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吾师吴尚时教授

来源 :热带地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i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华裔学者黄伟达(黄玄宗)教授纪念我国已故著名地貌学者吴尚时教授一文,对后人从事地理教育和地貌学的研究方面,甚有参考价值,现转载于此。——编者
其他文献
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构成的山体。坚硬的花岗岩是地下深处的岩浆,沿着地壳的断裂侵入到地面附近的岩层中,缓慢地冷却下来,岩浆中的矿物,如长石(风化后就变成黏土的矿物)、石英(就是常见的砂子)、云母(即工业上作为绝缘体的云母片)就慢慢结晶起来,互相镶嵌着,组成坚固巨大的岩体。因此,花岗岩体一般比它四周的岩石要坚硬得多。如黄山四周的岩石,就不如黄山花岗岩坚硬。在黄山西南部出现的暗绿色千枚岩,就是古代泥土
期刊
奇峰和怪石是一起的。奇峰上就多怪石。今天黄山的风景点,可以说是大部分都是由于花岗岩体被风化、侵蚀后,形成的怪石所组成的。只不过有些是一块块,如猴子观海的"猴子",飞来峰上的"飞来石",老人峰上的"老人石",玉屏楼的"狮石"、"象石",玉屏蹬道中的蒲团石,黄山商店左的"狮吼石",百步云梯前的"龟"、"蛇"等石,都是因形象而命名的。有些是由一堆怪石形成的形象,如试剑石、醉石、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
期刊
名山多有云海,且各有它突出的特点。例如泰山云海以稳重绵厚为特点,衡山云海以缥渺为特色。黄山云海则以"幻变"为特色。烟云幻变,凡是到过黄山的人,都有同感。所以称"黄山一绝"。它是使人产生如身置仙境的幻感。烟云渺缥也和它的群峰竞峭的地形,息息相关。因为群峰之间,气流不定,引起气流流向的转变,或分或合,云雾就随着气流飘动,时分时合,时出时入,随风鼓动,往来震动,飘忽于群峰之间。或把山峰上下分截开来,云海
期刊
松是黄山四绝之一。但是确切指的松是"奇松",不是指一般的松。因为黄山松本身和其他的松树相似。它是高大的针叶树,是常绿乔木。它和其他松树一样可作建筑材料,可割取松脂,制成松香。据说黄山松的树脂对制墨特好,产量高,质量优,墨色好。唐代以来,即有"湖笔徽墨"之称。徽州即今天黄山地区(今歙县、徽城一带七县地),也是黄山松的产区。黄山松也有它的特点,它的叶肉里有3—9枝树脂管,松果没有柄的。因为它产于黄
期刊
黄山之胜,主要在前海,即黄山南面风景区。这里是由深切的桃花溪谷地,和南北两侧山地构成的高山深谷地形。北面即为高耸的黄山所在。人们一在汤口车站下车。即被高耸插天的峭峻黄山所惊倒。一座雄伟的高山压在目前,上冲云汉,令人叹观止矣。唐代僧人岛云有"峭拔虽传三十六,参差何啻一千余"之句。谷中还有温泉,有医疗作用。故早在唐代已有记述。如李敬方"汤池"诗序,即说:"以头风痒闷"来浴汤治病,(并有"桃花锦浪翻"诗
期刊
鳌鱼峰过后,横过一渡西北东南向的沟谷,便到了平天矼,所谓矼即是岗,到这里地形大变。人们在高山深谷之中,历尽艰险,到此展目舒怀,一片平阳,想不到奇峰峭壁之上,有此大块平原草坡。它由天平矼伸到后海。表示近代切剖还未能深入到黄山腹地。使黄山和
期刊
黄山古名黟山,因《水经注》称"浙江又北,历黟山"之语。到唐代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改称"黄山"。因据《周书异记》神仙传中记述黄帝来此炼丹,故改为"黄山"。今天黄山还有轩辕、浮邱、容成、炼丹等峰名。但是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偏辟,故对黄山的开发非常不利,历代都是时开时废。所以,古人早已为黄山不平,并指出不易开发的原因在于交通,程孟的《黄山图经跋》就说:"吾州黄山号称巨镇,峰峦岩洞,仙纵异迹尤多,而
期刊
本文通过对现代沉积环境和古代沉积相的分析试对韩江三角洲形成机理作成因上的解释。认为韩江三角洲发育受新华夏系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韩江三角洲发育经过三个阶段并从建设性三角洲转化为破坏性三角洲,这是一种独特的三角洲发育模式。
期刊
本文是根据调查和参考有关文献,对影响道县岩溶发育的因素,作了要简要分析,侧重讨论岩溶发育的规律,并对其发育史提出了看法。地貌、古、今气候、岩性和历次构造运动等因素,都影响着道县岩溶的发育和演化。由于构造体系复杂,构造成生、演化过程中,岩层受挤压和破坏,岩溶顺层面发育。质纯、层厚和溶解性强的碳酸盐类岩层(D_3s、D_2q)、岩溶最发育。背、向斜轴部和断裂带附近是岩溶发育的构造部位。可溶岩与非可溶岩
期刊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台湾3000米以上高山地区有冰川地形存在,尤以雪山发育如好。冰川地形形成或在更新世晚期,大致可和大理冰期相当。文中并评述了W.Panzer、李承三等学者观点。
期刊