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里的爱与尊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被导演娄烨改编成为电影,先后斩获德国柏林银熊奖,以及台湾金马电影节包括最佳剧情片在内的六项大奖。小说虽然与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载体,但是通过改编与艺术加工却能在某些美学意蕴与思想追求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散点透视;留白;爱与追求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一、古典美学意味
  导演娄烨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对毕飞宇的小说《推拿》的感性认识:“《推拿》给我的感觉是一幅微型的‘清明上河图’,是特别散的,散点透视的,很平面,但是又有非常飞扬的一面。”[1]娄烨话中谈到的“散点透视”是相对于西方绘画中“焦点透视”的一个概念。而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则是不固定立足点,根据需要变换视点的位置,将所见之物丰富到画面上。
  小说在写作时,每一章的视点相对固定,都是那一章主人公的内视角。但是在进行电影改编时,无法采用这种类似于纪录片的模式。导演娄烨的视点大部分是盲人的视点,偶尔也会有全知视角出现,所以视角仍然具有随意性以及变化性。比如电影的开头以及结尾小马复明的部分,都采取了多种视点来回变换。这一部分大量使用了手持、虚焦、偏色的影響。这种效果最大限度模仿了盲人或者弱视者眼中的世界,体现出导演希望观众亲身感受盲人世界的实验性。
  毕飞宇在小说的创作上明显运用了留白的手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在宵夜摊子上沙老板隐疾发作被众人送到医院后,小说戛然而止。营造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另外都红和小马的不知所踪也是作者的留白,使得读者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
  电影所体现的留白首先体现在对小说情节的整理与筛选。电影只选取小说中的一条主线,即以小马为主线同时淡化其它人物的故事情节。除了对人物情节的淡化以外。电影中出现了许多空镜头。其中最有中国古典美学气息的就是雨的镜头。雨打树叶的镜头出现在小孔与王大夫的激情戏之后,同样在雨帘后我们听见了小孔与金嫣的笑声。雨是潮湿的,就像盲人的内心一般,但是雨同时也是生命力的象征。是这群虽然失去光明但却努力生活的人的生命力的象征。
  二、爱与尊严
  电影虽然改编自文学作品,但是仔细解读却可以发现二者在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小说主要想表达的是尊严的问题,而电影则用性作为外壳,实则探讨了爱的问题。
  小说中的故事复杂,电影从中概括出一条主线即通过追求爱来表达盲人与世界的关系。在电影中,爱在无形中被划成了三个层次。首先小马对嫂子以及最初去找小蛮都是因为情欲。这种欲望很原始,很热烈却有些畸形。这就是电影所传达的爱的第一个层次,即一种本我的状态。其次,电影所描述的第二个层次是王大夫与小孔的世俗夫妻生活。这是以自我现实为原则,来寻求本我的冲动而达到满足即一种类似于自我的状态。
  最后影片通过金嫣与泰来之间没有肉欲的纯爱,向我们传达了爱的第三个境界。金嫣在爱这个问题上追求完美,坚持在结婚前不与泰来发生关系。这就类似于一种“超我”的状态。达到了超我的状态。在小说中,金嫣仅仅是通过第三者描述的一个故事而爱上泰来,爱上了一个陌生人。从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柏拉图式爱情的意味。
  导演用性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透过性探讨了盲人世界里关于爱的问题。虽然盲人没有视觉,但是面对爱人他们也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感官。比如,小马迷恋小孔的味道,这是嗅觉;沙老板喜欢都红,他通过脚步声来判断都红,这是听觉;金嫣问泰来自己美不美,先天盲的泰来回答她,她像红烧肉一样美。这里又是味觉。
  作家毕飞宇非常看重关于尊严的问题。“尊严感不适某一个人的特异功能,它是生命的一个部分,是普遍的和绝对的,如何面对尊严,呈现尊严,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2]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特教老师,而且由于经常伏案写作导致身体不适,经常去做推拿,在这期间他结交到了盲人朋友,并且深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促使毕飞宇写作的初衷,他觉得自己所抓住的尊严的问题,是抓住了一个时代的问题。
  在小说中,毕飞宇用都红这个人物来说尊严的事情。在沙宗琪推拿中心里,她是自尊心最强的一个。她本来是个极具有天赋的钢琴演奏者,在一次晚会中演奏发挥失常,却仍然得到了如雷的掌声,主持人的话感受到所有的一切全是悲悯与同情。
  后来因为意外她的大拇指被门夹断,推拿中心组织了捐款,而且众人心照不宣将足疗的部分让给都红来做。知晓这一切后都红默默离开。因为她不想活在同情里。作者通过都红这个人物形象,向我们展示了盲人内心对于尊严的渴望,这个世界的怜悯大多数只是一种施舍,盲人群体实际上并不需要。
  都红的出走实际上在让人擔心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正如毕飞宇在谈到小说结尾的目光时说到:“我们的目光对于盲人的伤害远远大于帮助。”[3]毕飞宇把盲人的日常生活当作普通人的生活来写,抛弃我们思维里那种自上而下的打量与窥探。小说之所以精彩,可能就是因为健全人从来不会拥有这样的视角,不会将自己带入到盲人的世界去感受生活,感受他们想要的尊严。
  盲人这一题材不管对于小说还是电影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作家与导演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去贴近盲人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去摸索这个世界。不管是爱还是尊严,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去给予他们关怀。
  注释:
  [1]《大众电影》娄烨专访:时代造就的挑战者.
