建立载体,制订计划,整个活动可以有序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拓展开,在课外兴趣活动中进行相应内容的拔高性探究。如图文混排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确定的主题,选取学习生活中所搜集的电子图片,按照图文混排的操作流程顺序进行实践操作,并讨论研究如何更美观、更具特色。在兴趣小组所创作的作品中,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以增强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
  三、联动家庭生活环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学生家庭中已经添置电脑,开设网络,这就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所学向家庭进行渗透,在家庭中充当小老师,以及将其运用于家庭生活的改变之中,提高生活便捷性。
  1.将所学内容向家庭成员传授。许多学生虽然家中添置了电脑设备,但是家长并非都能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内容在家庭进行二传手培训,向父母、爷爷奶奶进行教学,如向他们传授Word2003的使用,以及尝试安装一些小的软件,卸载无用的软件等。这样的传授活动能够增强家庭成员对电脑设备的使用掌握效果,而且学生在传授的过程中能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结合家庭电脑使用需求开展运用操作。许多家庭配备电脑网络,但是在具体使用方面并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初中生在学校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内容,在家庭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帮助父母发挥电脑手段的功能,如协作父母上网搜集相关信息,下载父母工作学习中需要的图片、文字及相关文件,有需要的可以打印出来,学生也可以运用电脑和网络上网搜集学习中所需的资料,以及和他人开展信息交换等,将电脑手段有效应用于家庭生活之中。
  3.发挥电脑手段在家庭生活中的实用性。学生在家庭中可以帮助父母提高电脑手段的运用成效,也可以自己动手,将其对生活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轻松制作表格相关内容教学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指导父母完成一些表格设计,如运用电子表格建立每月收支台账,既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数据统计,极大地方便家庭生活。
  综上所述,立体教学体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充分整合了教学资源,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数据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多媒体数据尤其是视频数据也成为近几年人们共享需求最为旺盛的一种。但视频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较高等特点,在网络带宽有限的条件下,只能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当前,对于视频进行压缩的算法有很多种,其中JPEG2000压缩算法将视频的每一帧作为单独的静止图像来压缩,解压时不需要进行帧间相关性运算,因此非常适合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视频传输系统。本系
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彩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颜色信息的展现、传递以及复制。不同的成像设备具有各自的色彩特征,而且所获得及传递的颜色信息都
熟悉摄影基本规则的人,也可以针对性地打破规则。如果使用得当,逾越规则的拍摄还能使图片十分引人入胜。就像在交通规则里一样,摄影上也有一些原则上的禁令是不可触碰的。如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十分强的学科。这一学科的特点是与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学习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它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保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信息
本文通过引入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来研究雷达动态目标散射截面测量系统中所包含的不确定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而对测量数据的起伏和不可重复性做出合理的解释,其中所做的具体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使用射频电子设备发射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并且可以将新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