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探析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工作中的推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风险。由此,文章从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年来开展的信息系统项目出发,思考这一信息系统项目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事项,并探究能对系统展开风险管理的举措,希望能对后续系统项目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4-06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4.030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制脚步的推进,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如何提高此系统项目运行的稳定性一直是困扰很多单位信息工作者们的主要问题。于是,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以下就将围绕这一风险管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对后续的信息系统项目优化提供思路。
  1 相关理论概述
  如果想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风险”。“风险”是指可能会因某种因素诱发某种损失,以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为例,这一单位信息系统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信息丢失、混乱、损毁等,这些风险事项的存在不仅会耗费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展开。所以,为了规避这些问题,针对“风险”的管理工作也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指单位为了应对风险、解决风险而展开的工作,也是最近几年单位系统管理优化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落实了这一风险管理工作,单位内各项系统运行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1]。
  2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系统项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系统项目运行问题频频发生,该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表现了出来。
  2.1 规避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管理作为现代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恰当的风险管理不仅能帮单位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也能在发生问题时帮助单位系统维护人员及时定位隐患所在区域,从而实现帮助系统规避风险、解决风险的目的。比如,在系统风险隐患问题发生前,风险管理工作就能将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区域予以标记,提醒工作人员对系统标记问题区域做出优化,进而实现在源头上解决信息系统项目运行问题的目的[2]。
  2.2 推动单位信息系统项目持久发展
  信息系统项目作为一项与时俱进的项目,不同时代、技术背景下的信息系统项目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风险管理在信息系统项目优化中的重要性就表现了出来,风险管理工作能在帮助系统规避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基础上,督促工作人员与时俱进地革新这一系統,进而实现推动单位信息系统项目发展的目标[3]。
  2.3 提高单位运行、工作的效率效果
  信息系统项目作为一项能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项目,依赖这一项目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前提是这一系统的稳定运行,如果这一系统中存在过多的风险项,那么这一系统不仅无法提高工作的效率,更会在解决风险、漏洞上耗费更多的资源。基于此,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在提高单位系统运行效率上的价值也就表现了出来,只有实现了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单位运行速率才有可能得到如期提升。
  3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问题
  在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重要性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单位管理者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将风险管理工作推行到单位日常运行中去。但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时间比较短、经验比较匮乏,就导致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信息系统项目运行的效果也势必很难得到保障[4]。
  3.1 基层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差
  虽然大部分管理层都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管理层并没有将这一意识有效普及出去,这一宣传工作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落实,也为后续基层风险工作的创新造成了困难。比如,在实际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很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规章不明、监督政策不完善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风险管理的有序发展,也导致了风险管理工作发展与信息系统项目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影响了信息系统项目中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5]。
  3.2 风险管理工作覆盖面不全
  在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下,很多管理者认为针对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就只应集中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并且只帮助管理人员发现风险即可,这一片面的管理思维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削弱了这一管理工作在预防风险方面的价值,进而影响了这一管理的效果。比如,在以往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绝大部分管理者开展风险管理的侧重都集中在事后管理环节,虽然这一管理举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对信息系统项目带来的损失,但并不能在根源上实现规避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的目的,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成效[6]。
  4 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优化
  结合以往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文章建议在优化这一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时,工作人员围绕信息系统项目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研究。
  4.1 风险预测环节优化
  风险蕴含的随机性和变化性特征会加剧风险管理的难度,所以在后续优化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时,管理者们就应从风险的这一特征出发,将系统管理的侧重倾向于风险预测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提高后续风险管理的准确性、针对性,实现灵活发现风险、处置风险的目标。比如,在后续优化风险管理工作时,管理者应结合单位信息系统项目运行的情况和运行内外的综合环境出发,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则、流程做出严密的整合、优化,避免因为规则、流程不到位而出现的风险因素,是现在源头上预测、规避各种可能存在风险的问题。   4.2 风险识别环节优化
  风险识别作为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识别出风险,管理者才能基于识别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所以,在后续优化这一环节,系统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将“分层分析”“专家评分”的方法运用到系统中综合性的识别、确定风险出现的区域,以此为后续风险应对提供依据。以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信息系统项目为例,在完善这一系统风险管理时,管理者可结合单位系统项目中常出现问题的部分设计综合风险评估标准,当这些区域系统出现问题时,系统中蕴含的风险管理功能就及时发挥作用,将可能出现问题的部分标注出来,为后续系统维护提供参考依据,收获更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效果。