  [2]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张莉,毕飞宇.
  [3]理解力比想象力更重要——对话《推拿》张莉,毕飞宇.
其他文献
摘 要:柏拉图的《会饮》中每位发言者皆站在自己的立场赞颂爱神,阐释各自对爱若斯的理解。而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却独具一格,同时,他也是所有发言者中唯一的一位对“爱欲”下定义的人。本文从这个爱的寓言开始,对阿里斯托芬的讲辞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关键词:会饮;阿里斯托芬;完满  [中图分类号]: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一、
摘 要:《烈日灼心》是一部犯罪悬疑电影,改编自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讲述了三个身份各异的结拜兄弟多年来一直潜藏在城市的角落共同抚养一个孤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巧合之下牵扯出一桩惊天大案,法网和人情究竟谁更无情。本文通过对伊谷春、辛小丰、杨自道三个主要人物的人物性格剖析,探讨影片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烈日灼心;人物形象;人性剖析;心理学  作者简介:杜圆圆,女,浙江师范
作为自媒体作者,每日一文的辛勤耕耘固然重要,内容生产之余更需及时充电。正好手头有一本朋友送来,名为《O生万物》的书籍,这几日正好罢笔,细细品读。  最早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有抵触情绪的。所谓《O生万物》这样一个名字显得似乎非常“山寨”,加上文章讲述的是一位名为云关秋的企业家的自身创业经历,笔者一下就把这本书与国内近两年来创投圈非常火热的《从0到1》以及《创业维艰》联系在了一起。  两三日迅速读
摘 要:相识不在似相逢,唯有作者留其名。进入大量碎片信息化且节奏繁忙的后工业时代,能够清晰长久的记住一个人,这是越来越不容易的事情。崔昊是我接触的第一位纯粹的东北青年画家。  关键词:崔昊;东北地域山水画,焦墨;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周惠(1978-),内蒙古政协对外交流促进会书画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2013级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J2 [文
摘 要:从古至今,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关于“狼”的话题,千百年来从未中断。然而古往今来,在不同民族和不同人的心中,关于“狼”和“狼性”的理解,可谓千差万别。有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对狼图腾的无限崇拜中,而有的民族却恨不得将“恶狼”抽筋剥皮,挫骨扬灰。究竟是何原因,造成了人们对狼性认识的巨大分歧,而随着人们对狼性的理解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又是否能够得以解决呢?  关键词:狼;狼性;狼图腾  
我的家乡富裕,虽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但是,她却静谧、安详,她是我最爱的地方。  富裕这个小县城幅员并不辽阔,但这里却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就好像是一支画笔,在我的记忆里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让我的回忆更加的美好。我的家乡,你虽然很平凡,但是你却十分美丽!  春天的富裕是绿色的,每当一缕缕春风吹过,把小草吹绿了,把树木唤醒了,富裕充满着春的活力,令人心旷神怡。夏天的富裕是
摘 要: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2003年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问世后,获得极大成功,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2007年出版的《灿烂千阳》是其第二部小说,许多人评论这是超越《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小说中玛利亚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行思及生活的分析,诠释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戴在女性身上的枷锁,以及她们如何觉醒、抗争、自我救赎与解放的过程。她们是
摘 要:脏话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现代社会已经普遍存在,大部分人对脏话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通过收集网络综艺语言类节目《奇葩说》中的语料中蕴含的脏话部分,对其在特殊语境下的使用进行分析,发现脏话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承担了语言的部分功能。本文通过对《奇葩说》节目中脏话进行分析,为找到脏话在特殊语境下存在的原因,从而以新的角度来认识脏话的存在。  关键词:脏话;运用;《奇葩说》  作者简介:陶梦婷(199
作者简介:龚彬彬,男,1991年生,汉族,河南商丘人,广西艺术学院2014级中国画人物方向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6)-09--01  未见其人,首观其画。恬静、祥和、温馨、灵动,这是魏恕教授的人物画作品给我最初的感受。眼前欣赏着,心里感受着,口中不禁悠悠叹出一个字:美。心想,应是怎样的一位画家,才会去表现这样的美,才能够描绘
摘 要:本文以《第二次握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形式、语言、创作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同时,结合《文字狱》、《黄金的品格——记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金箔》等三部作品,分析作家张扬的写作特点。通过探究和分析,发现作品突出反映了对伟大领导人的强烈歌颂、对科学家形象的神化塑造、对“文革”的真实描写与执着控诉之“三大情节”以及紧紧围绕“青春”、“爱国”、“奋斗”三个主题而创作的特点。  关键词:张扬;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