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入“明白”的境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的数学学习在家长、老师等成人的眼中看起来十分简单,学生能得出结果就可以,不用去说明自己解题的理由、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不会说、只会做,做被看得更为重要。其实不然,不论哪个学科,进行哪种学习,将自己的思维“明白”化,更利于发展。而想让学生明白,我们必须去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尤其是我们认为简单的,学生未必这样认为,实践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为前提,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要明明白白
  身为引导者,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最基本的是扎根于课堂,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就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站在高处,着眼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得明白,教师首先要教得明白。
  如“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一课,例题3首先出示两个正方形,涂色并填空,然后认识计数单位……如果仅用例题让学生涂完颜色再填空,揭示计数单位及进率,结合例题4进行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符合认知规律,理解不透彻。静心思考,我们就会想到:教材是专家们编写的,要深入挖掘、多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为什么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为10?之后就会豁然开朗:两个正方形图,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一个被平均分成100份。分别涂色表示0.6和0.06,学生自然会在直观图的帮助下理解“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的含义,也能在结合两幅图的基础上明白1里面有10个0.1,有100个0.01,从而得出结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可见,教师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明明白白学数学的基础。
  二、依托语言,使学生的认知明明白白
  数学学习中,口头的语言表达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述中理解他们的想法,找到他们的困惑。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表达中自己发现问题,不断进行自我修正。我认为,学生需要学明明白白的数学,也就是说,不论你持有任何观点都应阐明理由,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初步认识平面图时,有关“方向标”学生是很陌生的,我思考:如果仅仅对于方向标作解释: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生的知识也就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主动获得的,于是我针对认识方向标这一环节设计了“见”“思”“明”三个环节。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真正对方向标做到了明确:虽然方向标只标明了北的方向,但其他的方向也都隐藏在其中,因此为了简单明了,只标明“北”的方向。学生做到了明明白白地学数学。
  语言的表达可以促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思考状态、明确自己的思维障碍;语言的表达可以促使家长和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去扶一扶他们;语言的表达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明了,进而达到思维的提升。
  三、给予等待,帮学生把思路梳理得明明白白
  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思考更是如此。教师耐心等待,学生会由被动地思考转变为慢慢地学会思考,其思考的过程促使其整理思路、解题思路越来越明白。
  如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后有一道练习题:“把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我了解,学生能轻松地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但完成五边形和六边形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先把“最少”省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三角形,你能分成几个?”学生有的连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有的连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有的将顶点与下面的边连在一起,再连接上面的另一个顶点,分成三个……分法很多,个数不一。接着,我给要求增加了“最少”两字,学生回答:“最少能分成两个。”在追问“那些分法为什么分成的不止两个”后,学生回答:“因为它里面画了两条线。”“因为它里面的两条线交叉在一起,交叉点多了,三角形就多了。”“因为它里面的线拐弯了。”“因为它从一个角连到了一条边上。”……多好的发现、多细致的观察、多深入的思考、多准确而又形象的表达啊!学生将“最少能分成几个”与自己已经解决的“分成几个”问题结合起来,借助旧知来感悟新知,思维越来越清晰。因而,由将四边形分成三角形的发现,学生以更积极、自信的态度投入对五边形、六边形的思考之中,进入一种思考的良性循环状态。
  教师耐心的等待、激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勇气,让他们放弃顾虑,大胆表达。当然,对于学生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教师也要及时疏导,给学生牵线搭桥,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实现由混沌到明晰的思维过渡。吴正宪老师说:“教师要驻足,学生才可能悟得深、悟得透。”这意味着教师要会等待,学生才可以理解和掌握。我们要善于察言观色,读懂学生的不懂与错误,等待会让学生变不懂为懂,明明白白地学数学。
  四、借助象声,把抽象内容理解得明明白白
  一次数学研讨会上,我聆听了徐长青、吴正宪、翟裕康等多位全国级、省级特级教师的课与讲座,深受震撼,“不要用老师的方式去接近知识,要用学生的方式去接近知识。”“未知者是不安全的、犹豫的,因此教师不要轻易否定。”“从象声到象形,把研究的过程植入孩子的头脑中”……他们的话源自教学实践,句句话敲入我的心中,使我顿悟:他们的关注点是学生,目的是学生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他们对题目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做到了“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学生对看到的、听到作出合理解释,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明明白白地学习。
  我深思: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仅仅看重眼前的分数,谁又能为孩子若干年后的将来买单?除了分数、成绩,学生还应有思考的习惯、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唤醒的是学生面对难题的克服欲,要唤醒的是坚韧、自信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明明白白地学数学,不仅为了会做几道题,而是借助数学学习这个平台,让学生养成一种思考、探究的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其他文献
针对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中传统PI控制器的跟踪能力较差、补偿性能有限的问题,结合基于内膜原理的重复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PI控制内环、重复控制器外环的复合电流控制策略
近日,由山西省人社厅、山西省科协指导,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太原市工信局、山西省科技评估学会共同发起的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创新研讨会在太原举办。研讨会上
“空间观念”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空间观念,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意识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在动脑思考中构建、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重视生活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一直是比较重要的技术之一,通过使用BIM技术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掌握信息情况,同时可以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因此,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就要
工业化的进展与企业规模的扩大,一般都伴随着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分化,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具备调整两者间利害关系的框架.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坚持资本公有制的前
目前楼房养猪已经成为养殖业主流话题,为更好地遵循猪的生理学特征,保证健康生长发育,为养殖人员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该文分析楼房养猪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