  4.3 风险应对环节优化
  在明确了系统风险存在的区域后,管理者就可以基于风险管理标注的内容做出应对,实现及时解决系统风险问题的目标,减少风险问题对系统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系统风险应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从系统自处理的层面进行应对,比如当系统识别出风险问题时,风险管理部分可以根据系统预设的风险应对计划对系统状态做出相应的处理,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应对系统问题的目的,在根源上规避长时间系统风险对系统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人工处理层面的应对,但系统自身处理完风险因素时,如果这一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系统反馈出的风险区域、风险事项对故障区及其周边区域进行系统的检查、维修,以此实现对信息系统项目风险问题的应对,凸显这一环节风险管理工作的价值[7]。
  4.4 风险监控环节优化
  除以上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外,管理者也应开展更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凭借这一宣传活动提高基层工作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实现对风险监控环节的有效优化,以此提高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这一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行。比如,在后续优化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时,管理者可以定期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学习有关“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等知识,从中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监督意识,以此保障各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单位还可以组织专门的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监督部门,凭借这一部门的参与实现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控,以此督促这一管理工作的落实,提高信息系统项目运行的效果,为未来行政事业单位转型、优化提供参考[8]。
  5 结语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优化信息系统项目不仅能在源头上保证这一系统的稳定运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一系统的优化、完善,所以文章从内容、重要性、问题以及优化等四个方面出发,围绕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问题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对后续系统优化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玉.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J].数码设计(上),2020,9(1):171-172.
  [2] 高清阔,张永淼.浅析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1):45-46.
  [3] 毛慧慧.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47.
  [4] 杨亚菲.浅谈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J].科技资訊,2019,17(1):138,140.
  [5] 秦鹏.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 019,15(5):98-99.
  [6] 王培斌.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9(4):13.
  [7] 张星明.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6,18(19):74.
  [8] 苏清荣.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探析[J].数字化用户,2017,23(35):193-194.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工程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期能够保证我国人民用电的稳定性。电力工程建设是输电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提升电力工程的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输电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要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进而实现对电力工程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
摘 要:文章结合现有专利转化数据及国家和湖北省相关专利资助政策,分析得到目前湖北省医疗器械专利转化现状。文章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2018年专利申报及专利转化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合文献研究法和目前湖北省专利资助政策,梳理并阐明医疗专利转化困境的成因。近些年来,医疗机构的专利授权数量大幅提高,但是其成果转化速度却较为迟缓。这是由医疗专利研发的技术性和高要求、发明人身份的特殊性、专利转化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规模与数量持续增加。高层住宅建筑具备一定特殊性,要求施工必须具备较强的连续性,施工管理复杂、工程量大且施工程序复杂,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工作,而施工进度管理既关系到施工的合理性,还关系到施工的综合效益。文章主要分析高层住宅的进度管理,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住宅建设;进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
定向培养士官是贯彻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军民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地方高校为军队定向培养军事人才的唯一渠道.当前定向培养士官质量对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文化水平的日益提升,消费者的旅游需求蓬勃生长,旅游消费观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如今,拥有优美人文景观和浓厚文化底蕴的高校也逐渐进入旅游领域,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文章基于“互联网+”发展背景,通过阐述和分析高校智慧旅游平台服务的构建,对高校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高校旅游;旅游产业;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河道水环境监测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连续、自动对河道水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和对数据进行分析显示的系统,为了解、掌握和应对河道水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河道水环境监测的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实际使用,验证了其功能能够满足被测水域水环境监测和信息处理的需求。  关键词:水环境;浮标;在线监测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
摘 要: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战略的作用,进而分别从完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规范化标准体系,基于地市、行业、企业展开融合实践,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工业信息化平台以及推进融合发展新业态等五方面分析如何进一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两化融合;互联网;智能制造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人工智能学院的创建是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方式.在分析高职院校人工智能学院创建动力基础上,从“整合与互补目标”“价值共享目标”和“功
随着各个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其中自动化仪器仪表的机械设计就运用到了计算机系统。文章阐述了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然后对计算机系统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