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固定装置的形态基础及其对排便控制功能的作用

来源 :中国肛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从形态学上说明肛管固定装置存在的客观性,从功能上探讨它们在排便控制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59具小儿尸体,3例成人盆部标本解剖观察,4例新鲜小儿盆部标本做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肛管上部前壁固定于会阴体,侧壁和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在3个水平固定于盆隔;盆隔参与构成联合纵肌的纤维主要沿肛管侧壁和后壁下降并保持一定的内、外分层关系,向外下穿插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并将其分隔为7~9束,再止于肛周皮肤;在会阴体以下的肛管前壁无来自盆隔的联合纵肌组织;汇聚于肛管下端侧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向后上转折止于肛尾中缝皮肤两侧及尾骨背面,参与肛尾韧带.会阴体、肛尾韧带及肛尾中缝的皮肤对肛管前壁的固定及肛管与直肠前壁夹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联合纵肌将肛周结构串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排便控制机制的整体同步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TNF-α、IL-2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
期刊
@@
典型的结肠癌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一些结肠癌以急腹症为首发或主要征象,常出现误诊误治.国内报告结肠癌以急腹症就诊者约占8.1%~17.7%.鉴于结肠癌并发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
受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护理学院邀请,笔者于2012年4-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美研修。俄亥俄州立大学主校区创建于1870年,是集教学、科研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
肠造口供血不好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肠系膜血管的损伤,或挤压血管,影响供血;患者血粘稠度高,肠管血管血栓形成.术后造口周围常因病变的性质和患者体质等因素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
我院在直肠癌和肛直肠损伤手术中,采用乙状结肠端式造口术时,对传统Brooke及Turnbull术式加以改进,有效地防止了乙状结肠肠管回缩、脱垂及内疝等并发症. 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
近年来我们在行急诊肠造口时使用金属环及乳胶管,使造口一期开放,引出粪便,减少了切口污染及感染,效果满意.rn
我院1996~1998年共收治直肠癌209例,男121例,女88例;年龄28~88岁,其中28~39岁21例(10.1%),40~49岁25例(12.0%),50~59岁45例(21.5%),60~88岁118例(56.5%).rn
目的:了解护理专家及硕士研究生主要生源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认知及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法,对40位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从事和熟悉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