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我校“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期望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越高,职业院校依照传统模式的毕业生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职业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接轨,不断更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我校为研究对象,探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师资等教育要素。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的一些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等模式类型,学生的职业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相比,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专业盲目发展,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贴近度不高、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衔接度不高等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职业教育与工作实际、劳动过程实际相结合的关系。
  二、“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根据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①,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示范校建设契机,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建立“四融合、三统一”(知识、技能、实践、鉴定融合,教、学、做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开发,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改革培养方式
  坚持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订单式、互为基地、产教研一体化等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硬件资源共享、教学方案共定、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教学质量共同监控的深度合作,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校企合作内涵。
  (二)改革专业设置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标准需要而划分的职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职业资格和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按需设置专业,并因时因势动态调整。
  (三)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深入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岗位工作学做合一。
  (四)改革教学模式
  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技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与车间一体化,教师与师傅一体化,努力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做”三统一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坚持校企合作,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校企双向参与,产学紧密合作可为教学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有效跟踪最新技术,有助于解决校内实训岗位不足、实训设备和资源不足、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不足等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校深入、真实地了解社会需求,增强与之相适应的主动性;能使学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贴近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订单教育,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通过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等环节,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1.开展职业与工作调研,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专业建设先进性、适用性、规范性的基础上,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市场需求。通过开展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形成行业企业调研报告,以此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
  2.进行专业剖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调研报告,针对本专业实际,从专业背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专业设备及实训平台、校企合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解读,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形成专业剖析报告。根据行业企业专家、高校专家意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3.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通过实践、专家访谈进行提炼,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共同审定。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
  (三)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摆脱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技术要求,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做”教学模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一大特点是“双师型”,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点是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和“双师型”素质,不断完善师资培训、考核、聘用、晋升、奖惩等制度,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编撰一体化教材。
  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设计编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材,以及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完善一体化实习实训室,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特征,融工作与学习于一体,为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
  (四)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从专业规范、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和创业能力。
  1.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加强素质教育。
  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通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安全、团队协作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效提升广大学生提高职业素质。
  2.营造校园环境,加强素质教育。
  制作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名人名师宣传长廊,建设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文化环境,建设文化展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加强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采取多元评价,改革创新评价模式
  通过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实现毕业生质量评价、学业成绩考核,以及专业技能水平测试的教育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合一。
  1.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评价。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思科认证课程体系对CCNA、CCNP等级别的认证。
  4.企业对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评价。
  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技能鉴定级别。
  五、实施的关键步骤
  1.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企业行业调研,进行专业剖析。
  2.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开发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4.实施一体化教学。
  5.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四融合、三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校教育的特色所在,成功实现了“招生和招工”“学生和学徒”“教师和师傅”“学校和工厂”“理论和实践”五位一体,“教、学、做”三统一,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人才培养质量登上新的台阶。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参考文献:
  [1]方秋堂.校企合作下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
  [2]盛健,张衡.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若干基本问题分析[J].职教论坛,2012(16).
  [3]童小明.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探索[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4]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研究.职业,2011.24.
其他文献
<正>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同时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胚胎性疾病,自Lignieres 1894年首次报告以来,本病几乎发生于世界所有养鸡业发达国
煤炭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企业信息化则是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
用中药驱球散经水煎取法加适量的多维葡萄糖、维生素、一日一剂,拦入饲料喂或将药汁用滴管喂3-5滴/只,用药36小时后无拉血、发病现象,3日后鸡群恢复正常,治愈率达98.9%,累计试治艾美耳属球虫病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预设 生成  预设与生成,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系,对其把
一是以加强控制燃煤污染工作为重点。将落实控制燃煤污染的环保专项行动作为经常性工作任务来抓,与公安、城管、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对燃用高硫煤企业给予严管重罚,严厉查处
<正> 仔猪黄白痢是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的一种肠道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各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对于本病的治疗,一般多用广谱抗菌素和磺胺增效剂等。抗菌疗法,虽然获得有效防
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民俗文化发生着显著的流动和变异。中国民俗学研究既要继承优秀的民间田野作业调查取证的传统 ,同时更需积极反思 ,拓展视野 ,探索生成适用于本土的民俗学
一是环境监察支队按照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制定了2009年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方案。二是对居民区、学校、考场周围噪声源进行摸底,并下发禁噪通知,规定作业
<正>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除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几大因素可对猪的生产性能构成巨大影响外,养猪的环境因素也制约着猪的生产性能发挥,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一是洗煤企业污染整治取得新进展。全区主要道路两侧共有25家洗煤企业需要按要求搬迁或治理。目前,已完成投资近200万元,正源、鸿远等8家洗煤厂已基本完成治理任务,爱民、华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