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

来源 :意林绘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基本功,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事。
  有些人往往以写小说、剧本等作为初步练习,这不大合适,似乎应该先练习写一个人、一件事。有些人常常说:“我有一肚子故事,就是写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若追问他:那些故事中的人都有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告诉你的尽是一些新闻、一些事情,而没有什么人物。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的身边溜走了;他只记下了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实。
  要想把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完整整的事做起。
  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不要看轻这个工作,这不是一件容易事。一个人,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动……一件事物,有它的秩序、层次、始末……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要想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
  不注意这种基本功练习,一开始就写小说、剧本;这种情况好比没练习过骑车的人,就去参加骑车竞赛。
  下功夫把语言写通顺,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写小说的人,也不妨练习写写诗。写写诗,文字就可以更加精练,因为诗的语言必须很精练,一句要表达好几句的意思。
  简练需要概括,需要多知多懂。知道一百个人,而写一个人;知道一百件事,而写一件事,才能写得简练。心有余力,有所选择,才能简练。譬如歌剧演员,他若扯着嗓子喊叫,就不好听;他必须天天练嗓子,练得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就好听了。哪怕再忙,每天也要挤出点时间写几百个字。 要知道,练基本功的功夫,应该比创作的功夫多许多许多倍!
  张秋伟摘自豆瓣网
  一句话开篇,简明扼要地提出本文的写作话题。
  作者旗幟鲜明地亮出了自己对写作的看法,并以此引出下文的论述。
  仔细观察,勤于记录,日积月累,才能激活写作的源头之水。
  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作为类比,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作者再次运用具体的事例作为类比,指出写作要积累素材的重要性。
  总结
  写作向来无捷径,勤思苦练是根本。首先,我们要善于观察,并勤于做记录。其次,要多练习写作,并尽可能把写好的文章念给别人听,以检查是否文从字顺,力求文意通达,甚至言简意赅。最后,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做到厚积薄发。这就是写作基本功练习。作者避开了空洞的说教,而运用具体的事例和拉家常式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几点自己关于写作的看法,观点精辟独到。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佳方法或途径。(特约教师: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戊戌中学 陈平英)
其他文献
阅读分享:高考,是牵动国人千家万户神经的大事,不少出生在偏僻落后地区的贫困学子,经过努力拼搏,从这一通道步入城市,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五彩斑斓,进而从社会底层进入中上阶层,改变自己终身的命运,因而每年高考,都呈现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壮观景象。在我们的邻国,人口居世界第二的印度,高考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特约教师: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叶绍继)  每年的三四月,印度學子的“高考预备考”正在进行时。
期刊
《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自开播以来,就被各种安利,“太高甜啦”“一定要看啊”。瞄了一眼豆瓣评分,哇,8分,评价很不错啊!  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此类青春题材影视似乎都备受欢迎,而且有不少共同点。首先剧情一定要甜,要暖,要治愈;其次,画面绝对不能辣眼睛,要清新可人;最后男女主角一定很有CP感,颜值不一定要高到天上去,但一定看着很顺眼、很舒服,就好像学校里真实存在的校草校花或者班花班草一样。  五月的天,
期刊
阅读分享:严歌苓用中文写小说,几乎拿下了所有华语文学类的大奖;并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小说常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那她是如何妙笔生花的呢?原因在于她善于使用动词和中英互文。这得益于她能在中英两种不同语系中穿梭,这种游刃有余地巧妙运用,使得动词原本固定的、传统的、局限的修饰范围夸大化了,这就使得语言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鲜感。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借”一下这种好文笔吧。(特约教师:鞍山市第六中
期刊
小王子:很多时候,谣言也许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危害,但有了互联网的煽风点火,谣言总会变成人们意想不到的样子。丘吉尔说,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这需要我们时刻警醒,用理性去与之对抗。  在墨西哥中部小镇阿卡特兰,一对倒霉的叔侄,只是在2018年8月底的一天被镇里的警官从当地一家商店带走,就此掉入了谣言的黑洞。  在这个多数人以农业种植为生的小镇,类似情况发生的不多,因此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围观。突然有人
期刊
喵咪说:一转眼已进入5月,又到了一年一度中、高考的考试季。为了帮助应届考生有效提高阅读水平,帮助备考的读者提前进入状态,我们将针对中、高考阅读文本的分类,特别策划三期“阅读抢分站”,帮助各位读者考前“抢分”!  本期我们甄选了中、高考的两篇真题,帮助同学们梳理文学类文本的得分点。  到石码去 (节选)  /?舒??婷  世上大约没有人能记起他出生的那一天,人间以什么样的面目迎接他。我虽然满月之后就
期刊
二梦说:小时候在外婆家,一个很宁静的小村庄,屋檐瓦片上,树枝上田地里,常会见着霜。那时觉得是很可爱的自然现象,后来长大了,在城市生活,便少见它了。本文文字亲切朴实,也很诗意温暖。  两千多年前,岸边伊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中的霜,浓厚静谧,芦苇驮霜,空灵旷远。霜的样子,第一次在文字中这么美好,带着细微的温度。  儿时隆冬,寂冷。早晨上学,一路上,脚下咯吱咯吱地响。枯草上的霜,白亮发光,像
期刊
小王子:很多人对“道歉”这一行为存在误解,觉得道歉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但其实,正确的道歉不仅能表达出道歉者的悔意,化解对方的负面感受,还能增强道歉双方彼此间的信任。  2017年的欧冠决赛中,莫雷诺因踢了对方球员一脚被罚下场,事后第二天,他在道歉信中写道:“我一直深爱着足球这项运动,但在那一秒,我抛弃了自己长期以来对这项运动的尊重;在那一秒,我为那些在球场边呐喊的孩子们做出了坏的示范;在那一秒,
期刊
小王子:可爱的春天带着花和曲的潮水滚滚而来,让大地腾起花的浪涛,空中响彻春的乐曲。大概只有诗人的诗句才足以描绘春天的繁盛吧。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只有去接近她,才不辜负她对人间的深情吧。  我要大声宣布,我是第一个遇见春天的人。谁让我想做一个诗人呢,谁让我在最后一行里还念着往事呢?  我一直认为,我所热爱的每一个春天,都是诗人送给我的;那些让人忧伤又美好的往事,都住在春天里。我时常会觉得,当一个人饱
期刊
“他”是第三人称,现代汉语里经常出没,可在古汉语系统里“他”却不是主角。“他”是个形声字,本作“佗”,本义是负担,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此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义项,是表示指称,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与“此”相对。这也就决定了,“他”无论在古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里都不能包打天下。 那么四大名著里的第三人称又有哪些呢?  《三国演义》里
期刊
上学君:我们总以为岁月悠长,父母离老去还遥遥无期。可时间总是如此无情又冷漠地转瞬即逝。  橙子:看到牺牲消防员名单的时候,才发现90后早就接过时代的重担,一路走好!敬礼。  清风姐姐:四年前,母亲突然去世,让我瞬间成了大人,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小的我,后来跌倒过很多次,每次都告诉过自己“好好活着”。  送你火箭炮: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哭可以解决的。  雨后会有一道彩虹:用自己挣来的钱给家人买东西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