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表面上聚酰胺-胺的合成及其对Fe(Ⅲ)的吸附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硅烷偶联剂对硅胶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利用氨基与丙烯酸甲酯发生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乙二胺与酯进行的交换反应在硅胶表面合成了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PAMAM—SG)。利用红外光谱对PAMAM-S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浓度和温度对PAMAM—SG吸附Fe(Ⅲ)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最佳pH值为3.0~6.0;吸附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在40℃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3h后均达到了完全吸附,吸附量达55.85mg/g。吸附容量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直至平衡。各代
其他文献
建立了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吗啉胍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当NaOH浓度为0.13 mol/L,在丙酮存在下硝普钠与盐酸吗啉胍反应生成紫色N-亚硝基类化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8 nm,表
采用“一锅法”合成了5-苯基-1H-3-吡唑甲酸乙酯,进而合成了9种5-苯基-1H-3-吡唑酰腙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技术对这9个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纳米TiO2吸附剂对Mo(Ⅵ)、Re(Ⅶ)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Mo(Ⅵ)的吸附在pH值为1-8条件下,吸附率超过99%,2 mL 0.0
在W/O型反相微乳液体系中,以KBH4为还原剂制得近乎单分散的Ni-La-B非晶态合金纳米团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羧基肉桂酸、Tb(NO3)3·6H2O和邻菲哕啉按物质的量1.5:1:1溶于乙醇溶液,用2mol/L NaAc溶液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至5左右,用无水乙醚扩散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新的配合物Tb(Ac)3(phen)2(Ac^
4-氟苯腈和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亲核取代反应合成2,5-二叔丁基-1,4-二(对苯腈氧基)苯(产率87.00%,白色晶体,mp 280℃),将二腈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分子中同时含有2个醚键和2
对格列齐特在缓冲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灵敏、快速测定格列齐特的新方法为平行催化氢波法。在NH3H2O-NH4Cl(pH=8.89±0.1)支持电解质中,格列齐特产生1催化
采用混合型强阳离子固相萃取柱(SPE)对血液中的吗啡、可待因、6-单乙酰吗啡3种鸦片类毒品进行提取,提取液吹干后,再用N-甲基-双三氟乙酰胺(MBTFA)衍生化,进行GC/MS-SIM检测。以乙
以反-4-羟基-D-脯氨酸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了N-(p-硝基苄氧羰基)-反-4-羟基-D-脯氨酸甲酯,它与2,6-二氯嘌呤经过Mitsunobu反应生成N-(p-硝基苄氧羰基)-顺-4-(2,6-二氯-9H-嘌呤基)-D-
以乙酰乙酸苄酯(1)为原料,经过亚硝化、还原、与乙酰丙酮加成环化生成2,4-二甲基-3-乙酰基-5-苄氧羰基吡咯(5),通过选择性氧化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2-甲酰基-3-乙酰基-4-甲基-5-苄氧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