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为啥不愿上春晚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还是那句话,我绝对不会去。当然,如果你用枪逼着我,不去就给我判刑拉我坐牢,那我还会考虑考虑。”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春晚时,宋丹丹如此坚决地回答。(10月10日《东方今报》)
  宋丹丹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网友的“炮轰”,有人说她狂妄自大,有人说她倚老卖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尽管宋丹丹这一做法有些孤傲的意思,可筆者想思考的问题是,现在有那么多人哭爹叫娘挤破头皮想在春晚露个小脸,可宋丹丹为啥却要回避?
  


  不可否认,做为一道文化大餐,自1983年以来,一年一度的春晚确实给中国的老百姓增添了不少乐趣和喜庆。可是近年来的春晚却遭到越来越多人的非议和质疑,就连某些专家学者也按捺不住,今年年初凌沧洲、裴钰等五位学者就联手推出了《新春节文化宣言》,公开反对春节联欢晚会这种电视伪民俗。他们认为,正是春节晚会这种工具化的方式,扭曲了春节这个人类文明节日的纯朴和自由,提出抵制“春晚陋习”,呼吁“春节文化应当多元化”。
  民间的声音或许是偏颇的,同时更是微弱的,根本“不值得”引起央视的重视。但春晚正逐步沦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却是很多人认为的不争的事实。
  首先是形式的老化,每年都是老套的歌舞相声加小品,翻来覆去缺乏创新,即便有改进也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今年卖拐明年卖拐后年还卖拐,再好的节目连看几年也叫人不爽,难道文艺节目创新比上“蜀道”还难?其次是人员的老化,年年都是那几个老面孔在那里扭来扭去,比如XX和XX的年复一年矫揉造作就实在让人从心理上难以承受,不知道春晚剧组是否真的如网友所说的具有熟人情结?再次是节目的老化,按说春晚的节目都应该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可现在你在春晚听到的歌曲也许一两年前就听过了,本来就早已听得耳朵生茧了,你春晚再搬出来唱唱跳跳的,还有什么新鲜感?
  还有就是春晚的商业意味太浓。春晚本来就是让人放松和娱乐的,可一会儿一加广告、一会儿一念商业贺电、偶尔再找个企业老总上台露露脸,演员则见缝插针的说句广告词或露下带有商标的某种商品,就连主持人也不失时机的露个企业的LOGO什么的,整来整去春晚越来越像“电视购物”,你想我们一年都是在“广告插播电视剧”中过来的,好不容易熬个大过年的,本想轻松一下却还要被广告狂轰滥炸,大家反胃得不吐饺子就不错了,你再让大家鼓掌叫好那可能吗?
  春晚是观众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而近年来关于春晚的争议也一直不少。宋丹丹不上春晚,可能有她个人这样那样的一些原因。但春晚吸引力大不如前,估计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罢。
其他文献
从和远方亲戚朋友沟通靠写信,到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听到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从手机的贵族化还原到平民化;从电报淡出普通百姓的视野到网络沟通的方兴未艾,30年来普通中国人的沟通方式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  电报:“家有急事,速归。”这是几十年前大多数电报的标准内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和远在千里的亲戚朋友联系,除了写信,大概就是电报了。那时,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电话,外
期刊
