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们吃土豆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e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公斤土豆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3公斤苹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
  在今年第十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指出,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隐藏的宝贝
  
  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的小东西呢?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告诉记者:“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有预测显示,在今后的20年间,世界人口将平均每年增加1亿多人。这一增长的95%以上将出现在对土地和水压力已经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的同时,确保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粮食安全。
  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开始种植土豆,把这种神奇的块茎称为“巴巴司”。由于其在日常食品中的重要地位,土豆又被尊奉为“丰收之神”。
  到了21世纪,“丰收之神”的威力已经全球化。
  从中国的高原到印度亚热带低地,从赤道地区到乌克兰的草原地带,全球估计有18万平方千米的农田被用来种植土豆。从收获的数量上讲,价廉物美的土豆现在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小麦和水稻,其2005年的产量超过3.23亿吨。但是,土豆依然有巨大的增产空间。
  “对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口而言,马铃薯的确是一个被隐藏的宝物。”联合国粮农组织作物及草原处处长埃里克·库纳曼说,“在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生产力方面,它具有大量未开发的潜力,特别是在一些不适于种植其他作物的农业边际地区。”
  屈冬玉赞同库纳曼的观点。他认为,马铃薯应当成为旨在为穷人和饥饿者提供富有营养食物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非常适合土地有限而劳动力充裕的地方,而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与其他主要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土地更少、气候更恶劣的条件下,更快地生产出更多富有营养的食物。
  “马铃薯这种植物,人类的可食用部分高达85%,相比之下谷类作物为大约50%。应对全球干旱化,国际社会越早启动对马铃薯业的关注,越有利于保障全球的粮食安全。马铃薯责任重大。”他说。
  
  关于土豆的误会
  
  国人对于土豆的误会很多,吃土豆会长胖,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然而,这个看法并不准确。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营养学教授范志红对本刊记者解释说:“吃土豆其实不必担心脂肪过剩,因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其他供充饥的食物望尘莫及的。”
  目前的科学研究发现,土豆的营养成分和食用性质介于主食和蔬菜之间,营养价值较高。土豆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是苹果的10倍;维生素C是苹果的3.5倍;维生素B2是苹果的3倍;磷是苹果的2倍;糖和钙与苹果相当;只有胡萝卜素比苹果少一点儿。按营养学观点,一斤土豆的营养价值大约相当于3公斤苹果。和米饭相比,一个普通大小的土豆含热量为120~150卡路里,相等于一碗白饭,所以若是适量地选用,吃土豆不会让人长胖。
  针对“土豆致肥”的看法,范志红说:“这主要是因为中餐多数是把土豆当菜吃。”也就是吃了土豆以后,又增加了一碗饭,这当然会过多摄入热量。她说:“为了减肥,就应以土豆当饭,如煮土豆、炒土豆丝或者烤土豆饼,每日一餐,坚持吃下去对预防营养过剩或减去多余的脂肪肯定有益。”
  日本科研人员发现,贪吃并且不运动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进而引发心脏病;而多吃红薯、土豆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美国营养专家断言:“每餐只要吃全脂奶和土豆,便可得到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法国营养学家弗朗西马尔罗通过长达15年的研究后甚至认为,土豆是一种价廉的减肥良药。
  “土豆没有错,是我们的饮食方式需要改进——饮食的关键是要均衡。”范志红总结说。
  土豆被一些人称为穷人食品,这是另外一种广泛流传的误会,这已经造成部分人在个人经济条件好转后,从食谱中抛弃土豆或减少食用。屈冬玉认为,实际上,土豆是文化的载体,土豆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土豆文明”。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说,土豆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因为土豆帮助欧洲解决了粮食不足,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另外,美国的建国也与土豆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年,爱尔兰土豆种植遭遇灾害,产量剧减,百姓食不裹腹,大批居民被迫前往美国,成为美国的拓荒先驱。
  “我们国家自古便是水稻种植大国,所以我们的文明是‘稻作文明’。现在,外来的‘土豆文明’与我们本土的‘稻作文明’在一片土地上共处。在发展土豆种植业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土豆文明’给予关注。”屈冬玉说。
  
