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主确立学校课程目标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课程改革以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校被赋予了课程规划、实施和评估的主体地位。作为课程落地的主体,确立课程目标是学校课程规划的第一步。
  拉尔夫·泰勒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对于课程建构提出了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规划的首要问题,因为它不仅是课程规划的方向,也是将来评估课程实施效果的标准。
  学校课程目标的设定不是凭空设想的理想蓝图,每所学校的校情、学情不同,只有从自身出发,理清、挖掘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具有可行性的课程目标。景山学校的课程的总目标为“孕育全面而卓越的时代英才”。在确立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景山的校情、学情出发主要考虑了三方面因素:学校定位,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的发展潜力。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用通俗点的话来讲,就是起点、目标和实现条件。
  找准起点
  找起点的过程就是全面审视自我的过程,需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水平、校园文化、社会影响力等都是影响课程目标设定的因素。再细分,这些因素又有内外之别:有些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内部因素,有些是学校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的考量
  第一,抓住学校存在的精神内核。景山55年的办学历史可能并不算长,但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很突出,改革与创新始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主旋律。学校坚持探索从小学到高中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实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经验,如集中识字等创新教法沿用至今。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率先进行了选修课、实践课、学分制、长短课时的试验。现在看来,这种探索对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变革与创新就是景山的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历史积淀的可贵文化。
  第二,把握办学方向与办学水平。景山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的实验学校,没有小升初的筛选过程。学校致力于用九年的时间,把普通的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同等生源水平的学校来说,在初中毕业时,学生的学业素养是名列前茅的。这充分证明了景山学校的办学实力。应试教育至今仍充斥着我国的教育领域,但是景山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从来没有动摇。
  第三,明确并保持学校特色。九年一贯制、小初高一体化是景山学校的基本办学特色。所以景山的课程目标不是小学学校的课程目标,也不是初中学校的课程目标,而是高中学校的课程目标。同时这个课程目标也是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要努力的方向。三个阶段的课程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综合考量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应该是高起点的。“全面”是景山课程目标的第一个关键词。景山眼里的“全面”是对素质教育的最好衡量标准。“全面”是十二年基础教育都需要贯彻的教育目标,也是能够将景山学校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教学目标贯通的关键词。“全面”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完备性:基础教育在终身学习的阶梯中是正式学校教育的开端,学生要在这十二年的学习中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习得、基本品性的养成,因而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必须包括人要接受的最基本、最必须的课程内容,这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属性;完备性指课程要为人今后的全面发展做最充分的启蒙和奠基,课程要足够丰富,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力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全面的课程,应使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备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具有健康和谐的身心与个性,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平等、自律、担当、感恩)和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热爱学习的品质。
  2.外部因素的考量
  一是把握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承担着为未来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21世纪无疑是信息化的世纪,信息化社会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开拓性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以更加开放的视野看待人才培养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理所当然地纳入了课程目标维度。
  二是把握时代发展的当下需求。时代性是课程目标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具有时代性的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善于创新和进行批判性思考,具有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改变。今天学校的教育一定是为未来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的,因而我们的课程目标应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指向未来发展的趋势。
  定准目标
  一是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理清课程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关系。很多学校都有学校发展理念和发展愿景,往往已经深入师生的心灵。其实课程就是实现这些远大目标的主要载体。制定课程计划就是给课程这个载体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学校发展愿景下位的一个目标,它应该与愿景保持一致,并且有效支撑学校发展愿景的达成。景山学校的课程目标与其秉承的“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继承、借鉴、融合、创新,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是办学理念中最核心的部分,也与学校制定的“培养‘明理勤奋、严谨创新、自信开朗、学有所长’的景山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
  二是发展的目标应定位于一种还未达到、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景山学校的课程目标本就是高起点的,我们要在已有办学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追求卓越”就是这个更高目标的充分体现。“卓越”突出体现了学校课程目标的远大理想。我们不仅要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在人才的竞争中,只有突破“优秀”达到卓越,才能更具竞争力,才能作为时代发展的中流砥柱。“卓越”强调课程的精品化、个性化。景山学校经过五十多年的改革和一代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已经有了深厚的积淀。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完备,生源稳定优质,学校文化和谐进取,因此学校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定位于“追求卓越”。在满足基础性完备性的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开发和积累了一批精品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更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保证课程的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随着学生学习能力日益成熟,他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明晰自己的学习方向,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高端甚至小众化的课程,开拓多元化的课程,实现学生对于学习资源的自主选择,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衡量条件
  1.合理衡量学校的软、硬件条件
