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种植现状及发展建议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茭白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茭白的种植与营销也带动了一部分企业和农户,让他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本文分析了茭白在种植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茭白;种植现状;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茭白又被称为菰、高瓜、高笋等,是江浙地区的“三大名菜”之一。它是一种禾本科的多年生水生蔬菜,原产地为东南亚及中国。茭白一年之中可收获两季,分别在夏季与秋季收获。茭白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茭白还有祛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它质地鲜美、味道甘甜,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1 茭白的种植现状


  1.1 缺乏优势的种植品种
  想要提高茭白的产量和种植的质量,就要加强对种子的筛选。为了不断提高茭白的种植产量,提升茭白带来的种植效益,把种植茭白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就要在早期收获、稳定产量、拉长采收期、质量、高抗逆性等种植方面去寻找适合的出路。在实际种植中,茭白因为多年无性繁殖的种植技术让品质不断的退化,极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茭白产量和品质也在下降。首先,茭白在种植中种性的退化比较严重,生长的植株大小不一,茭白的形态和生长时限有差异。其次是茭白种植中病原菌增多,比较容易感染病虫害,茭白的品质严重下降。在种植中还面临良种的覆盖率不够、种苗退化、机械采收程度低、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
  1.2 栽培形式较陈旧
  目前我国茭白栽培设施较陈旧,很多地区的茭白种植场所是在蔬菜种植设备的基础上改建的。在蔬菜种植设备投入到茭白种植中时,一般情况需要对蔬菜种植设备进行拆除改建,但是从拆除到重新搭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花费也较多。所以许多农户选择小棚、中棚等成本低廉的种植方式。但是在实际种植茭白的过程中,这些种植设备没有考虑到茭白种植技术的特点,设备往往不适合水田的种植特性,搭建的设备中钢管也没有考虑到要耐腐蚀、轻便、拆装简单等因素,从而制约了茭白种植技术的发展。
  1.3 生产规模小,抗风险措施不到位
  在茭白种植产业中,一些大规模的企业想要扩大茭白的种植范围,但是因为土地流转问题而放弃了茭白的生产规模扩大化。除此外,还有营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种植中基本是自产自销,一些农户害怕承担销售风险,不敢扩大茭白的生产范围。在茭白种植中,一些地区的基础设备非常落后,灌溉设备、机械化耕种措施不到位,如果遇到天气干旱的情况,就不能保证茭白的生产灌溉,造成茭白种植产量下滑。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只针对粮油作物,蔬菜种植中因为价格和经济效益差异较大,缺乏相关的保险措施。因蔬菜种植中会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或者赔本,农户在种植蔬菜中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勇气。

2 茭白生产发展策略


  2.1 引进优良品种,助推产业脱贫
  茭白的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一些地区明显缺乏对茭白优势品种的引进,在种植培育茭白时对新品种的引进可以让地区特色种植优势发挥出来,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不断促进茭白种植行业的发展。可以加强引进金茭一号、立茭一号等品种,让茭白因地制宜生长,加强茭白种植农户发展茭白的种植优势。同时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在贫困村落安家落户,让他们用技术带动当地的种植业的发展,帮助当地进行良好的土地流转。
  2.2 创新茭白栽培模式
  针对茭白种植模式问题和收获期集中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研究出适宜的种植技术。也要把茭白种植技术积极推广,发挥科技种植的优势,把种植与经济紧密联系,不断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在种植茭白的技术中,要发挥生物农药和无害化栽培技术与多样化的施肥方式,不断的推动茭白种植业的绿色发展前景。在栽培模式中,收获一季的茭白品种以山地种植和冷水灌溉种植技术为主,双季茭白应该种植在大棚、小拱棚等有温度保障的种植地域中,实现茭白种植的提质增效。
  2.3 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销体系建设
  在茭白种植发展中,要积极培养当地有意向扩大茭白种植规模的农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一代的农业种植经营主体,不断促进茭白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扩大茭白种植产业的规模。为了推进茭白产业的稳定发展,冷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茭白的运输、产品包装、预冷和控温措施等得到有效保障,有利于茭白销售体系的扩大化。茭白冷库贮藏技术的发展可以让茭白的销售期得到延长,稳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让茭白的种植产量得到提升,茭白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也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地面销售的基础上,发挥网络销售的优势。加强对微商和电商人才的培养,为茭白种植的企业与農户建设新的销售体系,不断拓展茭白的营销渠道。实现茭白的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户增加收益的良好局面,让销售模式的创新变为地区脱贫的坚强支柱。
  作者简介:韦满棋(1978-),男,大专,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种植、农业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农村河道是国家河道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灌溉、抗洪、排涝等诸多功能。农村河道建设效果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成效,但是如今农村河道生态现状不容乐观,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为了消除农村河道建设中的不良现状,应加强对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河道治理效果、优化河道生态环境。
摘要:我国对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无公害水果的生产极其重视,农业部制定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就无公害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技术操作规程等予以明确。作为苹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总量高达40%,在世界苹果产地中占有重要地位。无公害苹果作为绿色无公害食品的代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本文对无公害苹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苹果;种植技术;病虫害
摘要: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为了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全国人民粮食供给稳定和安全的同时,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且获得合理收益的有力举措。本文采用3类粮食品种的主要价格支持政策和粮食价格进行分析,考查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是我国调控市场粮价的有力手段,我国粮价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发挥价格支持政策的作用。  关键词:价格政策;粮食价格;影响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国家
鲜食糯玉米因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香甜软糯、食用方便,已成为快餐、休闲及保健食品一员,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消费。鲜食玉米产业自2015年以来在莱阳市迅速发展,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鲜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鲜穗比种植普通籽粒玉米需要的时间短,产生的效益又高于普通籽粒玉米,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春播、夏播鲜食玉米播种面积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障鲜食诺与供给,采取一年两季种植收
摘要:本文旨在建立樱桃樱桃主栽砧木品种组织培养的快繁体系。以“吉塞拉6号”为例,寻找最适合的组培条件。本文探讨不同阶段培养基的最佳激素种类和比例。实验结果表明,“吉塞拉6号”茎尖组培快繁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6分钟,最佳分化培养基為MS 3.0毫克·L-1 TDZ 0.05毫克·L-1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05毫克/ L IBA0.05毫克/L。  关键词:樱桃砧木;植物组织
东港市现有水田面积近80万亩,水田地表平坦连片,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稻跨区作业,能够推动水稻机收作业服务更加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通过市场有效地配置机具资源,提高机具利用率,形成规模作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用机购机的积极性。东港市坚持以水稻跨区作业为重点,强化组织、管理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共參加水稻机收作业收割机82台,
摘要:免耕种植技术是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基础上完成的免耕播种,实现了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更是未来现代农业对种植业的必然要求。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种植业需要相互配合,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到推广的过程中来。  关键词:免耕种植技术;机械化;推广  吉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农业生产对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玉米作为吉林省的主要农作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建设项目,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风景园林设计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展开分析,并从多角度对其实践应用做出深入的研究与介绍。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环境保护;作用;应用  现如今,风景园林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出现在城市化建设之中,使得城市的
摘要:马铃薯作为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国内对其需求很大。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也越来越小,产量也不断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融于一体,能够根据马铃薯生长周期和营养的需求,直接定时定量供给水分养分,保证马铃薯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量。本文主要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马铃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