  大国与强国的差距
  
  虽然土豆不是中国人原创,但是 “中国人现在的土豆情结是世界上最浓厚的”,屈冬玉说。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目前种植面积逾530万公顷,年产量约7500万吨,分别占世界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四分之一。虽然土豆不是中国人原创,但如果没有了土豆,北方许多贫困山区农民的生活将难以为继,许多城市老饕的胃口也难满足。
  土豆进入中国,需要感谢欧洲探险者对美洲新大陆的开发。1537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土豆,并将它们带回欧洲。16世纪70年代,土豆进入我国。具体的过程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荷兰人把它带到台湾,又从台湾流向了福建;另一说法是,日本人把土豆从海路经天津带到北京。
  土豆被我国农民栽培的时间则要推迟到17世纪中期。到了19世纪,土豆已经广泛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并在不同的地方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羊芋”、“洋芋”、“荷兰薯”、“山药蛋”、“爪哇薯”、“土豆”等等。
  我国虽然是土豆生产大国,但却不是土豆生产强国。
  在刚刚结束的马铃薯大会上,中国农业部副长危朝安指出,“三少一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所谓“三少一低”,指的是脱毒种薯少,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不牢;专用品种少,优化产业结构的支撑不强;大型企业少,提升产业效益的平台不稳;技术水平低,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以“三少”中的第一条来说:土豆易感染病毒,导致薯块变小、畸形、种薯退化。现代农业生产中,专业人员会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脱毒,进而生产出脱毒种薯供农民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相比而言,我国脱毒种薯仅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90%以上。
  不过,我国的土豆生产正在不断进步。屈冬玉说:“土豆是中国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不可或缺的主要作物。中国人对于土豆,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危朝安表示,今后我国将重点优化马铃薯生产布局,建立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南方五大马铃薯优势产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同时着力推进种薯良种化和种植标准化,并进一步加强经营产业化和国际合作。
其他文献
我14岁那年,为了准备高中入学考试,除了上课以外,很多时间都在图书馆里温习。尤其放了暑假,每天一大早就到图书馆门口排队,以便获得里边较安静的座位。  有个男同学叫T,每天也一定来图书馆。有时候,我早晨起得晚,没赶上9点钟图书馆开门的时间,每逢此时T都帮我占个座位。我们邻座学习到中午,一起去食堂吃面包当午餐,跟着又做功课到下午6点钟。图书馆关门时一起出来,说声“明天见”,便各走各路回家。我们之间,显
期刊
2007年12月10日,克里斯蒂娜从他的丈夫——卸任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手中接过象征总统权力的权杖,成为阿根廷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夫妇双双问鼎总统宝座,成为现代历史上首例。当谈起政治生涯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时,他们没有说那些波澜壮阔的事情,却不约而同地说起了鞋子。  30多年的婚姻里,基什内尔连孩子的学校门开在哪个方向都不知道,出于对妻子的歉意.他不断地给妻子买各种样式新异的鞋子。1998年。为了
期刊
于丹之聪明、智慧,尽人皆知。她学富五车、口若悬河、反应机敏,每每让人叹为观止。  有次于丹作客某家电视台的对话栏目,女主持人问她:“你这么聪明,哪里个男人能配得上你呢?”  于丹一愣,回过神之后哈哈一笑,说道:“我不带着脑子回家。”  按照于丹的说法,她在家里陪女儿疯玩,而对女儿“言传身教”的事情,一手拱让给了她的丈夫和婆婆。按照她丈夫的说法,于丹在家里有些“傻”;用她婆婆的话来说,于丹干起家务活
期刊
婆婆没上过学,目不识丁;公公当了几十年小学校长,桃李满天下。婆婆是个“话篓子”,说话像开机关枪;公公少言寡语,沉默是金。半个多世纪两人携手一路走来,岁月没有消减两人的差距,两个性格迥异的老人,仍像小夫妻一样,吵吵闹闹。  这吵闹当然全由婆婆而起。婆婆从不叫公公名字,开口闭口“死老头子”。从“‘死老头子’爱抽烟、爱打麻将”数落起,直到“‘死老头子’懒得连只碗都不刷”为尾声。婆婆可以从我们进门那一刻起
期刊
文涛、许戈辉和我是凤凰最早一批主持人。1996年刚从内地到香港的时候,我们每天一起工作一起玩,成了感情深厚的朋友。可是,几年的朝夕相处,我们之间竟然没擦出一丁点儿罗曼蒂克的火花。用文涛的话说:“和你们俩在一起,就像左手摸右手,一点儿感觉也没有。”  慢慢地,大家工作越来越忙,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偶尔在公司看到行色匆匆的文涛,我和许戈辉总是作哀怨状:“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  文涛老是嘿嘿地坏笑着:
期刊
于我而言,本世纪下半叶的头一件大事,自然是我的出生。   由于我的出生,世界开始以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被观察,历史以一个前所未有的编排被理解,意义以一次前所未有的情感被询问。尽管这对他人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对历史来说是一个完全可以忽略的小小颤动,但那却是我的全部——全部精神际遇的严峻。佛家有一说:杀一生命,等于杀一世界。那么,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了,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期刊
30年前全国恢复高考时,我刚到电话连。我去找连长,请求参加高考,但连长干脆地否决了。想想也是,我一个新兵,刚下连队,一个电话都还没接呢。到第三年,我自认为可以参加考试了,就再次提出请求,并且是强烈的请求,因为战士考大学的年龄限在21岁以下,我快没戏了。  那时部队战士可以考地方大学,但有名额限制。这一年(1979年)我们总站有7个高考名额,其中2个是文科。但名额分配的关键在总站领导那儿。   我记
期刊
女友是经济学家,一天拉拉杂杂地聊天,不知怎的扯到性感上来了。她问,依你看,在表述对异性性感方面的要求上,男人和女人谁更赤裸裸?  我一时没听明白,说从哪些方面看呢?女友说,就从征婚广告上看吧。这是现代人对性感要求的最好标本。   我说,那可能是男性。你没看到满世界花红柳绿的刊物封面,都是美女当家,基本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欲望。   朋友说,毕淑敏你太迂。性感是个中性的词汇,你不能说它是好或是不好,
期刊
那天目睹了一位“80后”白领的状态,她脸色发白,失魂落魄,慌乱不堪,痛不欲生……哎呀,莫非是她父母出了什么问题吧?后来才明白,她是把手机弄丢了!等她飞速地补购到一个新款手机,抓在手里又是通话又是发短信以后,只见她眉飞色舞,神清气爽,谈笑自如,乐从心生……啊哟,我算明白了,手机对于这一代人的城市一族来说,其重要性达到了什么程度。  刚好收到邱华栋主编的《青年文学》2008年第三期,这一期是“1980
期刊
男人的健康唯一出路就是女人和书,这话其实是孙中山先生说的。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在日本,有位日本朋友问他,你平常最喜欢的是什么?孙中山说:“我最喜欢两样,第一是书,第二是女人。  书是什么呢?书是知识的源泉,人生的指南。具体来讲,书能使人明白世界,有正确的思路,有了思路,就有出路就有前途,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实验:有两条狗,把其中一条狗捆起来,什么都不做时,它也挺好。当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