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期间,海南文昌一名少女被多名同龄人殴打的视频,引发关注。从视频看,一名身材瘦弱的少女坐在水泥平台上,八名年龄相仿的男女轮番上前实施欺凌行为。其中,扇耳光31次,脚踹3次,另有若干拉扯衣领、拍打头颈部等动作。事发后,当地政府官网发布消息称,被打女生已辍学,且由于发生地在校外,不属于“校园欺凌”。
客观地说,当地政府的声明,是实事求是的。官方信息中,强调本次事件与学校无涉。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留给了学校一个课题:难道学校只对孩子“在校期间”负责吗?说好的“为人生奠基的教育”呢?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学校并不同于各管一段的铁路警察。其教育效果的指向,从务实上看,是形成基本的知识技能;从务虚上看,是形成足够的理解力、适应力和创造力。无论何者,都指向一个人的终生性。任何欺凌事件的产生,本质上都是孩子在“务实”或“务虚”两个发展维度上出现了问题。
当然,欺凌現象的确不是教育行政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所能全盘预见和杜绝的。但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落实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尤其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孩子,不能仅靠公安民警,街道、社区,教育局、学校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教育局来说,核查和提升适龄青少年的就读率、在校率,提供和开辟多样化办学渠道、培训渠道,是减少社会闲散力量的有效途径。
就学校来看,需要积极利用家委会、联络群,以及学校开放日、定期家长会等制度平台或活动平台,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联动,对特殊家庭建立个性化的走访、转化等跟踪档案;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安全警示教育,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情境模拟、案例再现、现场问答、影视观摩、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一套科学、实用的安全观、社交观。面对社会发展本身带来的诸多挑战,不管校内校外,学校还需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摘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
客观地说,当地政府的声明,是实事求是的。官方信息中,强调本次事件与学校无涉。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留给了学校一个课题:难道学校只对孩子“在校期间”负责吗?说好的“为人生奠基的教育”呢?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学校并不同于各管一段的铁路警察。其教育效果的指向,从务实上看,是形成基本的知识技能;从务虚上看,是形成足够的理解力、适应力和创造力。无论何者,都指向一个人的终生性。任何欺凌事件的产生,本质上都是孩子在“务实”或“务虚”两个发展维度上出现了问题。
当然,欺凌現象的确不是教育行政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所能全盘预见和杜绝的。但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落实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尤其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孩子,不能仅靠公安民警,街道、社区,教育局、学校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教育局来说,核查和提升适龄青少年的就读率、在校率,提供和开辟多样化办学渠道、培训渠道,是减少社会闲散力量的有效途径。
就学校来看,需要积极利用家委会、联络群,以及学校开放日、定期家长会等制度平台或活动平台,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联动,对特殊家庭建立个性化的走访、转化等跟踪档案;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安全警示教育,根据不同条件,选择情境模拟、案例再现、现场问答、影视观摩、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一套科学、实用的安全观、社交观。面对社会发展本身带来的诸多挑战,不管校内校外,学校还需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摘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