  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而这二者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学校已经具备的各种软、硬件条件,因为我们在制定课程目标的时候,还要衡量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硬件条件即学校的发展经费、配套设施、学校规模、师生比例等。景山以“小而美”著称。景山每个年级只有四个班,班级规模也不大。它的规模效应不是平铺的,而是立体的,即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高中学校所具备的设施设备,小学生一样可以共享。因而,学校在硬件条件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软件条件主要是指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作为课程规划者,我们要不断衡量课程资源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匹配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景山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对于景山学校认同感的教育。景山的学生都特别喜爱自己的学校,同学之间亲近友爱。事实是,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如何增进不同年段学生的友爱互助精神?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定期作为小老师,为一年级的学生学业达标水平进行测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每周安排一天中午与一年级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的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年龄跨度大的客观条件变为了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
  2.系统梳理学校的课程资源
  这是确定课程目标和制定课程规划的中间环节。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已经开设的课程,而且包括提升课程品质和开发新课程的一切资源。这些资源有“人”,比如学生、教师和家长,各种可以调用的人力资源;有“物”,包括学校内的条件设施、学校外的社会资源等;有“有形的”,比如祖国的名川大山、异域的优美风光;还有“无形的”,包括理念、精神、经验、体验。课程目标的确定要以课程资源为基础,而课程资源的深度挖掘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确定课程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学校的各方面优势,另一方面也要深刻反思学校发展中的不足。课程目标还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学校面临的发展境遇不断变化,都不允许我们的课程目标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
  编辑 肖佳晓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15年,是我国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完成“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如何准确理解教育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督导提出的时代要求?如何全面开展教育现代化的督导与评估监测,保障教育现代化各项政策有效落实?  6月3日,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教委、
近年来,我所任教的北京四中实行了导师制,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以期在学业和生活上得到指导与帮助。新学年开始后,我得到通知:高三文科班的一位女生小H选择了我做她的导师。  一次历史统练之后,小H的成绩不太好,便主动和我约时间,想让我帮她分析一下试卷。于是,在一个中午,她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可是,谈话开始后不久,小H便放下手中的试卷,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其实,我今天找您,是想谈点儿
大峪中学倡导“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山谷教育”办学理念,几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体现这种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山谷课程”逐渐清晰并系统化,即通过国家课程山谷化,山谷课程课堂化,融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山谷课堂”是“山谷教育”永恒的实验室和研究室。  山谷里的师生爱山谷,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山谷里的师生又不能封闭在山谷里,他们需要走出山谷,开拓视野,因此需要架设起能够自由穿越于山谷内外的通
多年以来,石景山这个名字都是和首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钢的成人支撑着石景山区的经济,首钢的孩子是石景山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主力生源。近几年,随着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石景山区的青山绿水不再掩盖于迷蒙的烟雾之下。而石景山区自身,也由传统重工业区向绿色生态区转变,走上一条绿色可循环的发展之路。  与经济结构转型同时进行的是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虽然石景山区整体教育质量较为均衡,但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我们从历史中走来,也在创造新的历史。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也都在创造着学校新的历史。一所真正的品牌学校一定有着持久而厚重的历
多渠道提升辖区督评队伍专业水平  1.常规培训  (1)广泛征求督导团队、两委相关部门、事业单位、学校等对海淀教育和海淀教育督导团队的认识和期待,广泛研究国家和兄弟省市、区县督学条件标准;召开小学、中学评价员座谈会,听取来自各类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价员代表围绕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学校教育评价员培训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出台新
学年伊始,德胜校区全体师生浸润在浓浓的国学周活动氛围里。  我们立足学情,依托课内教材开展此次国学周活动。在国学周期间,六年级语文学科恰好学到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因此,我们决定以教材为依托,开展“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做讲孝懂礼的毕业生”主题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把国学中的经典理念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此次活动采用系列交叉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读(课内外
学校党支部是学校行政管理的得力助手,党支部应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党员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党员教师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教师的引领下,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努力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理的制度和管理能够激发教职工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职工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我校党支部创新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了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使教师充分发挥其智力和
主题确立  主题研究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它更侧重于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积累和所具备的一定的学习能力,综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主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研究什么大主题?哪些主题适合学生去实际操作?在全组老师互动讨论之后,我们确立了“水”这个研究主题。一方面,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学生很熟悉,研究起来更有亲切感;另一方面,熟悉的事物更易于激发学生开展多角度子课题研究,更具有可操作性;再一方面
2014年10月29—3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举办了“儿童与数学——2014年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中科院院士严加安、袁亚湘,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孙晓天、张春莉、张丹、张树东,特级教师吴正宪、俞正强、林良富、徐斌,汇聚北京师范大学,通过主题沙龙与研究课展示等活动,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体验、儿童游戏、儿童思维以及儿童的数学生活世界等诸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