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本是否具有客观原意是古来中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胡塞尔现象学的先验自我、本质直观、意向性体验出发,认为我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客观原意。并以朱熹解“心”,王弼注《道德经》和《圣经》分裂为例,说明经典诠释的历史就是意义之差异累积的历史,一切种族都在此种差异之累积中完成自己的文化延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