深圳儿童呼唤《宝宝回家》    “回家啊,宝宝,快点快点——”在清脆的童声合唱中,舞台上出现仙境般的红树林,穿着小树苗服装的小演员们,摇摆着身体,快乐地舞着,由只有三四岁大的孩子们扮演的100多只“小鹭鸟”破壳而出,从乐池里一起涌了出来,奔向红树林,这颇为“壮观”的最后一幕让在场观看《宝宝回家》的大小观众们为之震撼,大家一起挥手、鼓掌。5月31日晚,深圳原创大型童话剧《宝宝回家》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充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图书馆人借鉴了国外社区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理念,开始在国内探索实践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图书馆发展道路。经过10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我国部分城市地区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体制限制以及建设经验的相对缺乏,也暴露出许多在后期发展中的问题,局限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范围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步伐。为此,笔者尝试归纳一下实践中的经验,对社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期刊
隔壁新搬来了陌生女人。  十七楼,第四家卖了房子,六十万出手,本来相处得很好的邻居,因为这个女人的到来,一切全乱了。  第五天,我的左邻在电梯里遇到我,然后小声告诉我,知道吗?那个新搬来的女人是不一般的女人呢。  我一听不一般就怀着打听别人隐私的好奇问:怎么个不一般?我只见她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就是没见过孩子的父亲。  邻居说,才听我们单位说的,她搞婚外恋,结果,丈夫把情人杀了,两个男人全死了,
期刊
Drama queen翻成中文是“戏剧性的女人”,但是这个翻译真的不能表达英文的全意,只是把表面的意思说清楚了,深层的东西没有表达出来,比如drama还有一层歇斯底里的感觉、没事找事的意思,何止是戏剧性;而Queen其实并不是女皇,都不一定非是女的,实际上是“事儿妈”。  说白了,一个drama queen 就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事儿妈。  其实这些事儿妈是中庸社会里原则性比较强的女人,而且是勇于为自
期刊
周日下午,和先生逛街代替锻炼。街上无非是五欲六尘,倒是遇到的几个乞讨者,值得一记。  时间:2008年6月29日下午三点到八点。  路線:静安寺——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外滩。  先碰见的,是静安寺斜对面,一对盲人夫妇。站在高大的梧桐树阴影下,男的吹口琴,女的手托一个很大的空杯子。因为嘴巴和手裹着乐器,加上聚精会神的演奏,男的显得落落大方,一点没有乞者的可怜,也不显得委琐。灰扑扑衣衫,倒有点萧索
期刊
另类盗窃  惯窃某,有飞檐走壁的绝技,并精通“盗窃安全学”。得知一巨贪,藏赃无数。而此官也,满口原則,满脸正气,伪装得十分巧妙,乃至颇有清誉,闻已列入提升之名单矣。惯窃乘月黑风高,鬼影般潜入其室,窃去大批珠宝现钞。巨贪发现,心如刀绞,面如死灰,可只得暗暗心中叫苦。非但不敢报案,反而百般掩盖。“昨夜无风无雨,睡得很香甜咧!形势大好,真可以夜不闭户了哈哈!”正是:盗窃有术保安全,贪官哑巴吃黄连。夜来花
期刊
黄晓明,一位英俊的超人气小生。几年来,作为演员,他通过自己精心饰演的一个个影视形象,使人们认识了他:他是《夜宴》里剑拔弩张的殷隼、他是《鹿鼎记》里玩世不恭的韦小宝、他是《新上海滩》里叱咤风云的许文强……他以一部又一部作品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是偶像,更是一位演技派演员。    人生:偶然中被朋友“鼓捣”进电影学院      黄晓明1977年出生在青岛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当地机关里的普通干部,用他自己的
期刊
本人自我裁剪的诗歌,先后在一些文学报刊发表80余首,共得稿费1000多元,并有诗歌入选年度选本。还有部分稿费未得。  因民刊无稿费,故未投稿,如投稿,也定中。本人发表了几次之后总结基本规则如下:   1、诗歌必须是小故事。但是必须分行。抄袭也可,建议从小说中抄袭。题目直接用诗歌中的句子,如:   《回想》   我要给阿Q做正传,   已经不止   一两年了。     但一面   要做,一面又   
期刊
我们对于世间万物的价值,总是以其本质来衡量的。我们评判一匹马的优劣,是看其速度与耐力,而不是看其鞍辔是否华美;欣赏一把剑是否锋利,是看其是否吹毛立断削铁如泥,而不是看其剑鞘是否镶金嵌玉;判断一条警犬是否优良,是看其嗅觉是否灵敏动作是否迅捷,而不是看其皮毛是否漂亮;断定某种药草的价值,是看其医疗作用,而不是看其花朵是否美丽……但是当我们看人时,眼睛,或者头脑,便常常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使我们为其表象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